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李立明

月刊

0254-6450

lxbonly@public3.bta.net.cn

010-58900730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传染病所B1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 是国内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定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并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读者对象为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与教学)和健康相关学科的科研、疾病控制、临床、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本刊设有述评、论著(原著)包括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疾病控制、国家课题总结、国外杂志华人研究导读、文献综述、问题与探讨等重点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常用缩略语

    1111页

    江苏省2006-2022年老年人伤害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

    孙倩男王巍巍陈一佳洪忻...
    1112-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06-2022年江苏省老年人伤害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江苏省12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收集2006-2022年≥60岁老年人伤害病例信息.对全人群伤害病例老年人构成比进行趋势分析,计算年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同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并根据调整后的标化残差判断各组的差异.结果 2006-2022年江苏省≥60岁老年人伤害病例共218 426例,占全人群伤害病例的比例呈上升趋势(AAPC=3.17%,P<0.001).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分别是跌倒/坠落(42.06%)、道路交通伤害(20.20%)、动物伤(11.45%)、刀/锐器伤(9.43%)、钝器伤(8.13%).2006-2022年,≥60岁老年人发生跌倒/坠落、动物伤、刀/锐器伤呈上升趋势,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呈下降趋势(均P<0.001).老年人伤害发生在10月最多,高峰时间段是08:00~10:00.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是休闲活动(40.34%).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53.74%),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7.41%),呈上升趋势(P<0.001).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36.00%)为主,伤害部位较多发生在下肢(27.55%),呈下降趋势(P<0.001).伤害病例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9.80%),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79.38%)为主,呈上升趋势(P<0.001).结论 2006-2022年江苏省≥60岁老年人的伤害监测数据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老年人伤害病例占全人群伤害病例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伤害发生原因中跌倒/坠落、动物伤、刀/锐器伤均呈上升趋势,应根据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积极制定预防措施.

    老年人伤害年变化百分比

    陕西省2014-2023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陈斌许晶马萍贺妮楠...
    1120-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陕西省2014-2023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规律,为加强区域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陕西省2014-2023年报告流感暴发疫情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流感暴发疫情时间、地区和场所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2023年陕西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386起,总罹患率为1.81%(14 880/821 001).疫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3月),且不同年度疫情高峰期存在早晚交替规律(早高峰期在12月,晚高峰期在次年3月);疫情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209起,54.15%)和关中平原区(173起,44.82%),疫情场所主要分布在小学(239起,61.92%),不同疫情地区和场所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暴发疫情病原谱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849例,57.76%),不同年度的疫情高峰期呈现A(H3N2)亚型、B(Victoria)系和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交替占优势的规律.结论 2014-2023年陕西省流感暴发疫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和关中平原区的小学为重点防控对象.防控工作应密切关注优势毒株的变化趋势.高发季节应针对高发地区、高发场所,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流感暴发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风险研究

    秦阳袁雯杨田张秀红...
    1126-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风险,为防控近视提供累积危险因素识别的依据.方法 采用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儿童青少年多病共防身心健康队列的基线资料,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的138 97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远视力检查与屈光度检查及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评估各危险因素对近视患病率的影响.将危险因素个数累加后,形成累积风险得分,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累积风险得分与近视患病的关联,利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近视学生累积风险得分与屈光度的关联.结果 基线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70.2%),女生近视患病率(74.8%)高于男生(65.6%),城区(74.3%)高于郊县(68.6%),高中(80.3%)高于初中(75.3%)、初中高于小学(57.7%)(均P<0.05).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当的读写距离(OR=1.10,95%CI:1.07~1.13)、课后作业时间过长(OR=1.09,95%CI:1.06~1.12)、睡眠不足(OR=1.10,95%CI:1.07~1.13)、父亲近视(OR=1.98,95%CI:1.91~2.05)、母亲近视(OR=2.04,95%CI:1.97~2.10)、课桌椅与身高不匹配(OR=1.04,95%CI:1.01~1.07)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危险因素.近视患病率随累积风险得分的增加而增加,累积风险得分每增加1个单位,右眼屈光度减少0.10 D.结论 多种近视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效应均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风险.

    近视患病率累积风险危险因素

    江苏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共病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洵苏健杜文聪陈路路...
    113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三高)共病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三高共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项目.将2021-2023年参与基线调查的≥35岁常住居民136 433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3.0软件建立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江苏省中老年人群三高共病率为7.3%,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是最主要的共病模式,糖尿病患者中共病占比最多.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2种类型的共病中,男性、年龄增长、城市居民、高中/中专、吸烟频率越高、饮酒频率越高、每日静态行为时间越长,共病的风险越高;身体活动程度高和每日睡眠时间长,共病的风险低.在3种类型的共病中,男性、年龄增长、高中/中专、经常吸烟、已戒烟、饮酒频率越高、每日静态行为时间越长,共病的风险越高;家庭年收入30 000~99 999元、身体活动程度越高、每日睡眠时间7 h的共病风险相对较低(均P<0.05).结论 江苏省中老年人群三高共病防控管理还有待于加强.重点关注男性、低收入、高中/中专等高危人群的三高患病及共病风险.针对中老年人群需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每日静态行为时间,合理安排睡眠时长,及早戒烟戒酒维持健康体重.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共病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1142页

