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种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种子
种子

张太平

月刊

1001-4705

ZHZI@chinajournal.net.cn

0851-5289332、52844402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种子/Journal See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种子》是全国首创的大型种子专业刊物。由中国种子协会、贵州省种子总站、贵州省种子学会主办,编委成员汇集了国内外众多著名种子领域的专家。本刊内容包含种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发展及应用,同时对我国的种子产业化、种子管理、《种子法》实践、种子检验、种子生产、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等方面也开辟专栏报道。本刊较多地报道种子科技界的高、精、尖研究动态与技术,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教学与生产、提高与普及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储量大,可读性强。创刊30年来,倍受众多专家和读者的称赞。多年来,在所有国家级正式奖项评比中均获奖,成为我国期刊中的一个品牌刊物。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变更为月刊后信息发布加快,每月您都可获得最新的科研和种业动态信息。一册在手,物超所值。《种子》是您工作中的好助手,广大农林(生物)科研工作者、农林(生物)院校师生、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都可从中获益,帮助您事业成功。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综述、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资源与利用、问题探讨、国外种业、应用技术、种子检验、种子生产、经验交流等。 《种子》统一刊号ISSN:1001-4705/CN52-1006/S,国外代号BM4109。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每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128页。订价每期10.00元,全年120.00元(含邮资),可破季订阅。欢迎直接向《种子》编辑部或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66-22。 《种子》编辑部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邮编:550001;电话:(0851)5284402(Fax),5289332;E-mail:ZHZI@chinajournal.net.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花银莲花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曹丽娜何可心曹世哲李彦慧...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设定不同温度及不同浓度的GA3和6-BA处理,探究大花银莲花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大花银莲花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其种子的萌发时滞、萌发历期在30℃处理下降到最低;一定浓度的GA3和6-BA均可提高大花银莲花种子的萌发特性,GA3与6-BA处理的最适浓度分别是400 mg·L-1、300 mg·L-1,且GA3处理效果优于6-BA,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93.33%、67%.

    大花银莲花种子萌发温度GA36-BA

    新疆3种蓟属植物的种子扩散及萌发特性

    迪利夏提·哈斯木向殷阿马努拉·依明尼亚孜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在新疆广泛分布、且具有较大潜在危害的新疆蓟(Cirsium semenovii)、丝路蓟(C.arvense)和赛里木蓟(C.sairamense)为研究材料,对种子(果实)在风和水作用下的扩散能力、不同变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3种蓟属植物的种子通过风实现短距离扩散、通过水实现长距离扩散;冠毛是3种蓟属植物种子实现短距离风媒扩散的关键因素;种子在静水中漂浮能力均超过90%,且冠毛对种子的水媒扩散能力没有显著影响.新疆蓟种子不存在休眠,种子能够在扩散后迅速萌发;赛里木蓟种子萌发率接近60%,该物种部分种子迅速萌发,而剩余种子形成土壤种子库在合适季节萌发;丝路蓟种子萌发率较低,该物种种子存在休眠现象.

    种子扩散种子萌发蓟属

    种苗质量对当归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

    贺子腾蔡有华贺连珍李宗仁...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青海省当归生产中田间抽薹率高、产量较低、质量性状较差的问题,分别开展不同种苗形状、大小、苗龄、育苗方式、育苗种源等5个方面的田间试验,研究当归种苗质量对其成活率、抽薹率及主要质量性状(根长、根鲜重、归头粗、归头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有效降低田间抽薹率,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当归种苗以选用三年生种源在熟耕地常规育苗方式所育成的苗径0.2~0.5 cm、苗龄100~110 d的直苗为宜,其成活率高,抽薹率低,产量高,质量性状好.

    当归种苗质量抽薹率质量性状产量

    3种松乳菇菌种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表现

    徐彦军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配方制作母种、原种和液体种培养基,分别接种靓丽乳菇、多汁乳菇和红汁乳菇菌种,研究3种松乳菇菌种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萌发、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母种培养基中,靓丽乳菇与多汁乳菇生长速度快、长势强,红汁乳菇菌丝生长速度较慢、长势弱,靓丽乳菇与红汁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差异显著;靓丽乳菇、多汁乳菇均与红汁乳菇菌丝干重差异显著.母种菌丝满管时,靓丽乳菇为白色间黄色,多汁乳菇满管为白色间红褐色,红汁乳菇满管为白色间红绿色.在原种培养基中,靓丽乳菇和多汁乳菇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长势强,红汁乳菇菌丝生长速度较慢,并与靓丽乳菇和多汁乳菇达显著差异,原种菌丝满袋时,靓丽乳菇为白间黄,红汁乳菇为白色间暗红色,多汁乳菇为白间褐黄;在液体培养基中,靓丽乳菇菌球数最多[54.7个·(30 mL)-1],多汁乳菇菌球数最少,并与靓丽乳菇、红汁乳菇菌球数差异达显著水平.

