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孙永华

双月刊

1673-9450

zhssyxf@163.com

010-63138570,63139297

100050

北京宣武区永安路95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CSTPCD
查看更多>>栏目有专家风采、专家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技术改进、综述、警示、讲座、译文、病例报告、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面修复科病史采集全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46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史采集主要是由临床医师通过系统问诊获取临床资料,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等从而完成患者入院记录及门诊病历书写.目前临床普遍存在病历内容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病历收集不及时、图片资料缺失及质量不高、无法与国际接轨等情况.为提升创面修复科的病史采集规范化水平,专家组根据国内目前病历收集情况,结合国内外报道,从病史信息采集表格化、创面拍摄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如何在病史采集过程中和患者参与模式下提高临床医师的工作效率和病历质量,并减少医疗隐患.

    烧伤创伤和损伤病史记录规范创面修复科

    烧伤精神障碍及其诊治与护理策略

    华英张翠娜张庆富冯建科...
    46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烧伤精神障碍是烧伤常见的并发症,但临床上对烧伤并发精神障碍的认识不足.文章阐述了烧伤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总结了烧伤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提出了烧伤精神障碍的诊断方案及治疗护理措施,指出临床上要重视烧伤并发精神障碍的防治,提高烧伤的综合救治水平.

    烧伤精神障碍诊断护理心理学应激障碍,创伤后治疗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比较

    吕欣苏日娜孙智文张爱民...
    47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高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赤峰市医院骨关节科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应用第3代Oxford单髁系统行UKA治疗的高龄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40例(40膝),设为UKA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TKA治疗的高龄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40例(40膝),设为TKA组.UKA组患者行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术中保留其他间室的软骨、外侧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安装部分型膝关节假体(第3代Oxford单髁假体).TKA组行TKA,术中切除内、外侧间室软骨,内、外侧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安装全膝关节假体(Nexgen假体).2组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行门诊随访,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血红蛋白以及术后并发症、输血率及患者住院时间相关指标.数据行t检验、x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以末次随访结果为准.2组患者术前H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UKA组患者HSS评分、VAS评分分别为(88.7±4.5)、(1.5±0.3)分,与TKA组[(87.1±5.1)、(1.8±0.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UKA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为(121.3±8.4)°,优于TKA组[(110.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的血红蛋白为(91.1 ±16.0) g/L,较UKA组[(106.5±15.8) g/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K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例(7.5%),要明显低于TKA组[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输血率为35例(87.5%),要明显高于UKA组[2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住院时间为(75±1.2)d,与TKA组[(10.3±17)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高龄患者,采用UKA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较TKA明显,还具有住院时间更短、创伤小、输血率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快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骨关节炎老年人单髁置换

    新旧病区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周萍段淑芳龚裕州徐树岑...
    478-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新旧病区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别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新旧病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烧伤面积≥30%总体表面积(TBSA)的烧伤患者45例、91例,收集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尿液、粪便、深静脉导管、气管套管标本中分离的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分析新旧病区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检出率最高的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情况,并对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数据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新病区共检出病原菌196株,革兰氏阴性菌149株(76.02%),革兰氏阳性菌25株(12.76%),真菌22株(11.22%).旧病区共检出病原菌302株,革兰氏阴性菌241株(79.80%),革兰氏阳性菌41株(13.58%),真菌20株(6.62%).新旧病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病区检出率最高的革兰氏阴性菌是肺炎克雷伯菌[37株(18.88%)],与旧病区[50株(16.5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7,P =0.346);旧病区检出率最高的革兰氏阴性菌是铜绿假单胞菌[91株(30.13%)],与新病区[17株(8.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927,P<0.05);新旧病区检出率最高的革兰氏阳性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08%,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65).新病区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37.84%、40.54%、51.35%、59.46%,与旧病区(64.00%、74.00%、76.00%、86.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旧病区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7.03%、65.93%、53.84%,与新病区(41.18%、35.29%、11.7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旧病区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等耐药率均在60.00%以上.新旧病区暂未检出对临床常用药物如氟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的真菌菌株.结论 新旧病区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且多重耐药严重,定期检查和诊断常见细菌及其耐药模式,以确定合适的抗生素方案,进行适当的治疗.

