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黄跃生

双月刊

1009-2587

cmashz@mail.tmmu.com.cn

023-65460398

400038

重庆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西南医院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and Wound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年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黎宁张寅...
    801-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内营养是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推动临床护士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肠内营养护理,该共识编写组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德尔菲法为指导,围绕成年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的适应证与启动时机、医院感染控制、营养风险筛查、吞咽功能评估、胃肠道功能评估、能量评估、喂养途径、输注管理、血糖管理、营养状况监测、营养过渡等11个主题进行文献检索、质量评价、证据综合、专家函询,制订了《成年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专家共识(2024版)》,为护士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烧伤肠道营养护理专家共识

    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技术及策略探索

    胡大海张月
    812-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毁损性创面组织损伤严重,修复重建复杂困难,功能和外形难以达到理想治疗目标.近年来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已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一些关键技术瓶颈依然有待探索突破,完善有效的救治策略仍需创建规范.该文从毁损性创面概念、病因诊治、伤情评估、修复重建原则和技术方法,以及尚待解决的重点疑难问题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希望引起同道的关注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能力和优化疗效提供借鉴.

    伤口愈合修复外科手术毁损性创面组织修复功能重建技术策略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817页

    游离组织瓣修复巨大毁损性烧伤创面的策略及临床效果

    张伟张卫东陈斓谢卫国...
    818-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巨大毁损性烧伤创面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4年6月—2023年10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有53个符合入选标准的巨大毁损性烧伤创面的51例烧伤患者,其中男47例、女4例,年龄21~77岁.清创后需组织瓣修复的创面面积为20.0 cm×12.5 cm~50.0 cm×15.0 cm,急诊、早期、延期采用组织瓣修复创面.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6个头面颈部创面、5个上肢创面和1个下肢创面,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1个上肢创面和6个下肢创面,采用脐旁穿支皮瓣修复7个上肢创面、5个下肢创面和2个面颈部创面,采用下腹部皮瓣修复1个下肢创面,采用腹股沟皮瓣修复2个面颈部创面、2个上肢创面和1个下肢创面,采用肩胛皮瓣修复1个上肢创面,采用截肢后弃去的上肢的"剔骨瓣"修复1个躯干创面,采用大网膜瓣修复3个头面颈部创面、3个下肢创面和1个上肢创面.采用前述组织瓣联合移植修复4个创面,采用前述组织瓣分次移植修复3个创面.切取的单个组织瓣面积为15.0 cm×5.0 cm~45.0cm×25.0cm.根据情况增加动脉和静脉吻合以改善组织瓣循环.将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头部刃厚皮修复.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全身情况,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受区创面愈合情况、保肢情况、供瓣区创面愈合情况和皮片存活情况.随访观察受区创面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使用臂、肩、手残障评分表对保肢成功后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分,使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估下肢保肢成功患者的负重行走能力,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价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期间,1例头部电烧伤患者脑水肿加重,形成脑疝再次昏迷,经脱水、激素等治疗后苏醒,遗留右侧肢体不完全偏瘫;4例患者的休克症状加重,经补液抗休克并输入胶体后逐渐得到控制;1例患者于组织瓣移植术后发生出血性休克,经补液并输入红细胞悬液后得到纠正.术后3个组织瓣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2个成活、1个最终坏死;2个组织瓣部分坏死、5个组织瓣边缘少许坏死,均经组织瓣修整+负压封闭引流(VSD)+植皮治疗后愈合;其余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12个受区创面残留坏死组织,经清创+VSD+植皮治疗后愈合;剩余41个受区创面愈合良好.39例患者的40个肢体创面中,5例患者的3个上肢和2个下肢截肢,其余34例患者的35个肢体保肢成功.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移植皮片均存活良好.随访6~52个月,所有毁损的头面颈部和躯干创面均修复良好,7个肢体创面于术后3~9个月再发溃烂,经清创引流和组织瓣修整后愈合.末次随访时,保肢成功的22个上肢功能评分为0~100分(平均50分),13个下肢保肢成功的12例患者的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级为Ⅴ级者8例、Ⅳ级者2例、Ⅲ级者2例,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者33例、比较满意者12例、不太满意者6例.结论 经全身情况的系统评估和治疗,选择合适修复时机,采用恰当的组织瓣修复巨大毁损性烧伤创面,有利于保障治疗安全、提高修复效果、减少供区损伤,最终获得修复效果的最大化.

