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野花椒内生真菌Diaporthe perseae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炎活性

    谷青青蔡佳李漓赵碧清...
    2223-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野花椒内生真菌Diaporthe perseae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Diaporthe perseae发酵提取物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TLC、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3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蜜环菌酮(1)、2-(4-羟基苯基)乙酸乙酯(2)、N-(2-苯乙基)乙酰胺(3)、4-羟基苯甲醛(4)、环(S-脯氨酸-R-亮氨酸)(5)、环(S-脯氨酸-S-异亮氨酸)(6)、环(S-脯氨酸-R-缬氨酸)(7)、3β,5α-二羟基-6β-乙酰基麦角甾-7,22-二烯(8)、3β,5α-二羟基-10α-甲基-6β-乙酰基麦角甾-7,22-二烯(9)、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10)、3β,5α-二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11)、(22E,24R)-ergosta-7,9(11),22-三烯-3β,5α,6β-三醇(12)、5α,6α-epoxy-24(R)-methylcholesta-7,22-dien-3β-ol(13).化合物 5~7 抑制NO释放的IC50值分别为 59.37、41.73、58.98 μmol/L.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5~7 为抗炎活性成分.

    野花椒内生真菌Diaportheperseae次生代谢产物结构鉴定抗炎活性

    北桑寄生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王彦予张龙霏张喆史浩男...
    2229-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北桑寄生Loranthus tanakae Franch.&Sav.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北桑寄生9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各化合物对 3 种细胞系(K562、HepG2、MCF-7)增殖的影响,进而评估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吐叶醇(2)、3β,4β-dihydroxy-5,7-megastigmadien-9-one(3)、3,4-二 羟 基 苯 甲 酸 乙 酯(4)、aromadendrin(5)、山 柰 酚(6)、2-(3,4-dihydroxyphenyl)-3,5-dihydroxy-7-methoxy-4H-chromen-4-one(7)、槲皮素-3-葡萄糖苷(8)、3′-O-β-D-(6‴-肉桂酰基)-吡喃葡萄糖基-7-O-甲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鼠李柠檬素-3-O-β-新橙皮苷(10).化合物 9 对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值为(45.93±1.69)μmol/L.结论 化合物1~5、7~8、10 为首次从桑寄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9 有一定体外抗乳腺癌细胞毒活性.

    北桑寄生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肿瘤活性

    田基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

    程丽娟王凯
    2234-2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田基黄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ex Murray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方法 田基黄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 HPLC 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MM形成的成熟破骨细胞模型,筛选各化合物抗骨质疏松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7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田基黄素A(1)、(R,Z)-2-(4,8-dimethylnona-3,7-dien-1-yl)-2,7-dimethyl-2H-chromen-5-ol(2)、benzyl 1-O-β-D-glucopyranoside(3)、染料木黄酮(4)、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5)、(E)-4-[5-(hydroxymethyl)furan-2-yl]but-3-en-2-one(6)、5-羟甲基糠醛(7).化合物 1、4~5 的破骨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5.34±0.05)%、(26.75±0.18)%、(21.93±0.14)%.结论 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2 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7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4~5 具有良好的破骨细胞抑制活性.

    田基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骨质疏松活性

    丹参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杨帆王莹徐祥浩庞青云...
    2239-2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丹参地上部分 8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ODS、MCI、凝胶、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3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3′-甲氧基-迷迭香酸(2)、lycopic acid A(3)、5,6,4′-tr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4)、芹菜素(5)、3-O-甲基山柰酚(6)、迷迭香酸乙酯(7)、globoidnan A(8)、(Z,E)-2-(3,5-dihydroxyphenyl)-ethenyl ester(9)、clinopodic acid A(10)、异高山黄芩素(11)、apigenin-7-O-(6″-acetyl)-D-glucopyranoside(12)、咖啡酸乙酯(13).结论 化合物 1~12 为首次从鼠尾草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3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丹参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UV-Vis-SWNIR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测定蕨菜总多糖含量

    李强郝经文陈乃东
    2244-2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UV-Vis-SWNIR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测定蕨菜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 收集 140 批样品,从中随机选取 20 份作为完全外部验证集样品,用于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余80 批样品为校正集,40 批样品为检验集,用于筛选蕨菜总多糖的定量模型光谱预处理方法、主因子数、UV-Vis-SWNIR光谱特征波长.结果 采用一阶导数法对原始光谱预处理,主因子数为 7,结合随机青蛙算法筛选建模波长为 925~1 084、890~910、560~820、525~540、451~520、385~445、251~270 nm时,所得预测模型校正集R2 值为 0.961 7,RMSEC值为 0.167%,检验集R2 值为 0.933 2,RMSEP值为 0.208%,完全外部验证误差范围为-0.741%~0.853%.结论 该方法快速可行,可用于蕨菜总多糖含量的预测.

