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癌症疾病负担及三级预防现状

    骆晨雨周月阳李娜骆家辉...
    62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症是全球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癌症防控形势,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里做出了巨大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以适应我国的癌症防治需求.目前,我国减少癌症负担的策略主要集中于一级和二级预防.本研究对我国癌症疾病负担及三级预防现状展开述评.

    癌症疾病负担癌症防治预防筛查

    中国人群肺癌疾病负担分析

    郭兰伟蔡林朱称心张兴龙...
    626-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肺癌的发病、死亡和生存现状及趋势.方法 使用GLOBOCAN 202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库和CONCORD-3项目报告的数据对中国肺癌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生存现状和趋势进行描述,使用Joinpoint 5.0软件对1990-2019年中国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进行趋势分析,采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管理,采用R 4.2.1软件中的ggplot2包绘制相关图形.结果 2020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数为815 563例,ASIR为34.8/10万,男性肺癌新发病例为539 181例,ASIR为47.8/10万;女性肺癌新发病例为276 382例,ASIR为22.8/10万;2020年肺癌死亡病例为714 699例,ASMR为30.2/10万;男性肺癌死亡病例471 546例,ASMR为41.8/10万,女性肺癌死亡病例243 153例,ASMR为19.7/10万;1990-2019年男性和女性肺癌ASIR和ASMR均呈上升趋势(P<0.05),但在2010-2019年男性肺癌ASIR和ASMR呈下降趋势,年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0.17%(95%CI:-0.24%~-0.09%)和-0.69%(95%CI:-0.79%--0.59%),女性肺癌ASIR和ASMR在2016-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3.33%(95%CI:2.73%~3.88%)和 2.61%(95%CI:1.99%~3.28%);2010-2014年中国肺癌 5年净生存率为19.8%(95%C/:19.4%~20.2%).结论 中国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仍然处在较高水平,预后较差,肺癌的疾病负担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重.应采取肺癌防控的三级预防措施以应对不断加重的肺癌疾病负担;此外,应注意近年来女性肺癌ASIR和ASMR出现的上升趋势,进一步调查其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遏制女性肺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

    肿瘤,肺流行病学中国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632页

    中国人群消化系统癌症疾病负担分析

    吕章艳李文轩司国金张雅聪...
    63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人群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死亡情况及不同危险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源于GLOBOCAN 2020和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中的中国人群数据,应用Excel 2019和R 4.2.1软件,采用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及其变化率等指标,描述消化系统癌症归因于各类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20年中国消化系统癌症的ASIR为83.00/10万,ASMR为63.80/10万,发病和死亡例数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各年龄组男性消化系统癌症发病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女性.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年龄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变化率分别为-45.26%、-46.87%、-65.63%),而胰腺癌、结直肠癌、胆囊胆管癌的年龄标化DALY率呈上升趋势(变化率分别为67.61%、30.52%、7.21%),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DALY率一致.与归因于行为因素的年龄标化DALY率的比例相比,1990-2019年食管癌、肝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归因于代谢因素的年龄标化DALY率占该癌种总年龄标化DALY率的比例均逐年升高.1990-2019年中国胃癌、肝癌、胰腺癌、胆囊胆管癌不同归因的年龄标化DALY率排序无显著变化,但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年龄标化DALY率的部分归因因素排序有所提前(食管癌:高BMI;结直肠癌:低牛奶摄入、低全谷物摄入).结论 2020年中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及死亡流行情况严重,1990-2019年中国消化系统癌症归因于代谢因素的疾病负担比例逐年上升,且部分消化系统癌症的疾病负担归因次序发生了显著变化.