    烧伤,电软组织损伤外科皮瓣肌皮瓣穿支皮瓣显微外科手术动静脉吻合修复外科手术

    探索游离组织移植在下肢创伤后保留骨长度和膝关节功能中的作用:一项回顾性分析

    Krze?niak NEHsu CCChen SH徐军辉...
    827页

    肢体毁损伤的治疗

    Sheffield ACBarton DEbler DJ杨飞...
    827页

    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的组织瓣修复策略

    李罡张志孙敬恩林伟华...
    828-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的组织瓣修复策略.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1月—2023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1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不同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面积(以下简称头皮缺损面积)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7~59岁.清创后,头皮缺损面积为1 cm×1 cm~25 cm×25 cm.针对头皮缺损面积<9 cm2且周围头皮局部条件较好的患者,采用局部皮瓣(面积为2 cm×2 cm~5 cm×5 cm)进行创面修复;将皮瓣供区创面拉拢缝合,若缝合张力较大则取头部皮片进行创面修复.对于头皮缺损面积>9 cm2且≤1/4头皮总面积的患者,采用扩张皮瓣(面积为5cm×3 cm~12cm×12cm)进行创面修复;将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对于头皮缺损面积>1/4头皮总面积且≤1/2头皮总面积的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9cm× 7 cm~29 cm×14cm)进行创面修复;将皮瓣供区创面分层缝合,若张力较大则移植同侧大腿皮片进行修复.对于头皮缺损面积>1/2头皮总面积的患者,采用游离大网膜瓣(面积为28 cm×23 cm~29 cm× 26 cm)+大腿皮片进行创面修复,并直接缝合切取大网膜瓣造成的腹部切口.记录术中移植的组织瓣类型.术后,观察组织瓣及受区移植皮片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创面/切取大网膜瓣造成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创面/切取大网膜瓣造成的腹部切口瘢痕增生情况.末次随访时,复查头部CT评估颅骨有无坏死.结果 针对本组病例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4例患者采用局部皮瓣修复,其中2例患者采用局部V-Y推进皮瓣修复,2例患者采用局部双蒂拱顶石皮瓣修复,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5例患者采用扩张皮瓣修复,其中1例患者埋置2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4例患者埋置1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扩张皮瓣均完全成活.7例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后6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坏死,经清创拉拢缝合后愈合良好.2例患者采用游离移植大网膜瓣+大腿皮片修复,术后大网膜瓣和受区移植皮片均存活良好.术后,皮瓣供区创面/切取大网膜瓣造成的腹部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组织瓣均存活良好,无颅骨外露;皮瓣供区创面/切取大网膜瓣造成的腹部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末次随访时,复查CT显示所有患者颅骨均无坏死.结论 根据头皮缺损面积从小至大依次选择局部皮瓣、扩张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游离大网膜瓣+皮片修复创面,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外科皮瓣伤口愈合头皮缺损颅骨外露

    携带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后期神经缺损的临床效果

    周健郑玉岑陈伟常树森...
    835-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携带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后期神经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12月—2023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腕部电烧伤后期神经缺损致手部感觉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7~48岁.正中神经、尺神经均缺损者4例,仅正中神经缺损者1例,神经缺损长度为5~12cm.对4例患者行携带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1例患者行仅携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将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1例患者合并肌腱粘连,同期行肌腱粘连松解;3例患者合并腕屈肌肌群缺损,其中同期行自体肌腱移植者2例、Ⅱ期行股薄肌肌皮瓣屈指功能重建者1例;1例患者合并腕关节屈曲挛缩,Ⅱ期行挛缩松解.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记录皮瓣供受区切口/缝合口愈合时间及手部感觉恢复时间.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供区瘢痕形成情况及足部感觉缺失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手部肌腱、神经修复评定标准,分别评价屈指肌力和手指感觉功能.结果 患者术后获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皮瓣供受区切口/缝合口愈合时间均约为2周,手部感觉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末次随访时,小腿供区遗留线性瘢痕,足背遗留部分皮肤感觉障碍,无皮肤破溃,不影响穿鞋及行走;屈指肌力评定为4级者1例、3级者3例、2级者1例;手部感觉功能评定为S3+级者4例,皮肤两点辨别觉距离为8~11 mm;手部感觉功能评定为S3级者1例,皮肤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3mm.结论 采用携带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后期神经缺损,手部感觉在6个月内恢复,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足背仅有部分区域感觉减退;结合屈指功能重建,能有效改善手部整体功能.

