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民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民居
中华民居

娄华东

旬刊

1674-3954

cbzx@CHNH.org

021-56069793-802

100080

上海市东方路975-985号21楼

中华民居/Journal zhonghua minj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月,从女人说起

    姜志燕
    7-7页

    致力于太阳能事业的“阳光丽人”罗多

    姜志燕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有一些女子,不以纤弱为壁障,不以婀娜为依恃,身披智慧和能力织就的战袍,手执淡定和清明做成的魔杖,从容迈过艰难和考验,以藐视的姿态击退庸常和非议,舞动双翼,向前、向高远处快乐地飞翔,一路撒落令人惊艳的光彩--

    探寻传统民居的女性空间

    一苇拉雅王宝秦毅...
    17-17页

    礼制建筑里的“男尊女卑”

    一苇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座精美的建筑,从不缺少优美的线条。而这些线条在勾勒建筑轮廓时,一方面与“崇尚自然”的建筑观相联系,另一方面还试图抓住些宗法礼制的观念,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去描绘建筑的内涵。这也许就是,在中国的传统建筑表情里,为什么处处充盈着道家、儒家情怀的原因吧!

    庭院深深,闺愁几许--四合院里的女性空间

    拉雅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里的庭院通常指的是四合院。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于是,民间就有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

    红灯掩映,年华寂寞--晋商大院中的女性空间

    王宝田钧伊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黛瓦青墙,漆黑的木门,锁住了生如夏花的芳华,围住了逝如冬雪的过往。朝阳初升的路上,渐渐响起了悠悠的调子,一段饱含啜泣的《走西口》传出很远,画面中离家的男人走得很慢,最后的一个转身,中间却是眼泪才能衡量的距离。女人止步,久久无语凝噎,只好回到用等待搭成的大院里,用回忆以候良人的归来。

    高墙窄窗,清梦悠长--徽派建筑中的女性空间

    秦毅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墙黛瓦,缕花青砖,马头高墙,小桥流水,薄雾茫茫……在艺术作品里,在现实中,徽派建筑总给我们如诗如画的印象。但在古代,徽派建筑并非大家闺秀、贵族夫人自由出入的乐土。在男性的安排下,她们有着自己的女性空间,以便凭借砖石木头的冰冷完成对其日常生活、妇道礼教的合围及固守。徽州是古代理学家朱熹的家乡,自古以来,徽州就对“程朱理学”非常推崇,并身体力行。包括民居在内的徽州建筑,其审美的核心就是“礼乐”,体现了传统的人伦秩序、道德观念,讲究尊卑有序,内外有别。

    莽原高岗,红袖绵渺--少数民族建筑中的女性空间

    周媛姚岚谭显强刘黎...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她,是一个群体。曾经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另一个群体的阴影之下,以弱为美。在那个传统的空间里,阁楼与一道中门,造就了“她”端庄贤淑的古典气质。而在不受中原文化主导的少数民族地区,“她”的空间或许又有不一样的姿态。

    北京岔道村--横卧长城下四百载的京郊古村

    孟杰李忠民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建筑、故事等都是一部部颇具兴味的古老史书。近年来,充满中国味道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多的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也有越来越多的山中村庄迎来了从城市走出的人群,来到古村探幽。从本期开始,古镇古村栏目将持续介绍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上的村庄,供读者赏鉴。

    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下)

    60-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