    烧伤感染耐药病区

    臭氧气浴联合常规换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评价

    张卫东赵超莉谢卫国叶子青...
    484-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臭氧气浴联合常规换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四肢烧伤后24 h内入院、烧伤面积≤15%总体表面积(TBSA)、且各肢体深Ⅱ度烧伤面积≥1% TBSA的患者37例.依据部位对称、面积相近、深度相同及同体对照原则,将每例患者创面分为臭氧气浴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共37个创面.臭氧气浴治疗组创面先以臭氧气浴熏蒸15 rmin,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均匀涂抹,凡士林油纱布覆盖,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换药处理.对照组创面先以碘伏纱布湿敷15 min,再给予臭氧气浴治疗组创面相同换药方法.观察并记录2组创面疼痛评分、细菌感染率、愈合率、愈合时间以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数据比较行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3、7、14 d,臭氧气浴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7、-16.82、-16.35,P <0.05);治疗后3、7、14 d,取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臭氧气浴治疗组细菌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1、7.24、12.28,P<0.05);治疗后7、14、21 d,臭氧气浴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86、5.29、4.27,P<0.05);臭氧气浴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37±3.18)d,比对照组[(23.46±4.9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P<0.05).臭氧气浴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深Ⅱ度烧伤创面应用臭氧气浴熏蒸治疗后,创面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明显缓解,无不良反应,患者舒适度提高,能够促进愈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臭氧烧伤创伤和损伤治疗结果

    丹红复温液对冻伤大鼠早期组织微循环的影响

    陈向军张晓宁于丽孙伟晶...
    489-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低温乙醇浸泡法制备冻伤动物模型,制备丹红复温液,研究其对冻伤大鼠早期组织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在-20℃制成冻伤模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采用丹红复温液,配比为10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丹红注射液200 mL,恒温42℃;对照组采用常规复温液,09%氯化钠溶液1000 mL,恒温42℃;各组复温时间为30 min/次,3次/d.分别于冻伤复温后24、48、72 h切取部分冻伤组织,制成5 mm×5 mm的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2组大鼠在冻伤复温后不同时相点冻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情况;同时于上述观察点取大鼠眶内血液,检测循环血液中内皮细胞的数量.数据行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冻伤复温后24 h,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出现表皮萎缩,角质层减少的现象,实验组可见皮肤附属器,对照组无皮肤附属器;冻伤复温后48 h,2组均发生真皮变性,实验组真皮完整,对照组组真皮缺损,不连续;冻伤复温后72 h,可见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冻伤复温后24、48、72 h的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3.05 ±0.27)×107/L、(4.29 ±0.31)×107/L、(5.14±0.21)×107/L;对照组的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3.62±0.14)×107/L、(4.87 ±0.69)×107/L、(5.90 ±0.56)×107/L,随着复温时间的增加,2组内皮细胞数量呈逐渐递增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2.49、233.30,P <0.05);不同时相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26、2.97、4.92,P<0.05).结论 通过模拟大鼠冻伤模型,给予早期复温治疗,发现丹红复温液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率,减少冻伤组织微循环的损伤,由此可见丹红复温液可用于早期冻伤治疗,而且其疗效优于常规复温液.

    冻伤大鼠复温内皮细胞微循环丹红复温液

    CO2点阵激光联合酷蓝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及富血小板血浆序贯疗法治疗烧伤瘢痕的疗效观察

