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东刘桂余潘磊严铭德...
    2677-2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神经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柴胡桂枝汤为仲景名方,具有通利枢机、调和气血之效.经历代医家发挥及临床实践,本方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上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柴胡桂枝汤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柴胡桂枝汤的临床推广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为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新药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临床研究显示,柴胡桂枝汤目前广泛用于治疗癫痫、抑郁、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西药联合柴胡桂枝汤的治疗效果普遍优于纯西药治疗.基础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汤可通过调节电离子活动、单胺类神经递质、雌孕激素、免疫炎症等途径,改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从而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然而,本方在现有的研究中,所涉及的疾病类型仍较为局限,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足,发生疗效的机制研究也相对薄弱,这需要临床与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中不断开拓和深入.

    柴胡桂枝汤神经精神疾病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胆宁片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适应症的"三结合"研究进展

    黄玮赵晓玲詹常森
    2685-2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宁片是依据胆病从肝论治理论开发的源于临床验方的中药复方新药,由大黄、虎杖等 7 味中药组成,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食入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慢性胆囊炎见上述证候者.根据同证同治原则,临床上也可用于同一症候的轻、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本文基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试行)》《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指导原则(试行)》等政策,收集、整理、汇总、分析了胆宁片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理论、药理作用和相关临床研究证据,以期为胆宁片新增适应症的二次开发提供依据.

    胆宁片非酒精性脂肪肝新增适应症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龙胆属秦艽组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宝钢图诺木拉朝格巴达拉夫苏达毕力格...
    2689-2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艽组植物药用历史悠久,是重要的中药,也是蒙、藏、彝等多民族用药.秦艽组属于龙胆属植物,本组植物有二十余种,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部,而我国有 16 种,分布在我国西北半边,其中 9 种集中在川西与藏东.秦艽组植物在传统医药领域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的功效,在现代西医领域发现该组植物中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苯甲酸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保肝、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龙胆属秦艽组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龙胆属秦艽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炮制专家王琦论"中药饮片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张会敏李群田雯雯
    2698-2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炮制专家王琦认为,中药饮片之所以能防病治病,必有防病治病的有效物质(成分)存在,否则就不可能具有传统的"功效".中药饮片中能发挥治疗作用的成分才能作为其有效成分,而不能笼统地认为中药饮片的成分即为有效成分.本文在王琦研究员上述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按照中药炮制方法分类,研究、梳理了各炮制方法下代表性饮片在炮制前后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含量、功效或药理作用的变化.几十年来,中医药领域的学者们通过现代研究手段对这些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逐步阐释了部分中药饮片发挥作用的成分以及与炮制品传统功效密切相关的成分,为今后《中国药典》制定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但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还总结了当前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使用方面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构建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产业化的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思路.

    中药饮片有效成分质量标准王琦

    基于外观性状和内在成分的栀子质量等级评价

    沈一琦康萍杨骏张永...
    2703-2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栀子外观性状和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完善该药材质量标准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来自各个主产区的药材,通过测定百粒重、质重、青黄个质量占比、果梗质量占比、以及粉末颜色来衡量其饱满程度和色泽深浅.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 37 批药材中山栀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异栀子苷、6β-羟基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对外观和含量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影响药材质量的差异性成分,并制作可以快速判别其品质等级的比色卡.结果 药材可分为 2 个品质等级,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为判别其等级标准的差异标志物.药材粉末颜色越亮越红,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含量越高,品质等级越高.结论 本研究结合外观指标和内在成分对栀子进行质量评价,明确了影响药材质量的差异指标,实现了外观数据的量化并补充完善了等级标准评价体系,同时可为其他中药材质量等级标准判别提供新的方案和分析思路.

    栀子质量等级外观性状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

    不同产地五脉绿绒蒿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槲皮素含量测定

    朱星昊陈瑞韩起蒋海强...
    2711-2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五脉绿绒蒿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槲皮素含量.方法 收集 6 个产地 14 批药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进行考察.结果 对照指纹图谱共标定了 9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为0.80 以上.14 批药材聚为 2 类,2 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75.136%,峰 8、7、1、4、6 是区别不同产地药材的主要成分.槲皮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拉萨产地最高,为 0.196 1%;那曲产地最低,为 0.007 5%.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稳定性强的藏药五脉绿绒蒿HPLC指纹图谱及槲皮素含量测定方法,可定性定量评价药材质量.

    五脉绿绒蒿产地HPLC指纹图谱槲皮素含量测定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黄连芍药汤中6种成分的含量

    张小军梁世麒唐文均袁小玲...
    2716-2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黄连芍药汤中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EclipsePlus-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水(含 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5 mL/min;柱温 30℃;进样量 2 μL;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 6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8),平均加样回收率 97.36%~98.73%,RSD 0.87%~2.3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黄连芍药汤的质量控制.

    黄连芍药汤化学成分含量测定UPLC-MS/MS

    基于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铁皮石斛质量

    强梦琴蔡平君贾耀霞孟祥祺...
    2720-2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铁皮石斛指纹图谱,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收集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共 16 批,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软件建立共有模式,确定共有峰,SPSS 23.0、SIMCA14.1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饮片相似度大于 0.8.2 种干燥方式饮片基本能各自聚类.正交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区分 2 种干燥方式之间的差异,峰 1~9、23(石斛酚)可能是质量差异关键性成分.结论 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铁皮石斛,为饮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铁皮石斛产地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指纹图谱HPLC质量控制

    扶正解毒颗粒成型工艺优化

    朱亚苹邵孟其刘玉鑫吴磊...
    2726-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扶正解毒颗粒成型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基础上,以辅料比、乙醇体积分数、粘合剂质量分数、乙醇用量、干燥时间、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成型率、休止角、溶化率、吸湿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G1-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扶正解毒颗粒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辅料比(糊精与乳糖)1∶2,润湿剂 70%乙醇(含 1.4%HPMC),45℃干燥 60 min,综合评分为 97.61 分.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操作简便,可用于扶正解毒颗粒的后续放大生产.

    扶正解毒颗粒成型工艺Plackett-Burman设计G1-熵权法Box-Behnken响应面法

    痤疮净合剂制备工艺优化

    鲁静曹英杰牛晓静
    2732-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痤疮净合剂制备工艺.方法 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影响因素,绿原酸、芦丁、黄芩苷、丹酚酸B含量及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AHP-熵权混合加权法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考察不同浓缩方式(常压浓缩、减压浓缩)及离心纯化条件对各评价指标的影响,筛选甜味剂、防腐剂添加量.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 8 倍量水煎煮3 次,每次1h;浓缩工艺为减压浓缩(70℃,-0.06~-0.08 MPa);纯化工艺为12 000 r/min离心20 min.甜味剂(阿斯巴甜)、防腐剂(苯甲酸钠)添加量分别为 0.1%、0.3%.结论 该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可为痤疮净合剂后续开发奠定基础.

    痤疮净合剂提取工艺浓缩工艺纯化工艺AHP-熵权混合加权法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