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津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分析

    郭燕杨杰柏建芸柳忠泉...
    687-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对16~24岁MSM开展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收集MSM主要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并开展HIV血清学检测,通过多因素分析探索该人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YMSM2 919人中,47.1%(1 374/2 919)曾经使用过精神活性物质,校外YMSM曾经使用过精神活性物质的比例为51.6%(853/1 653),高于学生YMSM(41.2%,521/1 266)(x2=31.42,P<0.001).校外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49(95%CI:1.17~1.84)倍,最近6个月发生过肛交性行为者是未发生者的4.14(95%CI:1.71~9.98)倍,最近1周肛交次数≥3次者是<3次者的1.65(95%CI:1.27~2.14)倍,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商业性行为者是未发生者的1.99(95%CI:1.14~3.45)倍,最近1年接受过HIV检测者是未检测者的2.37(95%CI:1.90~2.94)倍,最近1年被诊断患性病者是未患性病者的1.89(95%CI:1.11~3.21)倍;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20岁者是<20岁者的0.66(95%CI:0.52~0.83)倍,性取向异性恋/双性恋者是同性恋者的0.48(95%CI:0.30~0.74)倍,主要通过线下交友者是线上交友者的0.70(95%CI:0.53~0.94)倍.学生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天津市户籍是外地户籍的1.31(95%CI:1.02~1.69)倍,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61(95%CI:1.14~2.27)倍,最近1周肛交次数≥3次者是<3次者的1.52(95%CI:1.05~2.19)倍,最近1年被诊断患性病者是未患性病者的3.31(95%CI:1.68~6.50)倍,汉族是少数民族的0.53(95%CI:0.30~0.94)倍.结论 天津市Y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比例较高,校外与学生Y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不同,需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精神活性物质横断面

    青岛市2019-2020年成年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状况分析

    仇龙菲赵园园张华薛晓嘉...
    694-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青岛市成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青岛市抽取≥18岁常住居民6 240例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使用SPSS 25.0软件对青岛市成年人CKD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5 996例研究对象.青岛市成年人CKD患病率为8.22%;男性和女性CKD患病率分别为7.70%、8.74%.城市居民CKD患病率(10.28%)高于农村居民(7.25%),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成年人CK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KD患病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结论 青岛市成年人CKD患病率较高,需积极开展CKD的早期防治工作,加强CKD的筛查和预防,减少CKD的发生与发展.

    慢性肾脏病成年人患病率

    安徽省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趋势预测及影响因素探索

    贺琴张燕邢秀雅戴丹...
    700-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及预测未来安徽省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评估2030年目标达成情况,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安徽省死因监测、统计年鉴等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累计和数据对数线性Joinpoint回归、主成分回归等方法进行趋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安徽省总死亡中有28.10%为早死,其中84.40%归因于慢性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在慢性病早死中分别占45.88%和41.65%.预测显示,未来安徽省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到2030年仅农村地区能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为降低早死,需重点关注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城市男性为重点关注人群.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等反映城市基础设施情况的因素对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影响较大.PM2.5浓度等因素对早死概率有负面影响,人均同林绿地面积等因素则有积极影响.结论 安徽省面临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病疾病负担,城市男性是需重点关注群体.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预测主成分影响因素

    甘肃省2019-2022年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焦永卓张晓曙王磊安婧...
    708-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甘肃省2019-2022年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人群中发病水平及流行病学特征,为ITP的诊治、病因学研究及该病与疫苗接种的关联性分析判断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使用Spark软件从甘肃省电子病历数据库中提取2019-2022年首次确诊的ITP病例,描述2019-2022年ITP新发病例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oisson分布计算发病率,并估计其95%CI,使用Poisson回归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2019-2022年甘肃省首次诊断为ITP共4 159例,总发病率为 4.11/10万(95%CI:3.98/10万~4.23/10万),男性为3.49/10万(95%CI:3.33/10万~3.65/10万),女性为4.74/10万(95%CI:4.56/10万~4.9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儿童及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在<10岁儿童及≥80岁老年人群中的发病风险高于女性,女性在成年以后(20~69岁)高于男性;甘肃省ITP发病峰值出现在夏季(6、7、8月),谷值在2、10月,各年龄组人群发病水平在一年中呈周期性变化;地区分布为东部和西部发病风险高,中部发病风险低.结论 2019-2022年甘肃省儿童及老年人ITP发病率高,且男性发病风险高于女性,在总人群中女性发病风险较高,亦存在季节性和区域性高发现象.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电子病历数据库

