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种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种子
种子

张太平

月刊

1001-4705

ZHZI@chinajournal.net.cn

0851-5289332、52844402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种子/Journal See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种子》是全国首创的大型种子专业刊物。由中国种子协会、贵州省种子总站、贵州省种子学会主办,编委成员汇集了国内外众多著名种子领域的专家。本刊内容包含种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发展及应用,同时对我国的种子产业化、种子管理、《种子法》实践、种子检验、种子生产、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等方面也开辟专栏报道。本刊较多地报道种子科技界的高、精、尖研究动态与技术,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教学与生产、提高与普及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储量大,可读性强。创刊30年来,倍受众多专家和读者的称赞。多年来,在所有国家级正式奖项评比中均获奖,成为我国期刊中的一个品牌刊物。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变更为月刊后信息发布加快,每月您都可获得最新的科研和种业动态信息。一册在手,物超所值。《种子》是您工作中的好助手,广大农林(生物)科研工作者、农林(生物)院校师生、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都可从中获益,帮助您事业成功。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综述、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资源与利用、问题探讨、国外种业、应用技术、种子检验、种子生产、经验交流等。 《种子》统一刊号ISSN:1001-4705/CN52-1006/S,国外代号BM4109。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每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128页。订价每期10.00元,全年120.00元(含邮资),可破季订阅。欢迎直接向《种子》编辑部或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66-22。 《种子》编辑部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邮编:550001;电话:(0851)5284402(Fax),5289332;E-mail:ZHZI@chinajournal.net.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铜、镉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玉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宋红田晓璇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重金属铜、镉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玉蝉花(Iris ensata)种子萌发的影响,本试验运用模拟重金属胁迫环境,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玉蝉花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种子发芽后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处理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指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铜浓度低于50 mg·L-1时,镉浓度低于5 mg·L-1时,会促进玉蝉花种子的萌发和对玉蝉花种子的萌发胁迫无显著影响,而铜浓度高于50 mg·L-1、镉浓度高于5 mg·L-1时,会抑制玉蝉花种子的萌发.重金属铜、镉对玉蝉花初生根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在铜单一处理浓度为400 mg·L-1时几乎不长根,叶片部分变黄,说明玉蝉花出现了铜中毒现象;在镉200 mg·L-1的处理下,玉蝉花的生长也受到了影响,部分幼苗根部变红.在铜镉的复合胁迫下,低浓度(5~1 mg·L-1)混合液对玉蝉花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随着浓度增大,玉蝉花种子萌发受到了严重的抑制,较单一胁迫抑制作用更强.

    玉蝉花种子萌发生长

    农大高诱1号对黔西北玉米不同种质资源单倍体诱导研究

    罗希榕覃成李清超梁振娟...
    110-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农大高诱1号作父本,进一步从黔西北玉米不同种质资源中筛选单倍体诱导率较高的合适母本,实现配子选择,有利于优良基因型的入选频率,用于选育综合性状好的纯系,组配出更加高产和优质的玉米新品种.研究表明,农大高诱1号对黔西北玉米不同种质均有一定的诱导率.自交系的单倍体平均诱导率为1.86%,其中P群的02 H 58诱导率最高(5.54%),兰卡斯特群的木6次之(2.43%);在不同杂交种质中,兰卡斯特 ×P群杂优模式下的毕单18诱导率最高(5.85%),苏湾 × 苏湾杂优模式下的T 32×R 273次之(4.94%).不同基因型单倍体诱导率有一定的差异.

    黔西北玉米单倍体诱导

    小麦育种中间材料抗病基因Lr34、Lr26、Yr26的分子标记检测

    隋建枢陈天青王伟罗永露...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与Lr34、Lr26、Yr26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2~F4世代共337份单株进行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含Lr34连锁标记的单株有10株,含Lr26连锁标记的有93株,含Yr26连锁标记137株.同时含有3种抗病基因连锁标记的有1株.

