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民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民居
中华民居

娄华东

旬刊

1674-3954

cbzx@CHNH.org

021-56069793-802

100080

上海市东方路975-985号21楼

中华民居/Journal zhonghua minj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来叙--马尔康的嘉绒藏寨

    拉雅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出生在这片构成大地阶梯的群山中间,并在这里生活、成长,直到36岁时,方才离开。所以选择这个时候离开,无非是两个原因。首先,对于一个时刻都试图扩展自己眼界的人来说,这个群山环抱的地方时时会显出一种不太宽广的固守。但更为重要的是,我相信,只有在这个时候,这片大地所赋予我的一切重要的地方,不会因为将来纷纭多变的生活而有所改变。有时候,离开是一种更本质意义上的切近与归来。我的情感就蕴藏在全部的叙述中间不断离开,又不断归来。

    走出寒冬去版纳

    爰言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很多人听到“西双版纳”一词,心中便会不自觉地哼唱出“美丽的西双版纳”,尽管对那部电视剧已经印象全无了,但西双版纳倒是留下的“美丽”印象已经挥之不去了。<br>  重庆的冬天,总是阴冷得让人绝望,索性邀上三五好友,驱车南下,去看看传说中那个“美丽的西双版纳”。

    天宁禅寺千年古刹话沧桑

    拉雅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贞观、永徽年间,一个秋天的黄昏,京杭大运河像平日一样,从城西篦箕巷缓缓流向城东桃园,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两岸白色的芦花,远处的几株红枫随风微微作响。金陵牛头山幽栖寺法融大禅师合掌闭目,伫立船头,船到此处,心到此时,法师忽觉一颤,微睁双眼,只见风水清净,草木和顺,天地间佛气聚拢,“阿弥陀佛,此处心乡!”法融禅师下船上岸,此后,岸边就建起禅房十余间;从此,常州城东,暮鼓晨钟回响,袅袅青烟不绝……

    梦幻颠覆设计之OPERA HOUSF广州大剧院

    一苇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自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之手的广州大剧院,犹如“搁浅”在珠江岸边的两块石头。一大一小、一黑一白,其经典的造型组合犹如鬼斧神工之作,天造地设而生,极具视觉冲击力。这样一个标新立异的建筑还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圆润双砾,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是基于扎哈·哈迪德对广州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才亲自命名。

    空间印象:让创意表明设计态度

    渡江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案是一个挑高户型的家居设计。在高度上,自由分割为两层,将平层空间转换为双层立体空间,从而有效的增大了使用空间;在风格上,设计师汲取简约和中式的精华,结合现代生活的特点进行了精心设计。

    温情“哥萨克”

    孟杰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往北有着一大片古代曾被我们视为苦寒象征的土地,她孕育广袤孕育苏武牧羊的忠诚,也孕育了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记忆如同“海市蜃楼”,挥舞着马刀的哥萨克男人在镜像中沿着俄罗斯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夏季牧马、放羊,冬季就着冰碴穿梭于寒冷的西伯利亚,不论是山川、河流,还是一望无际的绵冬,有狼的地方,就有哥萨克保护领地的马蹄声,就有抵御严寒的木格楞房。如今,马刀已然入鞘,不变的只有年岁的踱步,恍然间,又过隆冬时节,不妨看看旧日的“哥萨克”如何在寒日里享受木格楞房中的温情。

    风透湘帘花满庭--唐宋时期装修中的帘、帐、格子门、窗、亮隔组合

    陈诗宇
    10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化的城市住宅中,若没有玻璃窗、空调、暖气,我们很难想象如何能够度过炎炎夏日和瑟瑟寒冬,但任何时代的人们,都具有足够的智慧,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为自己营造最适合当时当地气候、环境的居住空间。唐宋时代的人们同样如此,除了花样繁多的驱寒、避暑设备之外,仅仅在居室的装修上做文章,便能获得一个能够调节室内温度的居住环境。<br>  唐宋中原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冬日尽管气温低,但少有狂暴的风沙侵袭,因此居室多采用轻薄的隔断,如编竹糊泥的薄版、木版、糊纸的格子门,而不用坚固厚实的砖墙。为了适应不同气候,往往根据四季变换,更改各种可拆卸的帘、帷帐、幕、格子门、窗、罩的组合搭配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光线。陆游在《居室记》中记载了其堂后居室的情况:“东西北皆为窗,窗皆设帘障,视晦明寒燠为舒卷启闭之节”,帘视天色晦明而舒卷,窗视气候寒燠以启闭,这便反映了古人最基本简单的调节光线和温度的方式。

    声音

    122-122页

    事件

    123-123页

    数据

    124-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