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元宝草中一个新的间苯三酚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高圆媛邓青何清李娜娜...
    1900-1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元宝草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 元宝草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MCI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化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Ellman法测定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元宝草素A(1)、hyperbeanin A(2)、hyperpatulol I(3)、hyperhenone I(4)、hypercohone G(5)、hyperbeanol G(6)、hyperlagarin A(7)、hyperascyrone D(8).化合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IC50值均在1.16-5.15 μmol/L之间.结论 化合物1为间苯三酚类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潜在活性先导化合物.

    元宝草二氯甲烷部位间苯三酚分离鉴定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阿尔茨海默病

    巴西酒神菊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梁勇周小青唐琍萍高雪梅...
    1906-1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巴西酒神菊Baccharis trimera(Less.)DC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巴西酒神菊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大孔树脂D101、Sephadex LH-20凝胶、硅胶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16-epoxy-15α-methoxy-ent-clerod-3-en-18-oicacid(1),13-epi-15,16-epoxy-15α-methoxy-ent-clerod-3-en-18-oic acid(2),methyltrineracetal(3),epimethyltrineracetal(4),trinerolide(5),15-epitrinerolide(6),18-methylmalonyl-7α-hydroxy-methyltrineracetal(7),18-methylmalonyl-7α-hydroxy-epimethyltriner-acetal(8),18-methylmalonyl-methyltrineracetal(9),18-methylmalonyl-epi-methyltrineracetal(10),methy 3,5-dicaffeoylquinate(11),8-dimetho-xyflavone(12),4',7-d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13),4-(3',4'-dihydroxycinnamoyl)-oxy-methylcinnamate(14),3',7-dihydroxy-4',6,8-trimethoxy-flavone(15),erigeroflavanone(16),nepetin(17),4,2',4',β-tetrahydroxy-6'-methoxy-α,β-dihydrochalcone(18),eugenyl-O-β-D-glucoside(19),7-hydroxyl-5,6,3',4'-tetramethoxylflavone(20),phomoxanthone J(21),18-acetyl-7α-hydroxy-methyltrineracetal(22),18-acetyl-7α-hydroxy-epimethyltrineracetal(23).结论 化合物 3~10,22~23 为首次从巴西酒神菊中分离的差向异构体,化合物11~16,18~21为首次从酒神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巴西酒神菊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组分中药生物药剂分类学研究进展

    张紫叶任晓亮王萌
    1914-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分中药是现代中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在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组效关系的组分配伍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为创新中药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一种根据溶解度和渗透性对药物进行科学分类的研究方法,是新药研发中的重要工具.针对组分中药特点,结合数学模型,开展组分中药的生物药剂分类学研究,能够预测组分中药体内生物利用程度并推动组分中药制剂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组分中药相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发展及研究方法,并整理了以现代制剂技术改善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的应用实例,以期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组分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现代中药制剂技术

    含挥发油与生物碱中药成方制剂的分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配伍合理性探讨

    陈婷陈丽华肖发林朱卫丰...
    1922-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伍是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方剂成方原则之一,本文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成方制剂,对含挥发油与生物碱这2种组分的制剂进行梳理统计.以含有生物碱测定含量要求为制剂含生物碱标准,同时具有挥发油入药为纳入统计,共收集106种含有挥发油与生物碱的中药成方制剂,其中26种制剂中制法明确提取挥发油入药.本文对含有挥发油与生物碱成分制剂的治法分类、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基于组分配伍的研究思路,阐述两者组分配伍合理性,以期为两者配伍设计、临床应用以及组分中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中药成方制剂挥发油生物碱配伍合理性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溃疡性结肠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王秀敏赵朕雄夏哲林
    1929-1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代表的结肠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群体不断趋向年轻化.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水杨酸类药物疗效局限且易产生不良反应.而中药单体、有效部位、复方中药在应对结肠疾病方面具有多环节、多方位、多靶点的特点,疗效比较明显,但现有剂型的结肠靶向性能基本较差.为此,众多学者通过构建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将药物定向递送至结肠来提升药物疗效.本文对中药单体、有效部位、复方中药在溃疡性结肠炎防治中的应用及其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构建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以期为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中药领域上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中药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中药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冯芮倪红彭成郭力...
    1935-1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妇产科疾病是当今世界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的包括产后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痛经、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这些疾病均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调控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对于治疗妇产科疾病至关重要.近年来,中药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中药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越发深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统计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的影响,从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双向调节作用这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中药活性成分子宫平滑肌收缩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双向调节作用

    健脾清热活血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及研究进展

    卢鑫朱梓铭江水玉覃靖燊...
    1942-1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难治性肠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UC病位虽在肠道,但与脾肾有密切联系,中医认为"脾肾两虚为本,湿热淤毒为标"为其发病关键,故健脾清热活血法为中医治疗UC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健脾清热活血方治疗UC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其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UC中医药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结果显示,健脾清热活血方治疗UC疗效较佳,甚至结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佳,主要涉及PI3K-Akt、mTOR、NF-κB、IL-17、JAK-STAT等通路.健脾清热活血方等中药复方在防治UC方面表现出多靶点、多机制、多通路的优势.

    健脾清热活血方溃疡性结肠炎(UC)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

    中药联合化疗药物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薛晓川周阳云魏兰懿陈君君...
    1948-1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原发骨肿瘤,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以及70岁以上的老人,具有高侵袭性、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预后差等特点.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与外科手术结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保肢率.然而,固有或获得性耐药的发生以及肺转移,严重影响了骨肉瘤的治疗效果.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已发现众多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与抗骨肉瘤化疗药物联用,可降低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耐药,改善骨肉瘤预后,起到减毒增效作用.本文从诱导细胞凋亡、逆转化疗耐药、抑制侵袭和转移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中成药以及中药复方协同化疗药物增强骨肉瘤治疗效果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中药骨肉瘤化疗药物凋亡化疗耐药侵袭和迁移

    中药脂质成分的组学研究进展

    姜润杰兰岚周恒胡青...
    1955-1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的多样性进化过程催生了丰富的脂质信息,并使其逐渐成为代谢研究热点之一.脂质作为中药的有机成分之一,其含量及网络变化可以体现中药整体质量多维度的信息.加强中药脂质组学探索,有利于拓展物质基础及代谢物研究纵深,促进中药代谢物分析的垂直性和细分化,与中药多成分、多途径的整体作用特点相契合,有助于引领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本文对近年中药脂质组学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聚焦中药自身脂质的成分分析及数据处理策略,梳理经典应用案例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药脂质研究流程和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中药脂质组学成分分析

    芋儿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徐浩南刘媛媛黄仕其李玉泽...
    1961-1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芋儿七为百合科植物延龄草的干燥根和根茎,作为"太白七药"之一,其具有良好的安神、祛风止痛的功效,在民间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失眠、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研究表明,芋儿七中的活性成分包括甾体皂苷类、黄酮类、倍半萜苷类、甾醇类等.现代药理学实验证实,芋儿七具有良好的镇静止血、改善心肌功能、促进凝血、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其中甾体皂苷是发挥这些药理活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整理了近几年芋儿七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后续探索新的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本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芋儿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