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王忠诚

月刊

1001-2346

cjns65113169@sina.com

010-65113169

100050

北京市天坛西里6号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神经外科专业领域的高级核心期刊,总编辑为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和出版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工作重大进展,促进神经外科界的学术交流。该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显微神经外科、颅底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神经外科、立体定向与功能性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神经放射、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学术导向性,内容重点报道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临床与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以及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方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广大神经外科医师、基础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分辨C型臂CT评估颅内血流导向装置打开程度和贴壁情况的实验研究

    李腾飞龙树海余笋时程程...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分辨C型臂CT(简称C臂CT)技术在巴马小型猪颈动脉内血流导向装置(FD)置入术中对支架打开程度和贴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血管内治疗方式将Tubridge FD置入巴马小型猪颈动脉内.术后即刻行高分辨C臂CT扫描,对FD的打开程度及后处理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估;然后对FD置入血管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将高分辨C臂CT和3D-DSA图像信息采用双容积融合技术行二次重建并获得融合后图像(简称双容积重建法),并与行高分辨C臂CT扫描的同时持续注射稀释对比剂后获得的支架血管重建图像(简称稀释对比剂法)进行对比,并记录两种操作方法的射线曝光剂量,以评估其在FD贴壁评估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观察FD置入术中和术后24 h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9只巴马小型猪的左侧颈动脉内共置入9枚Tubridge FD.高分辨C臂CT平扫重建图像显示,8枚FD打开完全,1例FD远心端打开不良;图像质量为Ⅰ级8例,Ⅱ级1例.在支架贴壁方面,双容积重建法和稀释对比剂法均能较清晰展示FD的贴壁情况,其中8枚FD贴壁良好(贴壁评分为0分),1枚FD远心端贴壁不良(贴壁评分为1分,分类Ⅰa型),二者评估结果的一致率为100%.在射线曝光剂量方面,双容积重建法射线总曝光的剂量面积乘积明显高于稀释对比剂法[(906.89±44.49)μGym2对比(725.44± 42.17)μGym2,t=24.36,P<0.001]o 2只巴马小型猪在应用稀释对比剂法中出现中度血管痉挛,所有动物术中及术后24 h内均未观察到血管夹层、血栓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高分辨C臂CT能清晰展示国产颅内FD的细微结构和完全打开情况,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有效观察其贴壁情况.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内操作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容积重建贴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以下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89页

    应用BRAF-MEK-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BRAF V600E突变脑胶质瘤2例

    郭晓鹏王裕马文斌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针对复发性难治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儿童型高级别胶质瘤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放、化疗效果不佳.应用BRAF抑制剂和(或)其下游MEK抑制剂能够抑制BRAF V600E突变的肿瘤生长,提高肿瘤的客观反应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6月和2022年5月分别收治1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WHO)2级]和1例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WHO 4级)患者,均伴有BRAF V600E突变且肿瘤切除术后肿瘤进展,应用BRAF-MEK-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靶向治疗,至末次随访,肿瘤缩小或稳定.

    PET/CT和PET/MRI在神经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刘葛明天赵晓斌刘丕楠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基因突变的位置和临床表现,神经纤维瘤病可分为1型神经纤维瘤病、2型神经纤维瘤病和神经鞘瘤病.对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的代谢显像与CT或MRI的高分辨率解剖定位功能,可以辅助明确肿瘤的性质,实现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2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PET可用于识别快速生长的前庭神经鞘瘤,并有助于筛选潜在的治疗靶点.对于神经鞘瘤病患者,目前少见PET/CT和PET/MRI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报道.本文综述了PET/CT和PET/MRI在神经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经颅神经内镜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周龙蔡强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经颅神经内镜技术的进步改变了脑室系统的可视化和导航能力,扩大了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领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积水的外科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是脑积水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常规的VPS复发率高,常常需要翻修或再次手术治疗.自80年前首次使用神经内镜技术成功完成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以来,神经内镜技术逐渐发展成为脑积水的一线治疗方法.神经内镜辅助直视下的置管可以明显提高VPS的精确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脑积水的复发率;而神经内镜辅助下的囊肿开窗术在复杂多囊性脑积水VPS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神经内镜技术可以为VPS失败后翻修手术提供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经颅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积水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替代性微创治疗方法.

    外泌体调节小胶质细胞相关炎症的研究进展

    徐菁树海峰余思逊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天然免疫细胞,是神经炎症的主要介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后,过度且持续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可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加快脑水肿的发生,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40~160 nm的细胞外囊泡,无免疫源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目前,许多研究发现外泌体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的活动和功能,在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显示出显著的抗炎作用,给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因此,本文针对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调节小胶质细胞相关炎症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神经炎症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前庭神经鞘瘤术中听觉电生理监测的研究进展

    薄富铎史建伟张岩松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庭神经鞘瘤(VS)是起源于施万细胞的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肿瘤本身及手术过程中引起的以面、听神经为主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手术过程中难以准确辨别听神经并加以保护,因此术中听觉电生理监测尤为关键.本文总结近年来临床常用的听觉监测方案的特点及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VS患者的听觉保护提供思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稿约

    107-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