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苏省3个城市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分析

    樊欢李明阳石平曹子轩...
    97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3个城市疱疹性咽峡炎(HA)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为江苏省HA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无锡市、苏州市和盐城市的3家监测哨点医院,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定期从医院住院管理系统分年龄段收集HA的就诊和住院病例的相关信息.采用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对主要流行株的衣壳蛋白VP1编码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基因亚型的鉴别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无锡市、苏州市和盐城市的HA就诊病例数为57 709例,是同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数的1.76倍(57 709/32 831);HA住院占比为1.35%(781/57 709),住院占比逐年呈上升趋势(x2=62.79,P<0.001).HA流行高峰为5-7月.发病年龄主要为12~59月龄组儿童(67.07%,38 708/57 709),以36~59月龄组居多(34.40%,19 852/57 709).HA阳性率为33.82%(644/1 904);以肠道病毒A组为主(54.04%,348/644);其中柯萨奇病毒(CV)A6占比最高(52.59%,183/348),CVA16 和 CVA4分别占 24.71%(86/348)和 15.23%(53/348).10株 CVA4 HA 流行株均属于C2基因亚型,6株CVA6HA流行株均属于D3a基因亚型;并与我国部分地区(福建省、广州市、江西省、云南省、天津市等)毒株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较为接近.结论 HA疾病负担较重,12~59月龄组是HA发病的重点人群,流行高峰为5-7月.HA病原多样化,以肠道病毒A组为主.HA流行株具有较低的型内分化,未发现新的进化分支.建议将HA纳入手足口病监测工作或法定传染病.

    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特征肠道病毒基因型

    浙江省台州市1998-2022年HIV感染者主要慢性病合并症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婷婷汪剡灵王雅婷谢亚莉...
    983-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台州市HIV感染者中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合并症患病特征.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台州市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对象为台州市1998-2022年随访管理的5 126例HIV感染者,采用SAS 9.4软件进行x2检验、趋势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5 126例HIV感染者中,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报告患病率分别为10.28%(527/5 126)、3.98%(204/5 126)和6.01%(308/5 126),在HIV感染确证前与确证后被诊断为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分别占 37.00%(195/527)与 48.58%(256/527)、40.20%(82/204)与 48.53%(99/204)、37.66%(116/308)与48.38%(149/308).2013-2022年HIV感染者在确证后分别被诊断为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趋势x2=79.98,P<0.001;趋势x2=17.44,P<0.001;趋势x2=32.06,P<0.001).HIV感染者慢性病合并症的患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0岁女性(aOR=0.66,95%CI:0.50~0.86)、2016年以前抗病毒治疗时长>5年者(aOR=0.54,95%CI:0.37~0.78)的慢性病合并症的患病可能性较低;<60岁且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µl者(aOR=1.32,95%CI:1.02~1.70)、40~49 和 50~59 岁年龄组(aOR=2.88,95%C/:2.20~3.79;aOR=5.43,95%C/:4.10~7.21)、2016 年及以后无用药记录者(aOR=1.95,95%CI:1.20~3.16)的慢性病患病可能性较高.随着HIV感染者确证年龄增长,其慢性病合并症的患病可能性随之增加.结论 1998-2022年台州市HIV感染者存在一定比例的慢性病合并症,且在HIV感染确证后诊断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需要在HIV感染者管理中加强早期慢性病筛查、行为干预和规范管理等针对性措施.

    艾滋病病毒慢性病患病率

    中国炭疽芽胞杆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基因型多态性

    张慧娟张恩民贺金荣李伟...
    990-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炭疽芽胞杆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基因型多态性,建立中国炭疽芽胞杆菌MLVA基因型数据库.方法 收集1947年以来中国不同来源的炭疽芽胞杆菌分离菌株,采用MLVA15分型策略进行基因型鉴定,对基因型进行统一编号和命名,分析不同来源菌株MLVA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Bionumerics软件绘制聚类图,分析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 MLVA 15分型可将533株中国炭疽芽胞杆菌分为4群91个基因型,其中54个基因型为中国独有的基因型.新命名的基因型MLVA15-CHN1~MLVA15-CHN6广泛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和宿主,其余基因型具有地区和年代特征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中国炭疽芽胞杆菌MLVA基因型数据库,掌握了 MLVA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遗传多态性,为中国炭疽疫情防控及分子溯源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炭疽芽胞杆菌基因分型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遗传多态性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996页

