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采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射频热凝(RFTC)治疗的长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EEG引导RFTC治疗且随访时间满36个月的23例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完整的Ⅰ期、Ⅱ期癫痫术前评估,依据症状学-脑电图-多模态影像等资料综合设计电极置入方案,确定为颞叶内侧型癫痫,通过SEEG电极进行适形毁损.术后3、6、12、24、36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采用改良Engel分级评估手术疗效,以Ⅰ、Ⅱ级为RFTC治疗有效;随访期间,若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记为RFTC治疗无效.根据RFTC术前可否通过电刺激诱导惯常发作将患者分为诱发出惯常发作组与未诱发出惯常发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癫痫发作频率.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FTC手术,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时,改良Engel分级Ⅰ 级 14 例(60.9%),Ⅱ 级 8 例(34.8%),Ⅳ 级 1 例(4.3%);RFTC 治疗有效率为 95.6%(22/23);其中,14例改良Engel分级Ⅰ级患者术前电刺激均诱发出惯常发作.随访期间,9例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术后的随访时间[M(Q1,Q3)]为26(18,30)个月,达到改良Engel分级Ⅰa级8例,Ⅱ级1例.至末次随访,RFTC治疗有效率为13.0%(3/23).诱发出惯常发作组(17例)与未诱发出惯常发作组(6例)患者的术前癫痫发作频率[M(Q1,Q3)]分别为6.00(5.00,10.00)次/月和8.00(5.25,17.50)次/月(P=0.804);诱发出惯常发作组较未诱发出惯常发作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癫痫发作频率更低[M(Q1,Q3)分别为0.17(0,4.00)次/月和 5.00(2.50,10.50)次/月,P=0.022].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癫痫发作频率均下降(均P<0.05).结论 SEEG引导RFTC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短期有效率较高,术前电刺激可诱发出惯常发作的患者效果更佳;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效率下降,而复发的患者再次行前颞叶切除术,仍能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