    癌症消化系统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危险因素

    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疾病负担分析

    王乐李辉章朱娟王宗平...
    640-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疾病负担变化情况,并梳理不同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为综合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摘录1990-2019年中国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粗率和年龄标化率.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描述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中国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粗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对应AAPC(95%CI)分别为5.4%(4.9%~5.9%),4.1%(3.9%~4.2%)和 5.6%(5.3%~6.0%)(均P<0.001);年龄标化发病率 AAPC 稍减小,趋势维持一致.肾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和年龄标化DALY率呈增长趋势,AAPC(95%CI)分别为2.2%(1.5%~2.8%)和1.5%(1.2%~1.9%)(均P<0.001),膀胱癌和前列腺癌ASMR呈缓慢降低趋势,AAPC(95%CI)分别为-0.6%(-0.7%~-0.5%)(P<0.001)和-0.2%(-0.3%~-0.1%)(P=0.002),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年龄标化DALY率呈缓慢降低趋势,AAPC(95%CI)分别为-0.6%(-0.8%~-0.4%)(P<0.001)和-0.2%(-0.3%~-0.1%)(P=0.002).吸烟所致膀胱癌、肾癌和前列腺癌DALY占比分别为48.2%、18.8%和9.8%.吸烟及高BMI所致肾癌年龄标化DALY率呈增长趋势,对应AAPC(95%CI)分别为3.0%(2.8%~3.2%)和4.9%(4.7%~5.0%)(均P<0.001),吸烟所致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年龄标化DALY率稍下降,AAPC(95%CI)分别为-0.4%(-0.6%~-0.2%)(P<0.001)和-0.3%(-0.4%~-0.1%)(P=0.001).结论 既往30年中国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发病负担逐步加重,膀胱癌和前列腺癌死亡和DALY稍有降低.应继续加强针对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策略,并探索适宜人群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干预策略.

    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疾病负担

    2006-2017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和生殖系统癌症发病趋势分析

    元玫雯冯雨舒赵雪莲胡尚英...
    647-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2006-2017年不同年龄和地区女性乳腺癌和生殖系统癌症的发病趋势.方法 结合发病率、人口数计算全国分地区、分年龄的女性乳腺癌、外阴癌、阴道癌、宫颈癌、子宫体癌及卵巢癌的发病数及平均诊断年龄.通过世界标准人口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 4.5.0.1软件计算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06-2017年,6种癌症的合计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从39.48/10万上升至51.11/10万(AAPC=2.24%,95%CI:1.59%~2.89%).这一上升趋势在农村地区更加显著(AAPC=4.65%,95%CI:3.67%~5.64%),而城市地区未见明显上升(AAPC=0.15%,95%CI:-0.26%~0.56%).除子宫体癌外,其他5种癌症发病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的ASIR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上升趋势相近.乳腺癌、阴道癌和外阴癌的ASIR在城市地区无明显上升趋势,而在农村地区明显上升.卵巢癌的ASIR在城市地区呈下降趋势,而在农村地区则呈上升趋势.从发病年龄上看,除子宫体癌外,所有女性癌症平均诊断年龄均呈上升趋势.通过世界标准人口标化后,仅在宫颈癌和阴道癌中观察到标化平均诊断年龄的上升,从49.11岁和55.15岁分别上升至52.13岁和58.81岁.结论 2006-2017年,女性癌症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农村地区上升趋势高于城市地区.同时,农村居民的医疗资源可及性需进一步提升,保证医疗保健服务和早诊早治,从而弥合女性癌症城乡差距.

    肿瘤,乳腺肿瘤,生殖系统发病率趋势分析

    中国18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肌肉重量和力量的分布特征

    张振伟赵玉明陈泓洲李方玙...
    656-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18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肌肉重量和力量的分布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在我国18个长寿地区开展的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将2021年横断面调查的4 662名≥65岁老年人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膳食摄入等信息,采用专业电子握力计测量手握力,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全身肌肉重量(TSM),同时采用身高的平方和BMI调整后得到相对指标TSMHt2和TSMBMI,并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推荐的方法判定人群低肌肉重量和力量的比例.描述性分析研究对象肌肉重量和手握力的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并采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肌肉重量和手握力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 4 66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2.69±10.54)岁;男性占 46.85%(2 184名);汉族占 96.27%(4 488名).男性TSM、TSMHt 2和TSMBMI的M(Q1,Q3)分别为23.30(20.50,26.20)kg、9.02(8.13,9.89)kg/m2、1.01(0.90,1.13)kg·(kg/m2)-1,均高于女性[18.20(15.70,20.70)kg、8.18(7.42,9.07)kg/m2、0.79(0.69,0.90)kg·(kg/m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男性手握力[M(Q1,Q3):24.50(17.80,30.80)kg]高于女性[M(Q1,Q3):15.60(11.10,19.90)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南方男性老年人TSM、TSMHt2均低于北方男性老年人(均P<O.OO1),但南北方男性老年人的TSM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南方女性老年人的TSMHt2、TSMBMI均高于北方女性老年人(均P<0.001),而南北方女性老年人的T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根据AWGS推荐的方法判定后,低肌肉量和低握力老年人均具有年龄较大、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未婚/离异/丧偶、咀嚼能力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损伤、位于南方地区等特征.结论 中国18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肌肉重量和力量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且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老年人肌肉重量握力横断面研究

