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黄跃生

双月刊

1009-2587

cmashz@mail.tmmu.com.cn

023-65460398

400038

重庆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西南医院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and Wound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1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该病快速诊断流程的建立

    林伟鹏穆旭陈胜华何春景...
    26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享诊疗经验,建立该病的快速诊断流程.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09年 1月-2022年 1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入院时间,确诊时间,感染途径,基础疾病,受累肢体,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降钙素原、白蛋白、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钠水平,住院期间的病原菌培养结果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结果及创伤弧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治疗方式,住院时间,转归.对比分析有、无海水/海产品接触史患者的入院时间和确诊时间,是、否早期接受足量抗生素治疗患者的病死比和截肢/指比.对存活的手部受累患者,统计末次随访时使用Brunnstrom分期评定的手功能情况.综合患者临床特征和救治情况,建立创伤弧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流程.结果 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56±17)岁,多在夏、秋季发病,入院时间为发病后3.00(1.00,4.00)d,确诊时间为发病后4.00(2.00,8.00)d.有、无海水/海产品接触史患者分别有7、4例,这2类患者的入院时间相近(P>0.05);有海水/海产品接触史患者确诊时间为发病后2.00(2.00,5.00)d,明显短于无海水/海产品接触史患者的发病后9.00(4.25,13.00)d(Z=-2.01,P<0.05).10例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肢为右手者8例、左手者1例、下肢者2例.入院时,发热患者共9例;11例患者感染部位均伴疼痛、患肢红肿,有瘀斑/坏死、水疱/血疱的患者各9例;6例患者发生休克,2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异常的患者数均为8例,CRP、降钙素原、NT-proBNP水平异常的患者数均为10例,肌酐、血钠水平异常的患者数均为5例,血小板计数、ALT、AST水平异常者少.住院期间,11份创面组织/分泌物标本的病原菌培养结果中4份阳性,结果回报时间为5.00(5.00,5.00)d;9份血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结果中4份阳性,结果回报时间为3.50(1.25,5.00)d;7份创面组织/分泌物或血液标本的mNGS结果均为阳性,结果回报时间为1.00(1.00,2.00)d.3株检测出的创伤弧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1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共10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截肢/指;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抗感染治疗.11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6±11)d,其中9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死亡.与未早期接受足量抗生素治疗的6例患者比较,早期接受足量抗生素治疗的5例患者的病死比、截肢/指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2年,对8例患者进行了手功能评定,结果为残废手者4例、不完全残废手者2例、功能恢复手者2例.当患者临床表现有肢体红肿且有海水/海产品接触史或创伤弧菌脓毒症预检分诊RiCH评分≥1分时,应立即启动病原学检测,从而快速诊断创伤弧菌感染.结论 创伤弧菌感染在夏、秋季多发,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有明显感染特征,可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比及致残比均较高,对患肢功能影响大;早期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mNGS有助于快速检测.对于有肢体红肿伴海水/海产品接触史或创伤弧菌脓毒症预检分诊RiCH评分≥1分的患者,应立即启动病原学检测以快速诊断创伤弧菌感染.

    创伤弧菌感染临床特征手功能快速诊断流程

    保留钛网清创后移植皮瓣/肌皮瓣修复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何林王瑞朱婵余学元...
    273-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保留钛网的情况下,清创后行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2月-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收治2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9~68岁.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抗感染、换药等处理,待创面改善后,行手术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3.0 cm×2.0 cm~11.0 cm×8.0 cm.根据创面大小、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及周围组织情况,选择采用局部皮瓣、扩张皮瓣或者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5.5 cm×4.0 cm~18.0 cm×15.0 cm.将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头部刃厚皮片修复.记录采用的创面修复方式.观察术后皮瓣或肌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2周创面愈合情况.术后随访时,观察钛网植入区域有无再次感染或钛网外露情况发生,观察患者头部外形、手术切口瘢痕形成情况及秃发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总治疗费用.结果 11例患者创面采用局部皮瓣修复,5例患者创面采用扩张皮瓣修复,6例患者创面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所有皮瓣或肌皮瓣术后均完全成活,术后2周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48个月,仅1例行局部皮瓣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余再次出现钛网植入区域感染,经治疗无效后取出钛网.除1例去除钛网的患者头部局部凹陷外,其余患者头部外形饱满.除6例患者肌皮瓣移植区域及1例行局部皮瓣移植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无头发生长外,其余患者未见秃发.所有患者手术切口瘢痕隐蔽.末次随访时,对治疗效果满意者19例、基本满意者2例、不满意者1例.患者住院期间总治疗费用为11 764~36 452(22 304±6 955)元.结论 对于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在充分术前准备和彻底清创的前提下,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能保留全部或部分钛网,术后创面愈合良好,钛网植入区域再次发生感染或钛网外露情况少,头部外形良好,手术次数减少,治疗费用降低.

