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交趾黄檀心材化学成分的研究

    郑启万任佳慧刘洋危先文...
    3980-3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 Pierre ex Laness心材的化学成分.方法 交趾黄檀心材 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23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3-O-乙酰基白桦酯醛(1)、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1-乙酰基-Β-咔啉(4)、7-羟基二氢黄酮(5)、棕榈酸(6)、hexadeca-4,7-diene(7)、亚油酸(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2-(2-羟基-1-甲基-2-苯基)-4,5-二甲氧基苯酚(10)、2-甲氧基-3-羟基口山酮(11)、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2)、6,4'-二羟基-7-甲氧基黄烷(13)、pteroyanin G(14)、benzoic acid,4-ethoxy-2-methoxy-,methyl ester(15)、甘草素(16)、4,2',5'-三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17)、7-羟基-6-甲氧基黄酮(18)、6,4'-二羟基-7-甲氧基二羟黄酮(19)、2'-羟基芒柄花黄素(20)、3'-甲氧基芒柄花黄素(21)、3'-羟基芒柄花黄素(22)、6,7,4'-三羟基二氢黄酮(23).结论 化合物 2、4 为首次从黄檀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 6~8、19、21 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交趾黄檀心材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莲须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玥吴弢
    3987-3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莲须Nelumbinis Stamen的化学成分.方法 莲须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C8 反相柱、Sephadex LH-20、制备TLC、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根二醇(1)、高根二醇-3-醋酸酯(2)、2α-羟基齐墩果酸(3)、齐墩果酸(4)、4-epi-hederagenin(5)、4-epi-hederagenin methyl ester(6)、28α-同-β-香树脂醇乙酯(7)、白桦脂酸(8)、24-ketocholesterol(9)、7β-羟基谷甾醇(10)、7α-羟基谷甾醇(11)、3β-羟基豆甾-5-烯-7-酮(12)、(3β,5α,6β,22E)-6-甲氧基麦角甾烷-7,22-二烯-3,5-二醇(13)、dankasterone A(14)、demethylincisterol A3(15)、β-谷甾酮(16)、β-谷甾醇(17)、槲皮素(18)、异鼠李素(19)、山柰酚(20)、木犀草素(21).结论 化合物 2、4~15 为首次从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6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莲须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雷力荣金梦莹郭大乐邓赟...
    3994-3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Talaromyces amestolkiae发酵物的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dex-LH-20、TLC、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4-bis(1,1-dimethylethyl)benzeneethanol(1)、aspergillumarins A(2)、peniciisocoumarins H(3)、2-(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4)、6-demethylvermistatin(5)、penicimarin B(6)、penicimarin C(7)、8-hydroxy-6-methoxy-3-methylisocoumarin(8)、polygonolide(9)、灵芝嘌呤(10).结论 化合物 1 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 3~5、8~10 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amestolkiae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HPLC法同时测定大籽蒿和细叶亚菊中5种成分

    谢雨宸彭芳王悦易欢...
    4000-4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籽蒿和细叶亚菊中绿原酸、伞形花内酯、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并比较其种间差异.方法 两者 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 CAPCELL PAK-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1 mL/min;柱温 30℃;检测波长 290 nm.采用t检验比较 2种药材中 5 种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 5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96.03%~103.11%,RSD 0.51%~2.26%.大籽蒿和细叶亚菊中绿原酸、伞形花内酯、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平均含量分别为 3.61、0.71、1.46、8.74、1.44 mg/g和 2.60、0.26、0.79、6.31、1.22 mg/g.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大籽蒿与细叶亚菊相比 5 种化学成分无显著性差异.

    大籽蒿细叶亚菊化学成分HPLC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的红芪生境适宜性评价

    林鑫李成义魏小成周瑞娟...
    4005-4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评价红芪生境适宜性.方法 运用MaxEnt模型筛选影响红芪分布的生态因子,建立评价模型,利用ArcGIS软件评价红芪生态适宜性,得到全国红芪生境的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低度适生区、非适生区.结果 红芪在我国的适生区面积为 1.29×106 km2,其中高度适生区面积为 5×104 km2,中度适生区面积为3.38×105 km2,低度适生区面积为9×105 km2,在生境适宜区占比分别为4.03%、26.20%、69.77%,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影响红芪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最热季度降水量、9 月和12 月太阳辐射量、温度季节性变化偏差和上层土壤(0~30 cm)基本饱和度.结论 本研究结果与文献记载相吻合,可为红芪引种栽培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红芪MaxEnt模型ArcGIS生态因子适宜性评价

