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手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

顾玉东

双月刊

1005-054X

zhswkzz@yahoo.com.cn

021-52888215

200040

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华山医院内8号楼506室

中华手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办刊初期为内部刊物,1993年3月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编委会拥有国内著名手外科专家51名,现任总编辑为顾玉东院士。以广大手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也适合整形外科、骨科、显微外科和普通外科医师阅读。重点介绍和报道手外科领域中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优先介绍各专业中的创新及发明;关注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介绍国外的新技术及新进展。目前本刊已经被多家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天性中央腱发育不良的手术疗效

    刘宇洲徐秀玥王乐劳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先天性中央腱发育不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对8例(16指)先天性中央腱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随访时间均大于3年。患指根据中央腱止点至近指间关节的距离,分别进行了中央腱前移或掌长肌腱移植修复术。术后随访的评价方法包括患指近指间关节伸直角度、抓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16指中,8指为Ⅰ型,采用中央腱前移术;8指为Ⅱ型,采用肌腱移植修复中央腱。术前近指间关节的平均伸直角度为-91°(-80°~-100°)。随访时间为3。2~5。8年,平均4。6年,术后近指间关节的平均伸直角度为-19°(0°~-45°)。术后所有患指近指间关节伸直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Ⅰ型和Ⅱ型近指间关节伸直角度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8)。所有患手的抓握功能均较术前改善。结论 先天性中央腱发育不良采用中央腱前移或肌腱移植手术治疗,经过长期随访证实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达到有效的功能恢复。

    手畸形,先天性治疗结果中央腱肌腱前移肌腱移植

    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畸形

    印飞秦得学顾珺王军...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近节指骨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畸形的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8例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指畸形患儿。临床表现:复拇均有单独的掌指骨,桡侧指具有伸屈功能,但指体外观差;尺侧指外观相对良好,但桡侧襞发育不饱满、指体相对细小且掌骨发育不良。行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软组织重建采用桡侧拇指带甲侧襞的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与尺侧指中末节相拼接,并对"组合指"伸屈肌腱进行重建;骨组织重建通过切除桡侧拇指近节指骨以远部分,将发育不良的尺侧指近节指骨中段嫁接到桡侧指近节指骨,以重塑一个相对外观、功能较好的拇指。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2个月,平均17。3个月。重建拇指周径与健侧拇指比值103%~115%,末次随访指体无桡偏畸形。根据改良Tada评分:得分3~5分,优3例,良5例。结论 采用近节指骨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型复拇畸形,理念科学、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术后指体外观及功能,是治疗此类特殊WasselⅥ型复拇畸形的有效方法。

    外科皮瓣手畸形,先天性显微外科手术

    《中华手外科杂志》2024年征订启事

    8页

    Freeman-Buria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遗传学特征

    陈丹田文孙丽颖钟文耀...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既往临床诊断为Freeman-Burian综合征(Freeman-Burian syndrome,FBS)患者的诊断情况及相关遗传学特点。方法 选择我科就诊的6例临床诊断为FBS并且进行了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的患者,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2。6岁,开展回顾性研究。对既往留存的患者信息、临床资料、照片、检查结果以及二代测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遗传学特点。结果 这6例临床诊断为FBS的患者中仅1例符合FBS诊断标准。余下5例患者均为DA 2B型,其中1例DA 2B1型、2例DA 2B2型、1例DA 2B3型、1例DA 2B4型。6例患者均无相关家族史,5例患者为新发突变。1例符合FBS诊断标准的患者存在基因MYH3突变,但遗传形式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 本组仅1例为FBS,余5例DA 2B型患者被误诊。

    先天畸形遗传学Freeman-Burian综合征Sheldon-Hall综合征远端关节挛缩

    更正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部
    13页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柳晨施海峰赵刚宋骁军...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指腹的患者107例(114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指别、损伤原因、蒂部切口设计、指腹缺损位置、皮瓣面积、供区植皮的形状及位置、瘢痕激光治疗的时机、康复治疗的时机与周期等12个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结果 107例患者术后6个月至1年获得功能随访,其中40指发生术后活动受限,发生率达35。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指活动受限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缺损位置无关(P>0。05),而与蒂部切口(P=0。030)、皮瓣面积(P<0。001)、植皮形状(P=0。008)、植皮位置(P=0。044)、激光治疗(P<0。001)、康复治疗时机(P=0。003)及康复治疗周期(P=0。001)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皮瓣面积大小是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45;95%C1:1。578~5。875;P=0。001),不利于患指活动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激光治疗(OR=0。017;95%Cl:0。003~0。102;P<0。001)和早期康复治疗(OR=0。139;95%Cl:0。026~0。754;P=0。022)是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早期瘢痕激光及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指腹患者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发生率;皮瓣面积较大是患指术后活动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其他术式修复缺损,以减少术后活动受限发生率。

    外科皮瓣指损伤活动受限影响因素

    游离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8例

    陈鑫杨坤宋振磊张艳娟...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科自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采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患者8例14指,男5例,女3例;年龄17~56岁,平均31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0 cm×1。5cm~2。5cm×2。2 cm;采用双足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两指指腹缺损6例,采用单侧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2例。急诊修复3例,择期手术修复5例。术后定期随访,评定皮瓣外形、感觉及手指功能。结果 术后8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8个月至2年,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感觉优良,两点分辨觉为4~8 mm,手指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均无功能障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2例。结论 应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可以达到良好的重建效果。

    外科皮瓣治疗结果第二趾指腹软组织缺损

    逆行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杨初见吴咏军陈佩孙艺...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逆行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指背供区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我们收治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7指,应用指动脉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供区以掌背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1。5 cm×2。0 cm~2。0 cm×3。0cm。皮瓣切取后通过皮下隧道或明道转移覆盖受区,掌背部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7例7指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13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弹性好,肤色质地与健侧无明显差异,外观无臃肿,伤指活动功能满意,无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皮瓣两点分辨觉达7~10 mm,平均8 mm。手功能按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定:优6例,良1例。患者对伤指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 采用指动脉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供区以掌背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操作简单,不牺牲主干血管,兼顾耐用性和美观,供区可直接缝合,临床疗效满意。

    指损伤外科皮瓣皮瓣供区

    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在(踇)趾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王兵马炬雷张斌康信勇...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在(踇)趾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采用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踇)趾缺损患者15例,骨质缺损则切取髂骨移植。10例为(踇)甲瓣切取术后患者,5例为创伤患者。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全面评估术后患者对患足功能及外观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15例皮瓣全部存活,有1例皮瓣皮缘有感染,经换药1周后愈合。1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8个月,有2例外观仍稍臃肿,行二期皮瓣整形后达到满意的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3例,良2例。患者均对患足术后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主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踇)趾功能,同时供区得到一期修复,达到满意的外观及功能,是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

    外科皮瓣治疗结果(踇)趾(踇)甲瓣髂骨移植

    足趾侧方Flow-through皮瓣修复伴指端血运障碍的手指软组织缺损

    周福成周世义何智阔李鸿斌...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足趾侧方Flow-through皮瓣修复伴指端血运障碍的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22年1月,我们共收治27例伴指端血运障碍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急诊应用足趾侧方Flow-through皮瓣移植桥接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颜色和弹性接近掌侧皮肤,指端颜色红润,手指外观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达5~11 mm。结论 伴指端血运障碍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足趾侧方Flow-through皮瓣修复,可以重建手指血运,同时覆盖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足趾供区隐蔽、创伤小、供受区皮肤相近,值得临床推荐。

    外科皮瓣手损伤软组织缺损血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