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那彦群

月刊

1000-6702

mnzz@263.net.cn

010-65223499

100005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泌尿外科高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专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优先介绍泌尿外科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包括技术改进。本刊设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专家笔谈、国外期刊文摘、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本刊是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的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等重要统计指标均居外科类期刊前列。曾被科协评为精品期刊、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高危患者诊治共识(2024年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PCC)叶定伟
    409-415页

    基层医院基于医共体模式下前列腺癌筛查模式的初步探索

    郑利伟宋灵敏王钢朱伟智...
    416-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适合基层医院的医共体模式下前列腺癌筛查模式.方法 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医共体下属9所分院共16 007名≥50岁体检男性居民纳入研究.年龄(68.91±7.62)岁,其中 50~59 岁 1 628 例(10.17%),60~69 岁 7 119 例(44.47%),70~79岁5 940例(37.11%),≥80岁1 320例(8.25%).在常规体检项目中加入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检测,在医共体模式下将tPSA≥4 ng/ml的患者转入医共体总院行多参数磁共振(mpMRI)检查,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对可疑病灶评分,对PI-RADS评分≥3分和PI-RADS<3 分但tPSA≥10 ng/ml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融合穿刺;对tPSA<10 ng/ml且PI-RADS<3 分患者每6个月复查tPSA;对tPSA<4 ng/ml患者每12个月复查tPSA.结果 本研究16 007例研究对象中,2 007例(12.54%)tPSA ≥4 ng/ml.其中634例(31.59%)通过医共体转诊至总院复诊.结合tPSA与mpMRI检查结果,271例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162例,穿刺阳性率59.78%.总体前列腺癌检出率为1.01%.162例的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为1级5例(3.08%)、2~3级95例(58.64%)、4~5级62例(38.27%);局限期、局部进展期、转移期前列腺癌分别为 102 例(62.96%)、39 例(24.07%)、21 例(12.96%).50~59 岁、60~69 岁、70~79 岁、≥80 岁组的 tPSA 分别为(1.13±1.44)、(1.77±3.45)、(3.27±17.58)、(4.26±11.4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阳性例数分别为1例(0.06%)、56例(0.79%)、81例(1.36%)、24例(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SUP分级4~5级患者例数分别为0例,17例(30.35%),29例(35.80%),16例(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医共体模式,根据基层医院的tPSA筛查结果,将可疑患者转诊至中心医院行mp-MRI检查,并通过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融合穿刺筛查前列腺癌的模式是可行且有效的.

    前列腺癌筛查医共体模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多参数磁共振

    系统联合靶向前列腺穿刺中次要病灶靶向穿刺对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程勇兵黄海锋彭珊李丹燕...
    420-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联合靶向前列腺穿刺中次要病灶(SL)靶向穿刺对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80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70(65,76)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9.1(5.96,13.62)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9.1(29.27,53.25)ml.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0.2(0.15,0.38)ng/ml2.患者穿刺前均行MRI检查,有≥2个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的病灶.将PI-RADS评分最高的病灶定义为主要病灶(IL),第二高的病灶定义为SL;对于PI-RADS评分相同的,将病灶最大径更大者定义为IL,第二大者定义为SL.中位IL最大径为1.3(1.06,1.66)cm,中位SL最大径为0.9(0.69,1.20)cm.IL与SL中位最大径比值为1.4(1.10,1.91),中位最大径差值为 0.9(0.20,1.89)cm.238 例(62.63%)IL 位于外周带,255 例(67.10%)SL位于外周带.204例(53.68%)IL和SL分布在前列腺同侧.根据IL与SL病灶PI-RADS 评分组合分为 IL3 与 SL3 组 96 例(25.26%),IL4 与 SL3 组 79 例(20.78%)、IL4 与 SL4 组 98例(25.78%)、IL5 与 SL3 组 21 例(5.52%)、IL5 与 SL4 组 76 例(20.00%)、IL5 与 SL5 组 10 例(2.63%).所有患者均行系统联合靶向前列腺穿刺.比较系统穿刺(SB)+IL和SL靶向穿刺(SB+IL+SL)与系统穿刺+IL靶向穿刺(SB+IL)的CsPCa检出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PCa检出率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SB+IL+SL和SB+IL对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78.95%(300/380)和78.16%(297/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A(OR=1.11,95%CI 1.05~1.20,P<0.01)、前列腺体积(OR=0.98,95%CI0.96~0.99,P<0.01)、SL 最大径(OR=0.19,95%CI0.08~0.50,P<0.01)、IL 与 SL 最大径比值(OR=0.34,95%CI 0.16~0.68,P<0.01)、IL 与 SL 最大径差值(OR=1.50,95%CI 1.10~2.29,P<0.05)、IL 与 SL PI-RADS 评分组别[IL4 与 SL3 组(OR=4.79,95%CI 2.21~10.91,P<0.01),IL4 与 SL4 组(OR=23.11,95%CI 8.09~85.28,P<0.01),IL5 与 SL3/4/5 组(OR=15.28,95%CI5.21~48.55,P<0.01)]是 CsPCa 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前列腺MRI检查具有至少2个PI-RADS评分≥3分病灶的患者,行系统联合靶向穿刺时,省略SL靶向穿刺可获得相近的诊断效果.