    宁波市鄞州区2017-2022年6岁及以下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特征及与手足口病发病的互相关分析

    王静娴殷玥琪沈鹏陈云鹏...
    714-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17-2022年≤6岁儿童疱疹性咽峡炎(HA)流行特征并分析其与手足口病(HFMD)发病的互相关性.方法 基于鄞州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2017-2022年的电子病历数据和公共卫生管理数据,分析≤6岁儿童HA流行特征.利用公共卫生管理数据中传染病报告数据计算HFMD发病率,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与互相关函数分析HA和HFMD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2017-2022年鄞州区≤6岁儿童中累计监测HA病例25 385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HA年均发病率为4 986.67/10万,2018年最高(10 477.09/10万),2020年最低(870.88/10万).HA发病高峰为6、7月,1岁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率为7 950.45/10万;云龙镇、姜山镇和下应街道发病率较高,发病率依次为8 764.31/10万、8 377.58/10万和7 965.31/10万.HA发病率与滞后0、7、12、18d的HFMD发病率互相关系数分别为0.199、0.139、0.090、0.086(均P<0.05).结论 2017-2022年鄞州区≤6岁儿童中HA呈高流行水平,发病率存在季节性和地区差异性,HA发病与HFMD发病存在相关性,且HFMD发病有一定滞后性.应重视HA监测,开展HA和HFMD的同期监测和管理,加强两者的综合防控.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互相关

    本刊常用缩略语

    720页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马晓格张立杰高汉青包城...
    72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及科学管理肺结核患者提供有效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于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个案资料,采用电话访谈对部分信息进行补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决策树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时间M(Q1,Q3)为11(5,26)d,就诊延迟率为41.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体检(OR=0.033,95%CI:0.008~0.147)、就诊前咳嗽咳痰<2 周,且有任一结核病症状(OR=0.378,95%CI:0.215~0.665)、就诊前有其他症状(OR=2.791,95%CI:1.710~4.555)及就诊期间无需上班或上学(OR=2.990,95%CI:1.419~6.298)为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肺结核患者确诊延迟时间M(Q1,Q3)为8(0,18)d,确诊延迟率为35.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单位为结核病专科医院(OR=0.426,95%CI:0.236~0.767)和结核病防治所(OR=1.843,95%CI:1.061~3.202)以及患者来源为追踪(OR=2.632,95%CI:1.062~6.521)为确诊延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整体效能相当,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特异度低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 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确诊延迟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需加强宣传教育并积极开展主动筛查,提高市民对结核病的防治意识,同时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改善就医可及性,减少患者就医及诊断延迟现象.

    结核,肺就诊延迟确诊延迟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729页

    中国德尔卑沙门菌耐药及群体遗传特征初步分析

    侯心娇孙慧颖王鲁彦闫梅英...
    730-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来源德尔卑沙门菌的耐药特征、耐药机制及基因组相似性,初步揭示我国德尔卑沙门菌的群体遗传学特征,发现可能的传播规律或潜在传播途径,为加强沙门菌病监测及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对201株德尔卑沙门菌进行1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所有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最后结合公开数据库中的134株德尔卑沙门菌基因组序列,对335株德尔卑沙门菌进行耐药基因型别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并构建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系统发育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株德尔卑沙门菌对16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总耐药率为97.51%.不同来源(人、动物、食品)的德尔卑沙门菌对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35株德尔卑沙门菌携带耐药基因38种,磷霉素类耐药基因fosA7携带率为100.00%,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aa携带率为99.70%.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一致性存在差异,除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类,其他种类抗生素一致性较好.MLST显示,334株德尔卑沙门菌为ST40型.系统发育树显示存在动物和人、食品和人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及动物带菌远距离跨省播散的可能,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 我国德尔卑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并且存在交叉传播的风险,提示应加强综合监测及风险评估,防止耐药菌株及耐药元件在动物、食品、人链条中的播散.

    德尔卑沙门菌耐药全基因组测序群体遗传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7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