    松乳菇培养基液体种菌丝生长速度

    大豆新品种合农76特性与亲本系谱分析

    郭美玲郭泰王志新郑伟...
    110-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选育半矮秆耐密植栽培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结合的方法,以生产主导品种垦农19为核心亲本,与含美国dtdt基因的合丰57为改良亲本,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合农76.该品种株高70 cm左右,为半矮秆品种;在窄行密植栽培条件下,密度35万~40万株·hm-2,产量3000~3750 kg·hm-2,具有4500 kg·hm-2产量潜力;蛋白质含量41.98%,脂肪含量20.43%;抗SCSH(R),中抗SMVⅠ号株系(MR),抗P.sojae(R);生育期120 d左右,适宜≥10℃活动积温2450℃左右的区域种植;年应用面积达30.6万hm2,已累计应用面积65.5万hm2.该品种系谱主要涉及51个亲本,包括农家品种、育成品种及创新种质,来源于东北大豆产区和美国及日本,含有国内外著名品种满苍金、绥农4、绥农8、合丰25、北丰11、十胜长叶、Amsoy和hobbit等.该品种的选育,改变了育种理念与思路,推动了品种类型改变与栽培技术变革,有效地提升了大豆产量,为大豆高产与超高产育种探索路径与提供经验及方法.

    大豆新品种合农76品种特性亲本系谱分析

    高粱不育系赤A6的选育及利用

    成慧娟于大伟王立新葛占宇...
    116-118,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利用杂交、回交、自交等方法,选育出不育系赤A6.该不育系雄性不育性稳定,不育率100%;抗旱、抗倒伏、抗黑穗病;配合力高,以其组配的赤杂29、赤杂107、赤杂113高粱通过了国家品种鉴定和内蒙古品种审定,鉴定审定编号分别为:赤杂29(鉴定编号:国品鉴粱2011002、审定编号:蒙审粱2011009号)、赤杂107(鉴定编号:国品鉴粱2015001、审定编号:蒙审粱2016010号)、赤杂113(鉴定编号:国品鉴粱2016001).

    高粱不育系赤A6选育利用

    西南片区小麦品种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罗永露隋建枢陈天青何庆才...
    118-12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氮高效基因型小麦,指导田间有效施肥,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对西南麦作区24个小麦基因型在3种氮素水平下进行了氮素高效基因型的筛选.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存在差异,典型的高氮高效型品种为SW 1747;低氮高效型品种为2017 TP 506、川麦42、蜀麦1763和云麦56;适应广的氮高效材料为黔麦20.初步分析出穗长和经济系数等农艺性状可作为西南片区良种筛选的依据.此次筛选结果与田间表现比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小麦育种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

    小麦氮素营养效率基因型筛选

    玉米新品种禾睦玉153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田恩阔程尚明王涛王世荣...
    123-126,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禾睦玉153是针对贵州中西部冷凉寡照、灰斑病和穗腐病高发而选育的高产抗病品种.2013年以自交系QS 77-3为母本,自交系QS紫-3为父本组配,2014年通过筛选试验,2015年通过贵州省预备试验,2016—2017年通过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08.1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2.51%,19个点次18增1减,增产点率达94.7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5.0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7.86%,7个试点全部增产.容重745 g·L-1,粗蛋白7.78%,粗脂肪4.76%,粗淀粉75.84%,赖氨酸0.26%.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抗黑穗病,中抗纹枯病、抗穗腐病,中抗灰斑病.

    杂交玉米禾睦玉153选育

    23个谷子育成品种的综合评价

    吕建珍马建萍赵凯王宏勇...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23个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水平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代表品种特点的6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为谷子优良种质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3个育成品种的产量有了显著提升,均达3500 kg·hm-2以上.株高、穗长、单穗重、穗粒重及出谷率等农艺性状的整体水平均高于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通过国家鉴定的30个品种.6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序为出谷率>单穗重>千粒重>穗粒重>株高>穗长.育成品种中除黄谷黄米外,还包含灰色和白色2种粒色,灰色和灰绿色2种米色.依据品质指标,育成品种包含了软胶稠度、低直链淀粉等多种类型.不同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显著正相关;粗蛋白、碱消指数和直链淀粉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维生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碱消指数显著正相关,同胶稠度显著负相关;维生素B1含量与胶稠度显著负相关;碱消指数与直链淀粉极显著负相关.

    谷子品种选育产量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

    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宏稻59选育与应用

    周静姬汉轩王君怡王思媛...
    133-13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新品种宏稻59属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以玉稻518为母本,新稻21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17年、2018年参加国家北方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9631.20 kg·hm-2,比徐稻3号增产6.67%.宏稻59株高101.7 cm,全生育期156.7 d;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3.8和2.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3级,中抗稻瘟病;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该品种具有优质、抗病、高产等优点,适宜在河南黄淮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及沿黄区、江苏淮北稻区、安徽淮北及沿淮区等地种植.

    水稻育种宏稻59品质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