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龙接骨胶囊对老年股骨脆性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振宇王子瑶徐小生马泽仁...
    2248-2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龙接骨胶囊对老年股骨脆性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4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7 例,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龙接骨胶囊,疗程 12周.检测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ALP、BGP、β-CTx)、骨密度(股骨粗隆、股骨颈)、miR-186、BMP-2、BMP-7、Harris评分、SF-36 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ALP、BGP、miR-186、BMP-2、BMP-7、Harris评分、SF-36 评分升高(P<0.05),骨密度增加(P<0.05),β-CTx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龙接骨胶囊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老年股骨脆性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骨代谢和髋关节功能,增加骨密度,提高血清miR-186、BMP-2、BMP-7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愈合.

    生龙接骨胶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老年股骨脆性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白毛藤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张林果王福安乔曼华郝丽亚...
    2252-2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白毛藤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白毛藤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 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2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oyleanone(1)、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2)、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3)、sativan(4)、2′,4′-二羟基查尔酮(5)、isopetasin(6)、balanophonin(7)、10-eicosenoic acid(8)、4,6,7-三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9)、hydroxydihydrobovolide(10)、axillarin(11)、柳穿鱼黄素(12)、magnoflorine(13)、委陵菜酸(14)、芹菜素(15)、木犀草素(16)、7-ketositosterol(17)、pinoresinol(18)、bavachinine(19)、bisbenzopyran(20)、isotachioside(21).化合物6~7、11、18~19 IC50值在(28.37±3.71)~(73.26±8.61)μmol/L之间.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6~7、11、18~19 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白毛藤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肿瘤活性

    盐橘核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杨兴陈章贤王一谋邓徐丽...
    2259-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橘核Citri Reticulatae Semen盐炙品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盐炙橘核 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 大孔吸附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橘核及其盐炙品乙醇提取物、所得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6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柠檬苦素(1)、黄柏酮(2)、诺米林(3)、去乙酰基诺米林(4)、山柰酚(5)、川陈皮素(6)、香叶木素(7)、异樱花素(8)、橙皮素(9)、表儿茶素(10)、trans-p-menthane-1α,2β,8-triol(11)、白当归素(12)、香草醛(1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4)、4-[(1-ethoxy-2-hydroxy)ethyl]phenol(15)、儿茶酚(16).化合物 10 显示出较强的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其 IC50 值为(0.015±0.001)μmol/mL,以及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为(0.010±0.005)μmol/mL.结论 化合物 8、11、15~16为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12、14 为首次从橘核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0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橘核经盐炙后,其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增强.

    盐橘核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氧化活性

    潞党参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程艳刚李佩杨思琦孔祥鹏...
    2265-2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潞党参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潞党参 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RAW264.7 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6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thylsyringin(1)、7-O-ethyltangshenoside Ⅱ(2)、triandrin(3)、反式异松柏苷(4)、甲基丁香苷(5)、9-acetoxy syringin(6)、鬼针聚炔苷 B(7)、codonopiloenynenoside A(8)、codonopilodiynoside F(9)、铜锤玉带草炔苷 B(10)、党参炔苷(11)、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2)、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side(13)、苍术内酯Ⅲ(14)、白曼陀罗酰胺(15)、苯甲醇-7-O-α-L-吡喃阿拉伯糖-(1→ 6)-β-D-吡喃葡萄糖苷(16).化合物 1~2、5、7~11、13~15 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中 11、14~15 活性较强,IC50值分别为(18.23±4.18)、(17.73±3.12)、(14.89±2.47)μmol/L.结论 化合物 3、6、13、16 为首次从桔梗科植物中分离得到,2、5、15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 11、14、15 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

    潞党参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炎活性

    刀豆化学成分及其雌激素样活性研究

    吕紫阳闫若雨刘拯珲杨颖博...
    2272-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刀豆化学成分及其雌激素样活性.方法 刀豆 75%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稳定转染雌激素受体报告基因(ER-Luc)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评价雌激素样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洋槐糖苷(1)、kaempferol 3-O-[O-β-D-apio-D-furan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2)、山柰酚-3-O-(2′-O-β-D-葡酰)-β-D-洋槐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5)、异杨梅苷(6)、杨梅素-3-O-芸香糖苷(7)、(3-ethenylphenyl)-1,2-ethanediol(8)、1,3,6-三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9)、breynioside A(10)、4-hydroxy-3-methoxyphenol-1-O-β-D-(6′-O-galloyl)glucoside(11)、maesopsin-6-O-β-D-glucopyranoside(12).化合物 1、3~5、8~9 在浓度为50 μmol/L,化合物2、12 在浓度为100 μmol/L时表现出雌激素样活性.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刀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3~5、8~9 雌激素样活性强于 2、12.