    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活组织检查诊断

    mpMRI PI-RADS≥3分且PSA 4~20 ng/ml患者确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列线图的建立和验证

    王俊欣刘卫彭保龙尹邓琬琰...
    424-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预测多参数MRI(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20 ng/ml患者确诊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列线图,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首次接受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86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的mpMRI PI-RADS评分≥3分且 PSA4~20 ng/ml.将 865 例作为队列 A,年龄 68(64,73)岁;f/tPSA 14.36(10.63,19.74);PSAD 0.17(0.11,0.25)ng/ml2;前列腺体积(PV)≤ 50 ml 375 例(43.35%),>50 ml 490 例(56.65%);PSA波动率[(PSA首次-PSA穿刺前最后一次)/PSA首次 ×100]<-50%84 例(9.71%),-50%~-20%206 例(23.82%),>-20%575 例(66.47%);PI-RADS 评分 3 分 546 例(63.12%),4 分 230 例(23.59%),5分89例(10.29%);mpMRI上可疑病灶位于外周带619例(71.56%),移行带181例(20.92%),其他42例(4.86%),外周带+移行带23例(2.66%).将865例中病例资料包含前列腺健康指数(PHI)的437 例作为队列 B,PSAD0.17(0.12,0.25)ng/ml2;D-二聚体310.00(230.00,411.48)ng/ml;PHI 49.75(35.90,73.27);PV≤50 ml 198 例(45.31%),>50 ml 239 例(54.69%);PSA 波动率<-50%40 例(9.15%),-50%~-20%107 例(24.49%),>-20%290 例(66.39%);PI-RADS评分3分289例(66.13%),4分103例(23.57%),5分45例(10.30%).将队列A、B患者分别使用R语言以"123"为随机数种子按7:3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集和验证集,2组的训练集与验证集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队列A、B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筛选确诊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分别构建列线图模型A、B.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两个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性能.在验证集中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分析列线图模型A、B,以及不同阈值PSAD、PHI确诊CsP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漏诊率.结果 队列A训练集608例,验证集257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P=0.001)、f/tPSA(OR=0.96,P=0.008)、PV>50 ml(OR=0.36,P<0.01)、PSAD(OR=145.19,P<0.01)、PSA 波动率(-50%~-20%:OR=1.97,P=0.234;>-20%:OR=6.81,P<0.01)、PI-RADS 评分(4 分:OR=10.65,P<0.01;5 分:OR=21.20,P<0.01)、mp-MRI 上可疑病灶定位(移行带:OR=0.57,P=0.074;其他:OR=0.26,P=0.022)为确诊CsPCa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A,其在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95%CI 0.881~0.928),验证集的AUC为0.893(95%CI 0.854~0.931).队列B训练集308例,验证集129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P=0.053)、PV>50 ml(OR=0.18,P<0.01)、PSAD(OR=54.14,P=0.021)、PSA 波动率(-50%~-20%:OR=4.78,P=0.100;>-20%:OR=20.37,P=0.001)、PHI(OR=1.02,P=0.002)、D-二聚体(OR=1.00,P=0.031)、PI-RADS 评分(4 分:OR=11.35,P<0.01;5分:OR=57.61,P<0.01)为确诊CsPCa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B,训练集的 ROC 曲线 AUC 为 0.933(95%CI 0.906-0.959),验证集 AUC 为 0.908(95%CI 0.859~0.958).校准曲线显示2个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良好.DCA曲线显示,2个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均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模型A的约登指数最大为0.657时,截断值为34%,特异性为81.50%,阴性预测值为89.64%,诊断CsPCa的准确率为82.51%;模型B约登指数最大为0.709时,截断值为41%,特异性为86.90%,阴性预测值为90.13%,诊断CsPCa的准确率为85.82%.结论 本研究基于mpMRI及相关临床指标构建的2种列线图模型均对PI-RADS≥3分且PSA 4~20 ng/ml的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CsPCa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前列腺癌统计学模型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前列腺健康指数

