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孙永华

双月刊

1673-9450

zhssyxf@163.com

010-63138570,63139297

100050

北京宣武区永安路95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CSTPCD
查看更多>>栏目有专家风采、专家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技术改进、综述、警示、讲座、译文、病例报告、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现代医学的明珠——中国烧伤

    孙永华
    185-187页

    忆往昔创业艰辛看今朝喜迎未来

    葛绳德
    188-190页

    我的从医之路

    郭振荣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怀着深切感恩之心,简述我的从医经历.我生于1936年,自幼家境贫寒,饱受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欺凌,解放后生活条件改善才有条件上学,1957年考取了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1962年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总医院烧伤科,第一位老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教授,经过党的培养和名校(北京大学医学部)名院(解放军总医院)名师(盛志勇)的教育,成为军内外知名的烧伤专家.几十年来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注重医、教、研全面发展,在烧伤休克、感染、营养、创面修复、康复与整复等领域均有不同建树,尤其在休克期复苏补液、血流动力学监测、建立"三○四医院休克期补液公式"、休克期切痂、推进烧伤康复等方面贡献突出.

    烧伤休克康复建党百年从医经历

    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发展历程

    胡大海
    194-196页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党的理论指引下推动烧伤学科更高质量发展——写于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

    杨敏烈吕国忠
    197-199页

    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黄丽丹黎宁罗高兴
    200-202页

    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学科63年回顾

    刘琰方培耀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源自1958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广慈医院外科严重灼伤治疗小组.63年来,他们创造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技术,包括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分期分批切痂、大张异体或异种皮打洞嵌植自体小皮片混合移植覆盖创面;烧伤早期液体复苏的"瑞金公式";严重烧伤患者应激调控的"冬眠疗法";这些技术和国内其他独创的治疗技术一起被誉为烧伤治疗的"中国方法".在烧伤感染防治、创面修复、康复整形等方面同样取得了临床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他们不断总结临床实践与研究成果,发表对学界有影响力的文献著作,同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专业教学,与时俱进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大面积深度烧伤混合移植瑞金公式冬眠疗法

    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发展与建设

    沈余明孙永华沈祖尧
    208-211页

    "从无到有"到"铸就王牌"——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夏成德
    21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从1959年最初成立烧伤小组的12张床位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整形、康复为一体,在省内领先,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学科.笔者通过回顾本单位烧伤科的起步、发展、建设以及取得的成就,探讨未来学科发展方向,为我省烧伤医学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小面积烧伤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胡伦阳王宝丽侯文佳周万芳...
    216-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小面积烧伤患者群体出院后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123例小面积烧伤患者,并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资料和烧伤疾病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付费方式、烧伤面积、烧伤种类、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和并发畸形.采用电话随访并采用健康调查(SF-36)简表、抑郁自评量表(SDS)、事件影响(IES-R)量表和烧伤后应对方式(CBQ)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参照SF-36量表中国量化标准及评价参考值对本研究SF-36量表得分情况的8个方面进行评价,使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探讨烧伤患者临床指标与SDS得分和CBQ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将烧伤患者临床指标纳入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烧伤患者出院后抑郁及应对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小面积烧伤患者平均年龄为(47.3±16.4)岁,男(69.1%)为主.中位烧伤面积为[6.0(1.0,17.0)%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部位以面部烧伤[(50例(40.7%)]和手部烧伤[(88例(39.0%)]为主.本组患者共有(19例(15.4%)合并吸入性损伤,7例(5.7%)接受了气管切开术.所有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10(5,19)d,中位住ICU时间为0(0,5)d.康复期合并畸形的有22例(17.9%).SF-36量表得分显示,相比SF-36量表中国量化标准及评价参考值,本研究患者在躯体功能[(75.43±25.60)分]、生命活力[(48.78±12.25)分]、情感角色[(52.71±11.55)分]方面得分显示低于参照人群;IES-R量表得分显示90例(73.2%)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应激状况,重症2例(1.7%),中症28例(22.8%),轻症60例(48.8%),亚临床33例(26.8%);SDS得分显示26例(21.1%)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重度抑郁2例(1.6%),中度抑郁8例(6.5%),轻度抑郁16例(13.0%);CBQ量表得分显示,大多数患者[(109例(88.6%)]烧伤后应对问题表现良好,表现适中11例(8.9%),表现优秀3例(2.4%).相关性分析发现,面部烧伤与SDS得分呈正相关(r=0.345,P=0.020),与CBQ得分呈负相关(r=-0.444,P=0.002).患者的付费方式(OR:-0.508,95%CI:-15.256,-3.070)和面部烧伤(OR:0.533,95%CI:5.131,18.938)是导致患者出院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面部烧伤(OR:-0.568,95%CI:-25.576,-6.313)是影响患者出院后应对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小面积烧伤患者,尤其是面部烧伤患者的出院后生存质量仍是需要引起关注的医疗问题和社会问题.

    烧伤生活质量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