    烧伤,电穿支皮瓣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神经缺损功能重建

    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并携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毁损性创面并重建功能的效果

    葛成伟蒋国栋程俊楠郭礼平...
    842-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并携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毁损性创面并重建功能的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2年1月—2023年3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合并伸肌腱缺损的手足毁损性创面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63岁.创面位于手部者12例、足部者4例.伸肌腱缺损根数为1~5根,缺损长度为2.5~6.0 cm.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1.0 cm×5.5 cm~29.0 cm×9.5 cm,采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并携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12.0cm×6.5 cm~30.0 cm×11.0 cm;用阔筋膜修复缺损伸肌腱,阔筋膜切取面积为8.0 cm×3.0 cm~12.0 cm×8.0 cm.将15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采用下腹部中厚皮片覆盖.术后1周内,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术后随访,统计行修薄整形术或肌腱松解术的患者数.末次随访时,评定手部及足部移植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皮瓣综合评价量表评定皮瓣修复疗效,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部功能.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的伤指总主动活动度及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的足部功能.结果 2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动脉危象,经及时探查后皮瓣成活,其余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供受区术后未见明显瘢痕增生或破溃.所有患者获得随访8~16个月,其中6例患者于术后6~7个月行皮瓣修薄整形术,4例患者于术后3~6个月行肌腱松解术.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达S1级者5例、S2级者11例,两点辨别觉仅有1个点;皮瓣修复疗效评分为80~91分,评定为优者5例、良者9例、可者2例;手部功能评定为优者5例、良者5例、可者2例.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伤指/趾主动伸直功能,末次随访时的伤指总主动活动度为(225±22)°,明显高于术前的(117±20)°(t=119.59,P<0.05);末次随访时的足部功能评分为(86±7)分,明显高于术前的(29±7)分(t=222.68,P<0.05),足部功能评定为优者2例、良者1例、可者1例.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切取操作相对简单,修复手足创面后外观和功能良好,皮瓣供受区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皮瓣携带的阔筋膜可同期修复伸肌腱缺损,改善指/趾体活动.

    外科皮瓣阔筋膜斜支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毁损性创面创面修复

    P311在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衡雪李步潆高世杰卢长金...
    849-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311在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Fb)向肌Fb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取6只2d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酶解法提取皮肤Fb,并常规培养传代.取第1~3代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转染空载腺病毒的空载体组、转染P311高表达腺病毒的P311组、转染P311高表达腺病毒和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A(MRTF-A)小干扰RNA(siMRTF-A)的P311+siMRTF-A组.培养72 h后,对3组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RTF-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清应答因子(SRF)的蛋白表达,行胶原凝胶收缩实验并计算72 h凝胶收缩率,以上实验样本数均为3;取空载体组和P311组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细胞质及细胞核内MRTF-A和SRF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4.结果 培养72h后,空载体组、P311组、P311+siMRTF-A组细胞增殖活力相近(P>0.05).培养72 h后,与空载体组比较,P311组细胞中MRTF-A、α-SMA和SRF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311+siMRTF-A组细胞中MRTF-A和SRF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P311组比较,P311+siMRTF-A组细胞中MRTF-A、SRF和α-SMA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展示细胞收缩能力的P311组的72 h凝胶收缩率为(84.8±6.2)%,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27.8±2.6)%和P311+siMRTF-A组的(24.7±3.2)%(P值均<0.05);空载体组和P311+siMRTF-A组的72 h凝胶收缩率相近(P>0.05).培养72h后,P311组细胞内、细胞质内MRTF-A(t值分别为5.86、3.77,P<0.05)和SRF的蛋白表达(t值分别为3.95、3.97,P<0.05)均明显高于空载体组,2组细胞核内MRTF-A和SRF的蛋白表达均相近(P>0.05).结论 P311可通过MRTF-A促进小鼠皮肤Fb向肌Fb分化,进而参与瘢痕形成.

    瘢痕皮肤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神经元再生相关蛋白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