    68Ga-PSMA PET/CT与多参数MRI检查结合术后病理大切片在初诊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刘铮万方宁洪哲王奇峰...
    434-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与多参数磁共振(mpMRI)对初诊前列腺癌分期诊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68(67,76)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7.91(9.41,39.53)ng/ml.患者术前均接受68Ga-PSMA PET/CT和mpMRI检查,两项检查中位间隔时间21.00(2.75,35.50)d.影像学检查共发现50处病灶.患者术前均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腺癌,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手术切除标本术后制作病理大切片.将术后病理大切片作为金标准,比较68Ga-PSMA PET/CT与mpMRI在诊断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EPE)、精囊腺侵犯(SVI),以及前列腺内肿瘤病灶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本组30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2例出现EPE,8例出现SVI.术前发现的50处病灶中,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病灶38处(76.0%).将mpMRI、68Ga-PSMA PET/CT检查图像与术后病理大切片行三重融合比较.68Ga-PSMA PET/CT和mpMRI诊断EPE的敏感性分别为66.7%(8/12)和50.0%(6/12)(P=0.500),特异性分别为 88.9%(16/18)和 83.3%(15/18)(P=1.000);诊断 SVI 的敏感性分别为 50.0%(4/8)和 75.0%(6/8)(P=0.687),特异性分别为 86.3%(19/22)和 90.9%(20/22)(P=1.000);诊断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病灶的敏感性分别为89.5%(34/38)和63.2%(24/38)(P=0.031),特异性分别为 50.0%(6/12)和 33.3%(4/12)(P=0.750).结论 68Ga-PSMA PET/CT 诊断前列腺癌病灶的敏感性显著高于mpMRI,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无显著差异.

    前列腺癌病理大切片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ET/CT多参数磁共振诊断效能

    18F-PSMA PET/CT PRIMARY评分联合多参数磁共振PI-RADS评分对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朱辉徐文睿郭悦刘龙腾...
    439-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 PRIMARY评分联合多参数磁共振(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对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63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70(64,75)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8.46(5.40,14.80)ng/ml.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PSMA PET/CT和mpMRI检查,术后前列腺标本制作病理大切片.2名影像科医生和1名病理科医生分别对前列腺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根据病理大切片结果,Gleason评分≥3+4分诊断为CsPCa,Gleason评分=6分或阴性为非CsPCa.PSMA PET/CT图像采用PRIMARY评分(5分法):1分为无以下对应的模式,2分为移行带或中央带非局灶性高摄取,3分为移行带局灶性高摄取,4分为外周带局灶性高摄取,5分为SUVmax≥12.0.以前列腺病灶SUVmax/邻近SUVmax比值(LBR)半定量评价其对显像剂摄取的程度.mpMRI图像采用PI-RADS Version2.1进行评分.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CsPCa组和非CsPCa组的年龄、PSA、病灶数量的差异;以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比较CsPCa组和非CsPCa组的PRIMARY评分、LBR、PI-RADS评分、病灶分布构成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独立预测因素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构建PRIMARY评分、PI-RADS评分、二者联合应用的预测模型,比较各模型对CsPCa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63例,CsPCa组54例(85.7%),非CsPCa组9例(14.3%),PSA分别为 9.64(6.1,15.3)ng/ml 和 5.6(4.6,7.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1(64,75)岁与65(63,69)岁]、病灶数量[2(1,2)个与2(1,3)个]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 CsPCa组81个病灶,Gleason评分3+4分49个、4+3分16个、8分14个、9~10分2个.非CsPCa组28个病灶,良性前列腺病变14个,Gleason评分3+3分14个.CsPCa组和非CsPCa组的PRIMARY评分分别为4(3,5)分和 2(1,4)分、LBR 分别为 2.69(2.08,4.48)和 1.89(1.45,2.48),PI-RADS 评分分别为4(3,5)分和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Ca组和非CsPCa组病灶位于移行带分别为15个(18.5%)和8个(28.6%),位于外周带分别为66个(81.5%)和20个(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IMARY评分(OR=2.134,95%CI 1.429~3.187,P<0.01)和 PI-RADS 评分(OR=2.689,95%CI 1.618~4.469,P<0.01)是诊断 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显示,PRIMARY评分和PI-RADS评分诊断CsPCa的最佳阈值均为3分.PRIMARY评分、PI-RADS评分、二者联合诊断CsPCa的准确性分别为72%、67%、83%,敏感性分别为72%、63%、91%,特异性分别为75%、79%、5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89%、8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8%、42%、70%.PRIMARY评分、PI-RADS评分、二者联合预测CsPCa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95%CI0.624~0.842)、0.708(95%CI0.599~0.817)、0.743(95%CI 0.623~0.862),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应用PRIMARY评分或PI-RADS评分(均P<0.01).结论 18 F-PSMA PET/CT PRIMARY评分和mpMRI PI-RADS评分对CsPCa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诊断效能更高.