    蕨菜总多糖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偏最小二乘法(PLS)

    基于造血活性小肽研究阿胶炮制原理

    付英杰司子林刘月贾玉民...
    2250-2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造血活性小肽研究阿胶炮制原理.方法 Orbitrap-MS法对阿胶及其炮制品(蛤粉炒、蒲黄炒)的酶解-超滤物进行数据解析,根据分值、丰度、韦恩图、热图聚类分析推断其可能具有造血活性或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肽序列.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对其进行合成,检测纯度、三氟乙酸残留、净肽含量、内毒素等.以红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为指标,检测阿胶及其炮制品的酶解-超滤物和 13 种合成肽活性.结果 共检测出 171 种肽,其中 127 个来源于胶原蛋白.蛤粉炒阿胶 26 种新肽产生,21 种肽消失;蒲黄炒阿胶16 种新肽产生,52 种肽消失,多数肽序列保持不变,但丰度有所改变.以其中 13 种肽作为对象进行Fmoc合成,发现其均可用于细胞培养.结论 阿胶炮制后,造血活性升高,推测是胶原蛋白裂解并经消化产生ejp33(GVVGLPGQR)强活性肽、ejp131(GPAGPSGPPGKDGT)弱活 性 肽 以 达 到 增 效 作 用,且 其 促 造 血 效 果 是 以 ejp10(GPAGPIGPV)、ejp6(GPAGPTGPV)、ejp77(LSSPARSGASL)为主的数种肽的协同作用.

    阿胶蛤粉炒蒲黄炒酶解Orbitrap-MS红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Fmoc固相合成

    大皂角质量标准研究

    王唱唱左蓓磊彭新朱建光...
    2259-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大皂角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TLC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刺囊酸含量,2020 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检查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 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可见石细胞、纤维束、厚壁细胞,偶见草酸钙方晶及簇晶.TLC特征斑点分离清晰.30 批样品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 7.83%、4.04%、0.56%、44.67%.刺囊酸在 11.875~118.75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0.67%,RSD为 1.86%,平均含量为 0.45%.结论 大皂角质量标准为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 14%、5%、0.67%,浸出物不得少于 41.0%.刺囊酸含量不得少于 0.38%.

    大皂角刺囊酸显微鉴别TLCHPLC2020年版《中国药典》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TOSIS法评价玉竹质量

    谢菁琛刘倩倩李兰刘月新...
    2265-2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TOSIS法对玉竹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UPLC-Q-TOF-MS法分析化学成分,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差异性分析,UPLC法同时测定芦丁、山柰酚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酚酸、总皂苷含量,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建立质量评价模型.结果 34 批样品成分差异较大,有 58 个差异化合物;TOPSIS分析综合评价指数在 0.112 4~0.664 3 之间,其中湖南玉竹质量最优.结论 该方法科学可靠,可用于玉竹的质量评价.

    玉竹UPLC-Q-TOF-MS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UPLC紫外分光光度近理想解排序(TOPSIS)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含挥发油类中药固体制剂的分类及其挥发油质量控制分析

    陈忠莹张定堃张小飞郭东艳...
    2275-2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挥发油药理活性显著,但因其易挥发与氧化,导致其制剂的稳定性比较差.为了提高中药挥发油的稳定性,常在药材质量的选取、提取方法、挥发油自身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与研究.本文以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为数据来源,以"挥发油"为检索词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的"制法"项下进行检索,对 180 种提取挥发油的固体制剂按剂型进行统计分析,查阅并整理其关于挥发油质量控制的现状,从药材质量、提取工艺差异、挥发油稳定性这3 个方面分析影响固体制剂中提取挥发油稳定性的因素,提出改善固体制剂中提取挥发油稳定性的措施,并对固体制剂中提取挥发油的药理药效的进一步验证以及其能否作为处方的物质基础提出展望,以期为提升固体制剂中提取挥发油的稳定性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中药固体制剂挥发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稳定性

    白及多糖药理作用及在中药现代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王坤堂王逸伦崔元璐王强松...
    2281-2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及是传统中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现代研究表明,白及多糖是白及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凝血止血、抗炎、抗氧化、黏膜保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其在促进创面愈合及修复胃肠黏膜损伤方面疗效显著.不仅如此,白及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结构易修饰性、生物粘附性等优良特性,这促进了白及多糖基药物载体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本文针对白及多糖抗炎、抗氧化、促进创面及黏膜修复、调节免疫系统等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基于白及多糖的药物载体应用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白及多糖临床应用和基于白及多糖基载体材料的中药现代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白及多糖药理作用中药现代制剂药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