    小麦育种材料抗病基因Lr34Lr26Yr26分子标记检测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孔子明宋晓朋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析小麦骨干品种周麦16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本研究利用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90 K SNP标记对小麦周麦16及其亲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表明,2个亲本对周麦16的遗传贡献差异较大,周8425 B对周麦16的遗传贡献率为64.32%,远高于周麦9号对周麦16的遗传贡献率(35.68%);在不同基因组水平上,周8425 B对周麦16的遗传贡献均高于周麦9号的遗传贡献率;在不同染色体上,2个亲本对周麦16的遗传贡献各有侧重,周麦9号在2 A、2 D、6 A、6 B染色体上对周麦16的遗传贡献率均达到60%以上,而在1 B、3 D、5 A、5 D和6 D染色体上周8425 B对亲本的遗传贡献率达到80%以上.本研究明确了周麦16的分子遗传构成,为周麦16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周麦16SNP标记遗传贡献率

    干旱胁迫对小麦品种株高与产量及抗旱性相关分析

    赵吉平周伟郭鹏燕任杰成...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品种产量受小麦倒伏因素的严重制约.常规情况下可通过小麦植株矮化降低小麦倒伏率,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但过度矮化亦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故合理控制小麦植株株高,避免植株过高过低诱发的减产现象极为重要.本研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品种株高与产量及抗旱性的关系.试验选取50份小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在水旱条件下测定株高、小区产量及抗旱指数.各小麦品种依据旱地株高聚类分析,测定株高与产量、抗旱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受干旱胁迫,小麦株高以及小区产量呈下降趋势.50份小麦品种依据旱地株高聚类分析划分为4类.不同类型小麦的株高、小区产量、抗旱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性.株高均值在68.12 cm的C类小麦,小区产量及抗旱指数最佳.株高过高过低均降低小麦小区产量及抗旱指数.

    干旱胁迫小麦株高产量抗旱性

    黑龙江省国标一级米水稻品种龙稻18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丁国华白良明王彤彤曹良子...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稻18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以东农423为母本,龙稻3为父本,通过创新传统育种方法,历经16年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为黑龙江省首个国标一级米品种,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种植区域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2019年扩区到第二积温带上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特点,食味品质尤为突出,能够媲美渔昭越光米.在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中,优质中标排名第1,先后获得首届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品评会特等奖和首届全国优质稻(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会金奖,于2019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文介绍了龙稻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措施.

    寒地水稻龙稻18优质选育特征特性

    高产青稞新品种云大麦12号(裸)选育及应用

    王志龙于亚雄程耿乔祥梅...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大麦12号(裸)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6年以07 YD-4(裸)和云大麦2号为亲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和夏繁加代选育而成的分蘖力强、高产稳产、抗倒伏和适应性广的青稞新品种.2015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编号:云种鉴定2015008号),2017年申请植物品种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71231.6).2017年5月12日,验收产量高达9371.25 kg·hm-2,创造中国青稞产量最高产纪录;2019年5月9日,验收产量达到9412.50 kg·hm-2,刷新中国青稞产量高产纪录.

    青稞高产纪录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优质糯玉米新品种桂糯530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黄安霞王兵伟时成俏覃嘉明...
    132-13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糯530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6年用自行选育的NB 531作母本,YL 6118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质糯玉米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试验中表现为果穗外观好、产量高、品质好、综合抗性好,为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品种支撑.本文主要介绍了桂糯53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今后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相关的栽培技术资料.

    糯玉米桂糯530品种选育

    小麦新品种太412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

    任永康牛瑜琦逯成芳崔磊...
    135-13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太412的生产与育种价值,根据2015—2016年度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的资料,通过方差分析对小麦新品种太412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412在2015—2016年度山西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中麦175增产10.08%,在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中比中麦175增产7.74%,说明太412是适应范围较广的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是适合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水地小麦新品种.

    小麦太412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小麦新品种银春10号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

    魏孔梅杨继忠张克厚张平珍...
    140-14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14、2015年甘肃省水地小麦区域试验和2016年甘肃省水地小麦生产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银春10号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银春10号小麦群体结构合理,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强,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中筋小麦标准,适宜在甘肃省沿黄灌区、河西灌区及生态条件相类似的春麦区种植,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小麦银春10号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