    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多参数磁共振成像PRIMARY评分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

    68Ga-PSMA-11 PET/CT与mpMRI对是否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

    杨文辉荆玉明张景良焦健华...
    445-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 PET/CT与多参数核磁共振(mpMRI)检查对初诊时是否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10月西京医院收治的52例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65.8±6.6)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6.67(13.09,84.89)ng/ml.术前cT2期28例,cT3期16例,cT4期8例;cN0期22例,cN1期30例.所有患者同时接受68Ga-PSMA-11 PET/CT和mpMRI检查,诊断淋巴结阳性分别为28例和21例.危险度分层高危45例,中危7例.根据术前接受内分泌治疗情况分为初诊未治疗组(24例)和内分泌治疗组(28例),年龄分别为(65.0±7.1)岁和(66.8±6.1)岁;术前PSA分别为26.17(16.73,61.18)ng/ml 和 27.32(11.94,130.18)ng/ml;Gleason 评分≤7 分分别为 10 例(41.7%)和6 例(21.4%),>7 分分别为 14 例(58.3%)和 22 例(78.6%);cT1~2 期分别为 15 例(62.5%)和 13 例(46.4%),cT3~4期分别为 9 例(37.5%)和 15 例(53.6%);N0期分别为 16 例(66.7%)和 6 例(21.4%),N,期分别为 8 例(33.3%)和 22 例(78.6%);M.期分别为 22 例(91.7%)和20例(71.4%),M1期分别为2例(8.3%)和8例(28.6%);PET/CT检查诊断淋巴结阳性分别为9例(37.5%)和19例(67.9%),mpMRI检查诊断淋巴结阳性分别为5例(20.8%)和16例(57.1%);PET/CT检查诊断淋巴结阳性个数分别为13枚(72.2%)和47枚(90.1%),mpMRI检查诊断淋巴结阳性个数分别为8枚(44.4%)和32枚(61.5%);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初诊未治疗组和内分泌治疗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52例,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26例(50.0%).本研究52例共清扫681枚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淋巴结70枚(10.28%);26例淋巴结阳性病例清扫389枚淋巴结,阳性率为17.99%(70/389).26例淋巴结阳性患者的PET/CT和mpMRI检出率分别为92.3%(24/26)和57.7%(15/26).初诊未治疗组和内分泌治疗组淋巴结阳性患者分别为9例(37.5%)和17例(60.7%),清扫淋巴结分别为320枚和361枚,阳性淋巴结分别为18枚(5.6%)和52枚(14.4%).初诊未治疗组和内分泌治疗组的PET/CT检出率分别为88.89%(8/9)和94.12%(16/17),mpMRI检出率分别为44.44%(4/9)和64.71%(11/17).初诊未治疗组中,PET/CT和mpMRI检查诊断淋巴结阳性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1和0.689(P=0.027),敏感性分别为88.9%和44.4%,特异性分别为93.3%和9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9%和8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和73.7%.内分泌治疗组中,PET/CT和mpMRI检查诊断淋巴结阳性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34和0.596(P=0.011),敏感性分别为94.1%和64.7%,特异性分别为72.7%和54.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2%和68.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和和50.0%.结论 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68Ga-PSMA-11 PET/CT检查均能对盆腔淋巴结转移进行较精准的分期,诊断效能均明显优于mpMRI.

