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平少数民族村寨发展路径研究

    杨宇杨方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平少数民族村寨整体风貌得到较大改善,民族特色产业的出现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幸福感增强.在实践中新平少数民族村寨也面临着少数民族村寨保护意识较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功能单一和村寨文化发展缺乏人才等瓶颈.借力本土生态优势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加大保护力度、确立利益共享机制、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和提高村民保护意识,促进新平少数民族村寨可持续性保护与发展.

    新平少数民族村寨保护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路径分析

    寇贺真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我国政府持续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政策措施,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而言,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着治理资金、治理人员、治理设施等方面的困难.该文主要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特别是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现的问题,从而探究进一步优化的路径.

    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农业优化路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探赜——以云南省Y县S村为例

    吴北宸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现实要求,有其自身的逻辑机理.通过对云南省Y县S村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部分脱贫地区存在产业发展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基层党建凝聚力不强、乡村文化建设薄弱及生态文明建设不足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提出要在产业振兴上用力、在人才振兴上聚力、在组织振兴上发力、在文化振兴上着力及在生态振兴上蓄力五大实践路径,以期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借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现实问题实践路径逻辑机理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韦何洁吴燕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农村精神文明是新时代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柔性力量,是有效推动产业振兴、加快人才振兴、促进文化振兴、推进生态振兴和助力组织振兴的精神动力.但是基于历史局限性,新时代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旧存在些许现实难题,如乡村陋习根深蒂固、建设队伍力量薄弱和文化供给滞后等.因此,为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应当以宣传先进文化、培养人才队伍和实施文化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为农村精神文明工作注入内生动力、保障人力支撑和提供文化氛围.

    乡村振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文化困境实践路径

    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研究

    景池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振兴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发展战略,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建设,首先,从人民性向度,阐明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基本要义;其次,从中国梦维度,厘清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最后,从实践维度,明确乡村振兴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从"危与机"的逻辑向度提出对策建议,以助力农村的良性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城乡发展人民立场中国梦

    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演进及其启示

    成涛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延续、发展和升华,乡村振兴战略自被提出后至今,经历了一个战略化、纲领化、实操化、法制化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具有3个特点,即政策的出台非常密集,特意"留白";政策的内容日益丰富,认识逐步深化;政策的发展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量心血.从中可以得到4点启示,一是必须抓稳乡村振兴为农民这个定盘星,二是必须抓牢乡村振兴旺产业这个牛鼻子,三是必须抓住乡村振兴靠人才这个发动机,四是必须抓好乡村振兴要实干这个关键点.

    乡村振兴政策演进三农演进特征实践启示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王改丽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农民,重点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河南省来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农村人才瓶颈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要举措,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在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下,为满足现代农业对高素质农民的需求以及推广农业技术研究成果的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是切实可行的.因此,通过增强新型职业农民主体意识、加大培育资金保障力度、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等为河南省培育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热爱农业、善于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今后需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乡村振兴河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行性

    佛山乡村烧番塔文化传承与景观营造探究

    何司彦谢利泉
    148-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烧番塔活动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烧番塔活动广场一般设计为中心型,分为核心操作区和外围观赏区2大区域.核心操作区直径一般为番塔直径的4~5倍,中心放置塔体,周边可放置锣鼓助兴;外围观赏区大小根据该村的游客承载力决定.佛山仙岗村烧番塔广场在设计时应兼顾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是烧番塔文化传承与景观营造的典范.

    烧番塔乡村文化传承佛山景观营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提升路径研究

    刘敏岚谢娟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提升农民主体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农民主体性被社会历史和现实条件遮蔽的情况下,该文明确农民作为主体的生产、政治参与和评价的功能,剖析农民主体性的缺场样态,深入分析提升农民主体性的现实困境,从农村产业发展、基层组织振兴、农民教育机制和乡村文化创新等多方面探究提升农民主体性的现实路径,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能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农民主体性缺场样态现实困境提升路径

    《智慧农业导刊》约稿函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