    黄瑞娟王宏宇巴特闫增强...
    495-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O2点阵激光联合酷蓝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及富血小板血浆(PRP)序贯疗法治疗烧伤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内蒙古烧伤研究所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2点阵激光治疗组、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及序贯组,每组各30例.CO2点阵激光治疗组治疗间隔时间为2个月,共行3次CO2点阵激光治疗;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在CO2点阵激光治疗组基础上,分别于第1、2次CO2点阵激光治疗结束1个月后,每2周行1次酷蓝激光治疗,共行3次CO2点阵激光治疗及4次酷蓝激光治疗;序贯组在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基础上于每次CO2点阵激光治疗结束后即刻创面局部涂抹PRP.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数据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SD-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检验.结果 第3次CO2点阵激光治疗后2个月,CO2点阵激光治疗组、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序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2例(73.33%)、28例(93.33%)、29例(96.67%),3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63,P=0.14).3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932).第1、2次CO2点阵激光治疗后2个月,3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4、9.02,P<0.05);第3次CO2点阵激光治疗后2个月,CO2点阵激光治疗组、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序贯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76±077)、(1.35±0.43)、(1.28±039)分,3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09,P<0.05),CO2点阵激光治疗组分别与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序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61、6.65,P<0.05);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与序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2,P <0.05).3组患者治疗前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P =0.90).第1、2次CO2点阵激光治疗后2个月,3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3、17.29,P<0.05);第3次CO2点阵激光治疗后2个月,CO2点阵激光治疗组、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序贯组VSS评分分别为(5.43 ±1.06)、(4.32 ±0.95)、(1.80±0.64)分,3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68,P<0.05),序贯组分别与CO2点阵激光治疗组、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0、10.80,P<0.05);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与CO2点阵激光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5).第3次CO2点阵激光治疗后2个月,CO2点阵激光治疗组、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序贯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6例(53.33%)、30例(100.00%)、24例(80.00%),3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2点阵激光治疗组有3例(10.00%)患者激光治疗后皮肤出现红斑,2个月后自行消退,序贯组和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1年,CO2点阵激光治疗组、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序贯组复发率分别为8例(26.67%)、1例(3.34%)、0(0),3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2点阵激光治疗组分别与CO2点阵激光+酷蓝激光组、序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1、7.07,P=0.030、0.008).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酷蓝激光及PRP序贯疗法治疗烧伤瘢痕修复效果可靠,可明显改善瘢痕形态、色泽及柔软度,提高美观度,优于单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烧伤瘢痕激光疗法富血小板血浆

    老年特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伴持续低体温的救治

    陈粹潘艳艳李吉良范友芬...
    50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特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伴持续低体温的救治经验,提高烧伤外科医师对大面积烧伤伴低体温的重视.方法 报道1例老年特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伴持续低体温患者的病程特点及诊治经过.该患者于伤后第5天起反复检出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血清炎症相关指标异常增高,于伤后第9、39天2次确诊脓毒症.于伤后第10天起开始持续低体温,并于伤后第17天行植皮术,术中因体温过低致心脏停搏.此后重视低体温的防治,并加强创面处理、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等措施.同时以"烧伤""低体温""脓毒症"为中文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以"severe burn/major burn""hypothermia""sepsi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2010年8月至2021年8月相关文献并分析.结果 患者经积极综合救治后,脓毒症得到有效控制,各脏器功能良好,于伤后第33天结束了持续近1个月的低体温,伤后第128天创面基本愈合.检索到特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对策的相关文献6篇,研究结果提示烧伤面积大、高龄、感染等是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采取一系列术前、术中、术后综合保温措施是解决低体温难题的有效途径.结论 特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重视微生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和炎症相关指标的连续监测,预判疾病进展,并制定合理诊疗策略;尤其要关注高龄、低体重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及早预防出现低体温.

    烧伤低温老年人脓毒症心脏停博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首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马鹏涛毛玉陆赵广利李瑞博...
    509-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患者首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12月在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首次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130例老年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FTS理念的护理程序;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首次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98例老年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程序.比较2组手术患者术前宣教合格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对疼痛的满意度.对数据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宣教合格率分别为95.38%、8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3,P=0.019).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分别为5例(3.85%)、12例(12.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2,P=0.017);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23.38±10.46)、(249.90±9.9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42,P=0.017);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3.08±1.02)、(56.74±6.89)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9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64352.24±1893.95)、(74010.95±2055.61)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323,P=0.029);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7.31±0.63)、(13.93±0.6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16,P =0.04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7%(4/130)、14.28%(14/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44,P=0.03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26例(96.92%),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9例(90.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5,P=0.029).结论 FTS理念下的手术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提高患者对围手术期疼痛满意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康复老年人围手术期医护膝关节,人工快速康复外科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李曼朱威张海萍
    515-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是多种组织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小囊泡,其内含有蛋白质、脂质、mRNA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以及信息交流等作用,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多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外泌体可通过调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迁移、血管生成、胶原沉积等多个阶段,促进伤口愈合并抑制瘢痕形成,在皮肤损伤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不同来源MSC外泌体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外泌体间质干细胞创伤和损伤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