    基于区域健康数据平台开发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病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于业贤章萌陈晓薇刘力嘉...
    997-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构建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利用宁波市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18岁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使用LASSO回归模型和双向逐步回归模型分别筛选危险因素,并进行模型对比.使用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以及一致性指数作为模型比较的指标.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作为模型验证的区分度评价指标,绘制校准曲线检验其校正能力.结果 LASSO回归模型与双向逐步回归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取较优的双向逐步回归模型作为最终模型.纳入的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糖化血红蛋白、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及吸烟史.训练集中预测5年和7年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的AUC值(95%CI)分别为0.700(0.650~0.749)和0.715(0.668~0.762),测试集为0.738(0.667~0.801)和0.723(0.663~0.783).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接近,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便捷易用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划分了风险分层,模型的可解释性强,区分度良好,校准度较优,可以用于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预测,为医生在临床中对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糖尿病,2型预测模型糖尿病足

    基于表观基因组数据的乳腺癌预后基因-年龄交互作用研究

    周添霖薛茂杰戴智翔张汝阳...
    1007-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表观基因组数据,探索乳腺癌预后基因-年龄交互作用.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多个独立乳腺癌表观基因组数据集,进行DNA甲基化的差异表达分析.采用错误发现率(FDR)法进行多重校正,保留q-FDR≤0.05的差异表达甲基化位点.应用三阶段分析策略,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基因-年龄交互作用.发现阶段使用TCGA-BRCA数据库筛选q-FDR≤0.05的信号.验证阶段I使用GSE72245数据验证交互作用,标准为P≤0.05且效应方向一致.验证阶段Ⅱ使用GSE37754和GSE75067数据再次验证信号.通过结合临床指标与交互作用信号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结果 三阶段分析策略鉴定出一个甲基化位点(cg16126280EBF1),其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交互作用HR=1.001 1,95%CI:1.000 7~1.001 5,P<0.001).年龄分层分析显示,cg16126280EBF,的高甲基化效应在乳腺癌年轻患者(HR=0.550 5,95%CI:0.383 8~0.789 6,P=0.001)和老年患者中完全相反(HR=2.166 5,95%CI:1.285 2~3.652 2,P=0.004).结论 DNA甲基化位点cg16126280EBF1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以复杂的关联模式共同影响乳腺癌预后,为年龄特异性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人群证据.

    乳腺癌DNA甲基化年龄交互作用

    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的系统综述

    李文衍李昊泽詹思延王胜锋...
    1014-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梳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的进展、优缺点、注意事项和未来趋势.方法 以流行病学、教学、虚拟仿真作为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论文检测系统,筛选并采用叙述整合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归类、整合和分析.检索国内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筛选纳入现有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进行整合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章(中文7篇,英文15篇),大多为面向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教学项目.检索到国内流行病学虚拟仿真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24项,省级一流课程21项.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仍处在起步阶段,交互程度多为中等,主要用于3类场景:提高复杂概念和结构的可视化程度,借助低风险、低成本的虚拟环境培训操作技能,作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的有效补充.效果方面,利于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相关现象和原理,具有突破时空限制、降低教学成本和风险、提高学生专注度和满意度等优势.但也面临起步阶段基础不足,部分学生出现抗拒心理和生理不适等问题.未来需优化开发流程、程序设计等方面,同时应对成本测算、效果评价、课程整合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结论 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一环,鼓励结合医防融合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

    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综述

    青少年戒烟影响因素及戒烟干预

    贾孝凯肖琳
    1024-1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吸烟会严重损害青少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会加速其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帮助青少年吸烟者戒烟对于保护青少年健康及降低未来的人群吸烟率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虽然国外对青少年戒烟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已有较多研究探索,但国内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戒烟干预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加强研究与实践.本文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综述了国内外影响青少年戒烟的因素,梳理了现有针对青少年的戒烟干预方法,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青少年戒烟影响因素戒烟干预

    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叶子晨薛鹏乔友林江宇...
    1030-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快速发展展现了其在提升诊断准确性、疾病预测、个性化治疗以及医疗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随着医学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医学数据、模型开发和评估、社会层面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也相继出现.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帮助医疗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深入了解医学人工智能,从而使他们在医疗卫生实践中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

    人工智能医疗卫生领域挑战措施

    本刊常用缩略语

    10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