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神经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崔丽英

月刊

1006-7876

zhsjkzz@126.com

010-85158266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神经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KMT2E基因变异相关儿童失神癫痫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杨莉邱世彦尤翠平陶蕊...
    11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KMT2E基因变异所致儿童失神癫痫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科于2023年1月收治的1例KMT2E基因变异相关儿童失神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及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核心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并对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以"KMT2E"为检索词查阅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相关文献,总结KMT2E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结果 患儿为女性,3岁8个月时出现典型失神发作,发育正常,视频脑电图显示广泛性3 Hz左右棘慢波伴有典型失神发作,丙戊酸足量应用后发作减少,联合拉莫三嗪后发作得到控制,临床诊断为儿童失神癫痫.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存在KMT2E基因新发移码变异c.2404dup(p.Arg802Lysfs*8)(NM_182931.3),此位点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读c.2404dup变异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_Supporting+PM2_Supporting).患儿父母、哥哥、妹妹均未携带该变异且临床表型正常.共检索到已报道KMT2E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者22例(包括本例共23例),其中女性10例,男性13例.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20例为微小变异,包括8例移码变异、7例错义变异、2例剪切变异、2例无义变异、1例同义变异,其余3例为大片段缺失(包含全基因者2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癫痫发作(失神发作5例,局灶性发作伴或不伴继发强直阵挛发作7例,强直阵挛发作9例,痉挛发作1例,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张力发作1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3例,明确为难治性癫痫5例,癫痫起病年龄从新生儿期至青春期)、智力障碍(21/23,4例轻度,5例中度,5例重度)、特殊面容(11/23)、孤独症(3/23)等.结论 KMT2E基因变异相关癫痫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表型谱广泛.本研究发现的KMT2E基因c.2404dup新变异可致儿童失神癫痫,丰富了 KMT2E基因变异谱和临床表型谱.

    癫痫癫痫,失神性KMT2E基因变异全外显子测序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1119页

    PCDH19基因变异相关癫痫家系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张君杨志刚刘淼王营...
    1120-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PCDH19基因变异相关癫痫家系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例PCDH19基因变异相关癫痫先证者资料,同时收集分析其各自来源3个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3例PCDH19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均为女性,且婴儿期起病,病初主要临床表现均为热敏感和丛集性癫痫发作,且单药不易控制.例1经服用两种抗发作药物无抽搐发作,智力较正常同龄儿童稍落后;例2多种抗发作药物联合应用仍间断抽搐发作,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例3经两种抗发作药物联合应用无抽搐发作,目前智力发育基本正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1 PCDH19基因发现新发错义c.369C>G杂合变异,先证者2 PCDH19基因发现母源性错义c.1652T>A杂合变异,先证者3PCDH19基因发现父源性错义c.278G>A杂合变异,3个变异既往均未见报道.结论 PCDH19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是一种特殊的X连锁遗传方式的癫痫综合征,具有热敏感和丛集性发作的特点,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尽早形成科学合理的临床方案.3个变异(c.369C>G、c.1652T>A、c.278G>A)丰富了 PCDH19基因变异谱.

    癫痫发作突变PCDH19基因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版权声明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126页

    DEPDC5基因变异的癫痫大家系及其中1例携带GABRA1基因新发变异患者的临床遗传学分析

    杨亚亚王一丹高健
    1127-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1个由DEPDC5基因变异引起癫痫发作的大家系,并对该家系中既携带DEPDC5基因变异、又存在GABRA1基因新发变异者进行临床遗传学分析.方法 收集于2024年1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存在新发现的DEPDC5基因变异的癫痫大家系的病例资料,抽取该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相关遗传检测.针对先证者,运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其致病突变位点.家系中的其他成员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与患者临床表型相关的致病突变位点,并通过一代Sanger测序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在幼儿时期癫痫发作且携带2个基因变异位点的先证者,其发病年龄较早,智力及运动发育全面滞后,临床主要表现为局灶性发作、肌阵挛以及强直-阵挛等症状,相较于青春期发病、仅携带1个变异位点,并以全面性癫痫发作及多数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其他家族成员而言,先证者展现出明显的临床异质性.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结果提示先证者同时存在GABRA1基因c.640C>T(p.Arg214Cys)新发变异与遗传自其父亲的DEPDC5基因c.4348A>T(p.Lys1450*)变异,其中遗传自其父亲的变异位点为首次发现,之前未曾被报道过.其父的该变异位点遗传自先证者的祖父,先证者的母亲及祖母均不存在该致病突变位点.该家系中5例相似出现癫痫发作表型的患者均存在DEPDC5基因的同一位点致病性突变(c.4348A>T,p.Lys1450*),其余3例出现癫痫发作症状的患者未进行基因检测.结论 DEPDC5基因变异为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c.4348A>T为新发现的变异位点;先证者同时携带GABRA1基因及DEPDC5基因的变异位点.先证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家系成员相比具有明显异质性.

    癫痫突变系谱遗传咨询

    本刊对文稿中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的要求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1135页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患儿临床与遗传学特点及文献复习

    铁晓玲车凤玉杨颖陈小聪...
    1136-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例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I型患儿的临床、遗传学及生物信息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的3例分别以"反复抽搐发作""发育落后""肢体松软"入院的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利用MutaBind2、PyMOL模拟突变对蛋白理化性质、三维结构的影响.结果 3例患儿均在婴儿期出现严重发育迟滞或倒退,继发癫痫,血碱性磷酸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增高,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别为1.59%、3.47%、1.96%,骨骼X线示腰椎前缘鸟嘴样改变,头颅磁共振成像示髓鞘形成不良.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3例患儿均携带GLB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148T>C变异未见报道及收录,c.785G>T和c.1438A>G、c.304C>G变异仅收录1例.生信分析结果显示突变后蛋白的结合亲和力降低,分子间氢键破坏或与周围残基形成较强空间位阻,结合文献证据,推测突变可能影响蛋白的整体结构和稳定性,使酶活性下降.结论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的诊断及分型需综合临床特征、外显子组测序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生信分析有助于预测突变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神经节苷脂累积病,GM1型儿童β半乳糖苷酶类突变,误义GLB1基因

    中华神经科杂志系列指南巡讲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行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1143页

    以腹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为表现的重症急性间歇性卟啉病1例

    徐莹王群
    114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一种HMBS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谢疾病,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受累为主.大部分患者长期结局良好,急性发作通常可以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反复发作,严重的急性发作可能危及生命.文中报道1例22岁女性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因不安全用药出现间断腹痛伴呕吐、继发性癫痫发作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为AIP,给予精氨酸血红素、高糖、抗癫痫及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报道本病例旨在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卟啉病安全用药的重视,改进诊疗手段.

    卟啉病,急性间歇性癫痫电解质紊乱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5年征订启事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1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