    刀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雌激素样活性

    望春花花蕾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研究

    曹彦刚王建超王梦娜何玉环...
    2278-2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花蕾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方法 望春花花蕾50%丙酮提取物采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C、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按课题组前期方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7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crassifolioside(1)、magnoloside B(2)、芦丁(3)、异槲皮苷(4)、槲皮素(5)、northalifoline(6)、cordysinin B(7)、脱氧胸腺嘧啶核苷(8)、吲唑(9)、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0)、秦皮乙素(11)、C-藜芦酰乙二醇(12)、3,4-二羟基苯乙醇(13)、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14)、原儿茶酸(15)、2,4,6-三甲氧基苯酚(16)、丁香酸(17).结论 化合物 1~17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在 20 μmol/L浓度下均未显示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望春花花蕾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乙酰胆碱酯酶

    抗病毒颗粒现代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分析

    田世民谢锦蔡信福尚强...
    2284-2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病毒颗粒由经典名方"白虎汤""清瘟败毒饮""菖蒲郁金汤"加减化裁而成,由板蓝根、石膏、芦根、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在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热等方面疗效显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的治疗.然而,抗病毒颗粒的现代研究较为薄弱,系统性不强,亟待采用现代评价手段"说明白讲清楚"抗病毒颗粒疗效及其起效基础.基于此,本文对抗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现代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以期为抗病毒颗粒的二次开发与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抗病毒颗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

    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李鑫蕊张新军孙新茹张慧...
    2292-2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与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疾病、感染有关,因其发病率、截肢率及病死率显著,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具有多靶点、多途径、低毒副作用等独特的优势.中药外用制剂种类多样,包括软膏剂、洗剂、散剂、凝胶剂、酊剂、气雾剂、喷雾剂等,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糖尿病足创面,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通过调节PI3K/Akt、JNK、TGF-β/Smad等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胶原沉积、肉芽组织形成、再上皮化的作用,影响创面愈合的炎症阶段、增殖阶段、重塑阶段,加速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本文探讨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并基于剂型对近年来中药外用制剂对糖尿病足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外用制剂的开发以及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中药外用制剂糖尿病足脱疽

    灵芝酸抗炎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庞振飞李慧清孙传耀李楠...
    2297-2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虽然自限性炎症可以促进致病因素的清除和受损组织的愈合,但持续性的炎症会损害发生炎症的器官甚至其他器官.近年来,中草药的抗炎作用成为新药研发的主要热点之一.灵芝酸属于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抗炎作用十分显著,可用于治疗癫痫、抑郁症、动脉粥样硬化、哮喘等炎症性疾病.本文基于现代医学研究及中医药传统理论,从调控NO及其合酶活性、调控细胞炎症因子和炎症信号通路、调控某些特定受体等方面出发,综述国内外灵芝酸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及相关抗炎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灵芝酸抗炎作用分子机制炎症因子炎症信号通路

    白芥子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孙新茹董云鹏李鑫蕊郭凤丹...
    2302-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穴位贴敷法属于中医外治法,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透皮吸收起到治疗作用,具有安全性高、起效快、使用便捷等优点,其中临床使用频次最高的贴敷药物为白芥子.本文通过对CNKI、万方数据库 1995 年至 2023 年穴位贴敷的相关文献包括主要应用剂型、处方类型、联合用药方式、常用穴位、适用病症、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等进行总结,以此归纳白芥子穴位贴敷在临床的应用现状.目前,白芥子穴位贴敷临床以传统剂型药饼为主,多与细辛、甘遂、延胡索、麻黄、葶苈子、紫苏子、皂角等搭配复方配伍,常与口服化药、口服中药复方、推拿及耳穴压豆等联合应用,常用贴敷穴位为肺俞、神阙、大椎、肾俞、定喘、天突、膻中穴,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疾病中应用广泛,不良反应主要为对皮肤的刺激性.但白芥子穴位贴敷目前仍以整体药效评价为主,单一活性成分药效分析较少,作用机制、起效路径等仍不清晰.今后,白芥子穴位贴敷研究方向主要在优势病种筛选、药效成分作用机制探、剂型改良等方面.

    白芥子穴位贴敷呼吸系统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