    化风丹药母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种分离鉴定及不同温度和pH值下菌株生长情况

    曹国琼刘敏刘耀徐剑...
    4011-4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化风丹药母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种进行分离鉴定,考察不同温度和 pH 值对优势菌株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化风丹药母发酵过程中 0 周至 6 周样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分别进行培养、菌落计数、分离纯化优势菌种;采用 16S rDNA,26S rDNA序列对优势细菌和真菌进行鉴定;分别考察阿氏芽孢杆菌、汉逊德巴利酵母菌、米曲霉的最适宜生长温度、pH值.结果 化风丹药母发酵过程中细菌 0 周至 4 周数量增加,4 周至 6 周数量趋于稳定;酵母菌在发酵0 周至3 周时数量增加,4 周至6 周数量不断减少;霉菌在0 周时没有生长,1 周至4 周数量平稳增加,5 周至 6 周霉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筛选出化风丹药母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以阿氏芽孢杆菌、汉逊德巴利酵母菌、米曲霉为研究对象,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35、25~30、35℃;最适pH值分别为 8、6、7.结论 化风丹药母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分别为阿氏芽孢杆菌、汉逊德巴利酵母菌、米曲霉.

    化风丹药母分离与鉴定阿氏芽孢杆菌汉逊德巴利酵母菌米曲霉

    基于UHPLC-Q-Orbitrap/MS的不同产地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分析

    梁力文郭娜刘小康黄鑫...
    4017-4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UHPLC-Q-Orbitrap/MS分析不同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方法 运用UHPLC-Q-Orbitrap/MS法定性分析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差异成分分析筛选各产地的差异性皂苷.结果 共得到 62 个皂苷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产地西洋参中所含皂苷类成分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一步筛选出 28 个差异皂苷类化合物,包括原人参二醇型 13 个、原人参三醇型 6 个、齐墩果烷型 4 个、奥克梯隆型 2 个、C-17 侧链变异型 3 个;原人参二醇型和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类成分在 4 个产地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可为西洋参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西洋参皂苷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差异成分分析UHPLC-Q-Orbitrap/MS

    小蓟TLC鉴别方法优化及小蓟炭"炒炭存性"内在表征研究

    卢琪张天泽朱娟娟曲珍妮...
    4024-4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小蓟TLC鉴别方法并研究小蓟炭"炒炭存性"内在表征.方法 对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中"小蓟"项下TLC展开方法中的薄层板和展开剂进行改进,建立小蓟炭的TLC鉴别方法和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蒙花苷、金合欢素的含量.结果 小蓟TLC鉴别建议使用硅胶G板,展开剂建议改为甲苯-丙酮-甲酸-甲醇(6 ∶ 3 ∶ 0.5 ∶2.5).小蓟及不同炒制程度小蓟炭的蒙花苷、金合欢素含量变化与TLC鉴别结果一致.结论 与 2020 年版《中国药典》相比,改进的小蓟TLC鉴别方法较原方法成本低,所用展开剂毒性小.建立的小蓟炭"炒炭存性"的内在表征结合外观性状可用于解决市售小蓟炭的质量问题.

    小蓟小蓟炭TLC炒炭存性

    汉黄芩素在骨关节炎中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段航王林华邝高艳卢敏...
    4030-4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持续的氧化应激.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汉黄芩素通过抑制软骨或者软骨细胞的氧化应激、炎症、基质降解等关键分子学效应来发挥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骨关节炎的病情进展.汉黄芩素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诱导低水平的ROS,通过激活ROS/ERK/Nrf2/HO-1-SOD2-NQO1 信号轴调节氧化还原介导的Nrf2/ARE通路,从而调节软骨细胞的代谢.氧化还原调节剂具有抗炎和软骨保护剂的潜力,汉黄芩素作为一种有希望的候选药物,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前景,不断明确汉黄芩素对骨关节炎的多途径、多靶点的调控机制,将为开发汉黄芩素的衍生物或类似化合物提供有利的条件.

    汉黄芩素骨关节炎研究进展药理作用

    中医药抗肾脏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李旭萍马鸿斌马海兰
    4036-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CKD以肾脏结构、功能进行性恶化为主要临床特征,肾纤维化是CKD进展至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抗肾纤维化治疗是遏制CKD进展的工作重点.西医主要通过控制血压、调节饮食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延缓CKD进展,但疗效有限,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在治疗CKD中具有安全性良好、接受度较高等优点,但目前抗肾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本研究就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CKD的中医药治疗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药慢性肾脏病抗肾脏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