    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和衰弱的关联

    陈子婷高健钟文芳黄清湄...
    66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和衰弱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利用血尿素氮与肌酐的基线信息和随访获得的衰弱事件,将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按五分位数分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和衰弱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 562名研究对象,年龄(81.0±17.0)岁,其中男性814名(52.1%).(3.73±1.43)年随访期间共发生衰弱事件258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相关的混杂因素后,与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Q1组相比,Q3、Q4和Q5组的衰弱发生风险分别降低了36%[风险比(HR)=0.64,95%CI:0.43~0.94]、44%(HR=0.56,95%CI:0.38~0.84)和 40%(HR=0.60,95%CI:0.41~0.88).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每增加一个标准差,衰弱发生风险降低20%(HR=0.80,95%CI:0.70~0.91).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和衰弱发生风险呈近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衰弱发生风险随着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维持较高的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对于预防老年人衰弱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衰弱队列研究

    基于双重差分法分析长期照护保险对失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影响

    刘红芸冯传腾余彬马花...
    673-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长期照护保险对失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居住方式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 基于2014年7月至2021年6月成都市申请长期照护保险的城镇居民住院记录中的出院诊断记录,以得到长期照护险覆盖者为干预组,未覆盖者为对照组,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长期照护保险实施前后跌倒发生率的变化,并采用分层分析探索不同居住方式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 长期照护保险的覆盖显著降低了老年人每月跌倒发生率[干预者平均处理效应(ATT)=-1.21%(95%CI:-1.82%~-0.60%)],且效果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TT=-1.26%(95%CI:-1.93%~-0.59%)].长期照护保险对与配偶/亲属居住[ATT=-0.92%(95%CI:-1.47%~-0.37%)]以及居住在养老机构/医院[ATT=-2.10%(95%CI:-3.81%~-0.40%)]的老年人有显著影响,在独居人群中效应不显著.结论 长期照护保险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对失能老年人有积极影响,与家人居住或在养老机构/医院居住对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实施效果有效应修饰作用,后期应关注重点人群,扩大长期照护保险的覆盖范围.

    长期照护保险失能老年人双重差分法跌倒

    山东省1970-2021年居民死亡水平及死亡谱变动趋势

    楚洁鹿子龙刘丹茹徐晓慧...
    679-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1970-2021年山东省居民死亡水平及死亡谱变动趋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资料来自山东省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3次山东省死因回顾性调查.采用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等观察指标描述山东省不同年份总死亡和主要死因死亡水平的变化,使用差别分解法定量测量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贡献值的大小.结果 1970-2021年山东省居民粗死亡率基本平稳,2020-2021年(732.73/10万)较1970-1974年(671.98/10万)略有上升.标化死亡率持续且明显下降,2020-2021年(183.39/10万)较1970-1974年(568.00/10万)下降了67.71%.人口因素对死亡率的负性增长和非人口因素的正性降低作用相互抵消使死亡率处于相对平稳阶段.心脑血管疾病始终为首位死因,但死亡构成比从1970-1974年的19.70%上升至2020-2021年的54.72%.恶性肿瘤从第4位(11.46%)上升至第2位(25.70%),伤害从第7位(5.85%)上升至第3位(5.59%);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从第2位(12.87%)下降至第4位(4.99%),传染病从第3位(12.27%)下降至第10位(0.42%).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科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降幅均超过50.00%.死亡人群的年龄分布、不同年龄人群以及城乡死亡谱均发生显著变化.2020-2021年0~14岁人群死亡占0.54%,较1970-1974年下降了97.05%,≥75岁人群死亡占55.14%,上升了55.75%;所有年龄段人群感染性疾病的位次显著下降,儿童青少年人群伤害、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位次显著上升,中老年人群中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位次上升.城乡死亡谱差别明显缩小,2020-2021年城乡主要死因位次基本一致.结论 山东省居民死亡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成为当前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1970-2021年山东省的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人口老龄化效应仍不断显现,应大力发展与老年人健康相关疾病与伤害的救治、预防、保健等服务.

    死亡率死因差别分解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