    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冷冻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测因素

    万方宁戴波叶碧然林国文...
    45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下前列腺冷冻消融术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远处转移情况分为无转移组62例(58.7%),转移组43例(41.3%).无转移组中位年龄79(73,82)岁,初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10,47)ng/ml,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37例(59.7%),术前PSA8(2,14)ng/ml;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4例(6.5%),2级11例(17.7%),3 级 16 例(25.8%),4 级 16 例(25.8%),5 级 15 例(24.2%);T2期49 例,T3期 6 例,T4期 7例;N0期62例(100.0%),N1期0例.转移组中位年龄68(62,74)岁,初诊PSA 64(27,200)ng/ml,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42例(97.7%),术前PSA 0(0,3)ng/ml;ISUP分级1级0例,2级5例(11.6%),3 级3 例(7.0%),4 级 19 例(44.2%),5 级 16 例(37.2%);T2 期 29 例(67.4%),T3 期8 例(18.6%),T4期 6 例(14.0%);N0 期 38 例(88.4%),N,期5 例(11.6%);M1a 期5 例(11.6%),M1b期35例(81.4%),M1c期3例(7.0%).两组比较,T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冷冻消融术采用全麻或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留置F20三腔导尿管持续冲洗.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平行探头经会阴插入冷冻针,针尖距膀胱壁的安全距离为3 mm.采用全腺体冷冻模式,从患者腹侧开始向直肠侧逐层消融.采用超声实时观察冰球位置和范围,消融过程中调整冰球范围,使其与前列腺边缘贴合,同时保护周围结构.消融结束后,拔除冷冻针,碘伏消毒穿刺点后纱布压迫止血20 s至无出血后贴敷料.术后10 d拔除导尿管.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6、12周复查PSA.将术后第1天PSA与术前PSA比值定义为PSA释放率.术后生化复发定义为PSA较术后最低值升高超过0.2 ng/ml.比较两组的无PSA进展生存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转移组和转移组的PSA释放率分别为4.2(2.2,6.4)和3.9(1.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72).术后 6 周中位 PSA 为 0.23(0.01,1.22)ng/ml,术后12周中位PSA为0.02(0.01,0.49)ng/ml.无转移组术后6周和12周中位PSA分别为0.42(0.25,1.00)ng/ml 和0.03(0.01,0.57)ng/ml.转移组术后 6 周和 12 周中位 PSA 分别为 0.30(0.14,0.50)ng/ml 和 0.02(0.01,1.17)ng/ml.中位随访时间 339(128,571)d.术后均未发生 Clavien-Dindo≥2级并发症.1例(0.9%)术后1个月出现膀胱颈口尿道狭窄,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好转;2例(1.9%)术后7 d出现尿潴留,再次留置尿管2周后恢复正常.无尿失禁患者.2例(1.9%)非肿瘤性死亡,1例死于心脏病,1例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症.随访期间29例(27.6%)发生PSA进展,中位无PSA进展时间为808.0 d.无转移组中位无PSA进展生存时间未达到,转移组中位无PSA进展时间为764.0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 PSA(HR=1.02,95%CI 1.00~1.03,P=0.048),T3 期(HR=9.00,95%CI 2.59~31.25,P<0.01),T4 期(HR=5.83,95%CI 1.68~20.21,P=0.005)是无 PSA 进展的预后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3期(HR=9.08,95%CI2.47~33.45,P<0.01)、T4 期(HR=4.50,95%CI 1.18~17.22,P=0.028)是无PSA进展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结论 前列腺癌冷冻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无论是否有远处转移,对于初诊时T分期<T3期的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冷冻消融术的疗效更好.

