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呼明哲李湘玲高俊杰
    1217-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被提出以来,预防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线粒体动力学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证实.线粒体动力学主要包括了线粒体的分裂和融合,两者的动态平衡对于维持线粒体正常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在心肌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分裂增多而融合减少,线粒体分裂和融合之间的失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功能障碍相关.中医药在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着很多的优势,近年来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动力学相关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医药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中医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分裂线粒体融合

    红禾麻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探讨

    孙开芬徐文芬王波孙庆文...
    1222-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禾麻为贵州省重要的苗族药物,其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导致市场上红禾麻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建立红禾麻质量控制体系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红禾麻各方面研究逐渐扩大,结果显示,红禾麻在贵州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对红禾麻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红禾麻的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和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入血成分等方面出发,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苗药红禾麻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红禾麻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志物

    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韦春玲肖瑾肖珊崔培梧...
    1231-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药用植物中,种类繁多,且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研究发现,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这为新型广谱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本文查阅2015年至2021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天然药用植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五环三萜类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五环三萜类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天然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结构类型抗菌活性作用机制

    黄精的品质评价及其"辨状论质"考

    徐睿程铭恩彭华胜
    1241-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精是常用补益类药食两用品种,历代中医药学家对其品质评价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对历代本草中黄精的品质评价与"辨状论质"观的沿革与变迁进行了梳理.关于黄精品质评价因素主要有种质来源、道地产区、采收年限及时间、加工方法,古代本草将黄精分为轮生叶类群和互生叶类群,并认为轮生叶类群品质优良;本草中记载黄精道地产区为茅山、嵩山,而20世纪30年代以来记载湖南、贵州等地所产多花黄精质量优良;清代以前以2、3月采收为佳,自清代以后多以秋季采收,经九蒸九晒;以块大肥润、断面透明、有"冰糖渣"、味甘者为佳.本文研究黄精的品质评价要素与辨状论质观,以期为其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

    黄精品质评价"辨状论质"本草考证

    代赭石本草考证

    秦聪聪杜沁圆展照双
    1246-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及方书相关记载并结合现代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代赭石名称、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炮制加工进行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以期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考证发现,历代皆以代赭石为正名,还有"血石""血师""赤石""土朱""赤土""石燕"等别称,历代本草所述代赭石基原以三方晶系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Haematium的矿石为主流.代赭石的产地在历史上经历3次大变迁,现主产于安徽、河北宣化、湖南宁乡等地.代赭石味以苦、甘为主,性偏寒凉,故脾胃虚寒者应慎用,因其重镇之性,历代医家多用其治疗噫气、痞满等症.代赭石的炮制方法最早为"碎"制法,随着其功效不断被揭露,炮制方法逐渐增多,现有净制、醋制、煅制等方法.研究表明,煅代赭石较生代赭石的有效成分易于溶出,若入药时无明确规定,均可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煅代赭石炮制方法.代赭石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但关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少,后续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为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代赭石名称基原品质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加工

    AUHIC法评价固体制剂辅料吸湿性

    张东元张青铃罗友华许光辉...
    1254-1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吸湿等温曲线下面积(AUHIC)法评价固体制剂辅料吸湿性.方法 采用静态吸附称重法,测定辅料在25℃温度、6.0%~100.0%相对湿度下0、24、48、72、96、120 h的含水率.以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S)、赤池信息准则(AIC)为指标,采用originPro8.0软件优选辅料在不同相对湿度下120 h的吸湿等温曲线,计算AUHIC.将水分限度或干燥失重率代入最优吸湿等温曲线,预测限度相对湿度.以吸湿等温曲线两侧拟合的直线交点横坐标预测临界相对湿度.结果 各辅料初始含水率为0.07% ~13.16%,在相对湿度6.0% ~100.0%下120 h内含水率为0~54.42%.在不同相对湿度下放置120 h时,吸湿等温曲线最优模型均为Peleg方程.在水分活度0.06~0.81、0.81~1.00、0.06~1.00之间的AUHIC分别为0.05~12.49、0.02~6.81、0.07~16.01,限度相对湿度为1.6%~100.0%.32个辅料的临界相对湿度为40.6%~94.4%,12个辅料无临界相对湿度.结论 该方法可数字化表征和评价固体制剂辅料吸湿性,以限度相对湿度指导辅料内包材的选择比临界相对湿度更准确客观.

    固体制剂辅料吸湿性吸湿等温曲线下面积(AUHIC)

    芳香类中药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组成、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双双华丽萍陈俊沲丁美红...
    1261-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芳香类中药复方(苍术、藿香、豆蔻、砂仁)挥发油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成分组成、抗氧化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粉碎粒度、提取时间、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挥发油转移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成分组成,测定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 最佳条件为粉碎粒度粒径2~4 mm,提取时间6 h,浸泡时间2 h,挥发油转移率为76.2%.共鉴定出22种成分,其中主要化合物左旋-β-蒎烯、桉油精、左旋乙酸冰片酯、百秋李醇相对含量为分别为5.24%、41.73%、15.90%、12.31%.挥发油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4.17%;为100μ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6.51%.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灵敏稳定,可用于提取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芳香类中药复方挥发油.

    芳香类中药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成分组成抗氧化活性正交试验GC-MS

    HPLC法测定健肝灵胶囊中6种成分及五味子投料情况分析

    邓映明宋增炫陈思婷陈媛...
    1264-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健肝灵胶囊中丹参素、丹酚酸B、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并探讨五味子投料情况.方法 该药物7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Symmetry©C18色谱柱(4.6×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20 nm.结果 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5.4% ~105.9%,RSD 0.53% ~1.95%.3个厂家4批样品投料为五味子,1个厂家3批样品投料为南五味子.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健肝灵胶囊质量控制和五味子投料鉴别.

    健肝灵胶囊化学成分五味子南五味子投料HPLC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岩鹿乳康胶囊中6种成分

    李伟郝晶晶
    1267-1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岩鹿乳康胶囊中岩白菜素、没食子酸、儿茶素、金丝桃苷、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大黄素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8100A色谱柱(100 mm×2.1 mm,2.6μm);流动相0.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结果 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9),平均加样回收率97.0%~106.1%,RSD 2.78%~7.50%.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岩鹿乳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岩鹿乳康胶囊化学成分UPLC-MS/MS

    铧头草质量标准研究

    沙马里牛李文兵沙冬梅陈燃...
    1270-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铧头草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TLC对彝药材铧头草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秦皮乙素含量,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 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可见薄壁细胞、纤维束、螺纹导管、草酸钙簇晶、淀粉粒等.早开堇菜、心叶堇菜TLC特征斑点分离清晰.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13%、24%、7%,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0%.秦皮乙素在0.05~0.8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7%、RSD为1.07%,早开堇菜中该成分含量不得低于0.10%,而心叶堇菜中不限.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铧头草的质量控制.

    铧头草早开堇菜心叶堇菜秦皮乙素显微鉴别TLCHPLC2020年版《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