    福建省2019年与2021年中学生烟草流行情况比较分析

    陈梅兰卞坚强陈锦辉欧光忠...
    1143-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9年与2021年福建省中学生烟草流行情况及其变化,探讨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福建省抽取10个监测县(市、区),2019年和2021年开展在校中学生的烟草流行调查,采用x2检验对比分析两次调查的烟草流行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现在吸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福建省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2.9%,低于2019年水平(4.3%);尝试吸烟率(15.2%)高于2019年水平(13.4%);在家中、室内公共场所、室外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的二手烟暴露率为51.1%,低于2019年水平(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职业学校学生、二手烟暴露、认为吸烟使人更有吸引力、认为吸烟使人社交更舒服、好朋友吸烟、校内看到老师吸烟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肯定地认为二手烟有害是现在吸烟的保护因素,肯定地认为吸烟难戒是尝试吸烟的保护因素.结论 2021年福建省中学生吸烟率较2019年有所下降,但尝试吸烟率有所上升.应进一步加强无烟校园建设、烟草认知教育以及正面引导学生对吸烟行为的态度,保护青少年远离烟草.

    烟草使用中学生影响因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村维吾尔族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李彩银郭淑霞李毓郭恒...
    1149-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兵团)农村维吾尔族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当地居民早期识别和预防NAFL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新疆兵团维吾尔族人群队列纳入研究对象10 158人,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NAFLD发病危险因素和聚集情况,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研究相关生化指标与NAFLD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NAFLD累积发病率为6.9%,发病密度为12.06/1 000人年,女性NAFLD发病密度高于男性(14.72/1 000人年vs.9.17/1 000人年,P<0.001),总人群以及男女性NAFLD发病密度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均P<0.001);总人群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NAFLD的保护因素,年龄较大、离异、丧偶、超重、肥胖、高血压、肾小球高滤过、HDL-C降低、LDL-C升高、ALT升高是NAFLD的危险因素,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HDL-C、LDL-C、ALT与NAFLD发病为非线性相关,且呈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仅19.1%的居民无任何NAFLD危险因素,80.9%的居民有≥1种NAFLD危险因素,NAFLD发病风险随着危险因素数量增加而升高.结论 新疆兵团农村维吾尔族居民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大部分居民有≥ 1种NAFLD危险因素,仍不能忽视对该人群NAFLD的预防控制.此外,年龄较大、离异、丧偶、文化程度较低、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者、eGFR、HDL-C、LDL-C和ALT等指标异常者是该人群中需重点关注的NAFLD高危人群.

    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维吾尔族

    男性性工作者HIV暴露后预防用药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张奥迪杨柏林尹寒露顾静...
    1158-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男性性工作者(MSW)HIV暴露后预防(PEP)用药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推广PEP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10月在江苏省无锡市通过MSM社会组织的协助,选取MSW活动的娱乐场所,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MSW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样本量估计为340人.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和PEP知识、信念和行为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SW使用PEP药物的相关因素.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W共357 人,以 18~20 岁(55.7%,199/357)、未婚(94.4%,337/357)、初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50.1%,179/357)为主.知道 PEP 的占 64.4%(230/357),相信PEP 的占 51.0%(182/357),PEP用药率为 13.4%(48/357),最近3个月发生高危性行为者的PEP用药率为17.6%(1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近 3 个月与男性发生群交(aOR=7.51,95%CI:1.37~41.09)、做过 HIV 检测(aOR=2.89,95%CI:1.16~7.16)、使用暴露前预防药物(aOR=30.18,95%CI:12.60~72.24)和相信PEP药物阻断作用(aOR=2.94,95%CI:1.04~8.29)是MSW的PEP用药相关因素.结论 MSW的PEP用药率较高,但最近3个月发生高危性行为者的PEP用药率仍然较低.因此需结合该人群特点,加强HIV风险认知教育,促进其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及时通过PEP药物阻断HIV传播.

    艾滋病病毒男性性工作者暴露后预防相关因素

    基于深度循证医学理念构建新一代循证决策生态系统

    孙凤章萌詹思延
    1164-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循证医学在医疗实践和卫生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不断暴露出证据生成效率低、覆盖范围窄、整合策略不完善等不足,难以及时服务临床诊疗及监管决策,因此亟须根据前沿技术的发展,对循证医学理念进行深入拓展和完善.2023年提出的深度循证医学倡导运用最新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全面扩大证据的广度、深度和可整合性,提高证据生产和整合效率.基于深度循证医学理念建立新一代循证决策生态系统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可推动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生产、整合、传播、转化和应用等各环节的发展,深入挖掘影像学、多组学和真实世界数据,增大真实世界证据的利用潜力,建立动态文献管理平台和决策辅助工具,减少资源浪费,促进证据流动.借助此系统有助于获取以个体为中心的临床综合证据进行精准决策,并在人才培养、循证教学改革、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最终推动同一健康的实现.

    深度循证医学循证决策生态系统证据整合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