    外科皮瓣肌皮瓣感染颅骨成形术钛网外露创面修复

    CD9通过调控和协调领导细胞的极化负向调控表皮单层的集体电趋向性

    Liu XYang JKong M郝家琪...
    280页

    广告目次

    280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

    赵书明刘娜刘学亮冀少林...
    28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历史对照研究.将2017年2月-2019年10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骨三科(以下简称本科室)收治的20例符合入选标准且采用根据术者临床经验设计、切取的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5)岁;将2019年11月-202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21例符合入选标准且采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设计、切取的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为超声辅助组,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8±6)岁.清创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5.0 cm×4.0 cm~19.0 cm×8.0 cm,胸背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6.0cm×5.0cm~20.0cm×9.0cm.将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统计超声辅助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耗时、费用,比较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到的胸背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类型、位置和术中实际探查情况是否一致.记录2组患者皮瓣完整切取耗时.术后1、3、5、7、14d,采用皮瓣血运评估量表评估2组患者皮瓣血运情况.术后14 d,观察2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并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术后6个月,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估2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并计算满意率.结果 超声辅助组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耗时为(10.5±2.3)min、费用为120元;术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并标记出21条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其中8条(38.10%)1型穿支血管,10条(47.62%)2型穿支血管和3条(14.29%)3型穿支血管,术前探查到的胸背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类型、位置与术中探查情况一致.超声辅助组患者皮瓣完整切取耗时(41±1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3±12)min(t=6.32,P<0.05).术后1、3、5、7、14d,超声辅助组患者皮瓣血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67、7.48、8.03、8.75、7.99,P<0.05).术后14d,超声辅助组仅1例患者皮瓣部分坏死,对照组6例患者皮瓣全部或部分坏死;超声辅助组患者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为(9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t=4.57,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穿支血管的数量、类型及位置等的准确率高;根据不同穿支血管类型设计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切取方案,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创伤和损伤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穿支皮瓣超薄皮瓣创面修复

    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郑欣欣孔令爱吕让徐彩娟...
    28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8年1月-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收治2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且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其中男192例、女68例,年龄20~93岁.统计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总发病率、病原菌检出情况、主要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3例)和非感染组(217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会阴部烧伤深度、臀部烧伤深度、烧伤部位等基本情况,合并糖尿病、吸入性损伤、低蛋白血症情况,气管切开、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等有创操作情况,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次数、膀胱冲洗情况.筛选影响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该研究中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总发病率为16.5%(43/260).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真菌;主要革兰阴性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革兰阳性菌为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70.0%,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56.3%~68.8%,对头孢他啶、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85.7%,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4.3%~57.1%,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2组患者性别、合并低蛋白血症情况、会阴部烧伤深度、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情况、膀胱冲洗情况、导尿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80、4.85、10.68、9.11、16.48,Z值分别为-4.88、-5.42,P<0.05);2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合并糖尿病和吸入性损伤情况、烧伤部位、臀部烧伤深度、气管切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会阴部深Ⅱ度烧伤、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时间均为影响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86、2.63、2.79、2.34、1.04,95%置信区间分别为1.21~6.73、1.03~6.71、1.03~7.59、1.05~5.22、1.02~1.06,P<0.05).结论 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其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性别、会阴部深Ⅱ度烧伤、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时间为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烧伤会阴感染危险因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龙露瑶陈燕微邓如非姜臻宇...
    29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创面修复难度大,截肢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属与社会均带来较重负担.研究表明,采用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可获得较好效果.该文主要从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现状与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该皮瓣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糖尿病足外科皮瓣糖尿病血管病变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延迟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