    前列腺癌冷冻消融预后真实世界

    输尿管医源性损伤的部位和修复效果

    地里亚尔·地里夏提木拉提·热夏提多里昆·来海提张炜杰...
    456-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易发生医源性损伤的部位和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输尿管医源性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23例.中位年龄39(16,64)岁.损伤位于左侧26例(60.5%),右侧16例(37.2%),双侧1例(2.3%);输尿管上段8例(18.6%)、中段8例(18.6%)、下段27例(62.8%).损伤长度(5.9±2.4)cm.7例于术中诊断,表现为输尿管管腔结构破损、离断或被结扎,术区出现广泛渗液,输尿管镜下可见脂肪组织.36例延迟诊断,表现为腰腹部疼痛13例,发热12例,腹膜刺激征9例,阴道流液9例,血尿5例;泌尿系增强CT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示造影剂外溢10例,肾积水或输尿管扩张27例,发现患侧肾肿瘤1例;行引流液肌酐检查7例;行肾动态显像检查发现单侧肾无功能1例.妇科手术损伤13例均行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结直肠外科手术损伤12例,术中诊断7例行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5例延迟诊断,先行肾造瘘术,其中4例于6个月后完成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1例行输尿管膀胱重吻合.泌尿外科手术损伤18例,其中10例行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3例行自体肾移植术,1例行阑尾代输尿管手术,2例应用口腔黏膜补片修补.43例中,29例发生在7处易损伤部位,妇科手术损伤部位常见于输尿管与髂外动脉、骨盆漏斗韧带、子宫动脉交汇或毗邻处,分别为4、5、3例;结直肠外科手术损伤部位分别为输尿管与肠系膜血管平行段4例,输尿管与结肠毗邻处2例,输尿管与输精管交汇处3例;泌尿外科手术损伤部位分别为输尿管与髂外动脉交汇处和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各4例.其余14例损伤部位不具有规律性,与上述易损伤部位不重合.结果 本研究43例术后随访18(11,47)个月,其中41例能正常排尿,无血尿、尿外渗、胁腹疼等症状,尿常规、尿素氮、血肌酐检查均正常.泌尿系B超检查示轻度肾积水13例,随访中积水程度未见缓解或加重.1例自体肾移植术后出现输尿管膀胱吻合处再狭窄,行球囊扩张后积水缓解.1例先行肾穿刺造瘘,6个月后术中探查发现左输尿管末端被Hem-o-lok夹夹闭3/5管壁,右输尿管与乙状结肠形成内瘘,取左右侧膀胱皮瓣各3 cm行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易发生部位共7处,妇科手术易发生于输尿管与髂外动脉、骨盆漏斗韧带、子宫动脉交汇或毗邻处;结直肠外科手术易发生于输尿管与肠系膜血管平行段、与结肠毗邻处、与输精管交汇处;泌尿外科手术损伤易发生于输尿管与髂外动脉交汇处和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输尿管损伤的治疗需根据损伤原因、位置和长度综合考虑.对于长度较短而程度较重的输尿管损伤,行输尿管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对于长度较长的损伤,行自体肾移植、其他组织代输尿管手术或采用Boari皮瓣、颊/口腔黏膜移植等.修复手术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无张力吻合,不过度破坏输尿管的血供,输尿管应裁剪到血供较好的部位.

    输尿管损伤医源性手术治疗损伤部位

    针状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盏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

    刘宇保肖博胡卫国张刚...
    46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顺行针状肾镜(Needle-perc)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RIRS)技术治疗复杂性肾盏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3例复杂性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复杂因素主要包括憩室颈口隐匿、结石体积较大、解剖位置特殊等,行单一 RIRS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困难或失败.男14例,女9例.年龄(42.3±6.1)岁.3例为上盏憩室结石,结石大小(0.9±0.2)cm;9例为中盏后组憩室结石,结石大小(1.2±0.3)cm;4例为中盏前组憩室结石,结石大小(1.8±0.2)cm;7例为下盏憩室结石,结石大小(1.3±0.1)cm.12例于外院行RIRS,术中因憩室颈口隐匿或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过小未发现结石或碎石困难;3例行PCNL因通道建立失败终止手术;8例于我院首诊.男性患者取斜仰卧截石位、女性患者取俯卧分腿位,采用针状肾镜联合RIRS的顺逆行双镜联合方式治疗.针状肾镜穿刺均在全超声引导下完成,术中通过注射亚甲蓝或双镜互为引导下寻找憩室颈并用钬激光切开扩大出口.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分别采用单一针状肾镜下激光碎石联合软镜取石,或双镜下同时使用双激光碎石并取石.记录一期净石率、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本研究23例均一期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5±12.2)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3.6±0.4)g/L.术后住院时间(2.8±0.6)d.3例术后发热,1例出现肾被膜下积液,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未发生输血、腹腔脏器损伤和尿源性脓毒症等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术后48 h内和1个月的净石率分别为78.2%(18/23)和100.0%(23/23),结论 采用顺行针状肾镜联合逆行RIRS技术治疗复杂性肾盏憩室结石安全、可行,可有效提高一期手术成功率,具有净石率高、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针状肾镜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顺逆行双镜联合复杂性肾盏憩室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