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手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

顾玉东

双月刊

1005-054X

zhswkzz@yahoo.com.cn

021-52888215

200040

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华山医院内8号楼506室

中华手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办刊初期为内部刊物,1993年3月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编委会拥有国内著名手外科专家51名,现任总编辑为顾玉东院士。以广大手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也适合整形外科、骨科、显微外科和普通外科医师阅读。重点介绍和报道手外科领域中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优先介绍各专业中的创新及发明;关注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介绍国外的新技术及新进展。目前本刊已经被多家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阻挡法治疗Bennett骨折疗效评估

    王古衡何聪梁瑾陈浩然...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介绍并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阻挡法治疗Bennett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20年7月,我们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阻挡法治疗Bennett骨折患者8例。术后随访摄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调查患者是否回归正常工作或生活,测量第一腕掌关节屈伸、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及手部握力、拇示指捏力。采用Kapandj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 DASH(the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and Hand questionnaire scores)评分评估手部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32~85个月,平均52。5个月,摄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在位并回归正常工作或生活。第一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62。2°,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平均为56。8°,手部握力平均为33。4 kg,拇示指捏力平均为7。3 kg。Kapandji评分9。8,VAS为0。2,DASH评分0。98。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阻挡法治疗Bennett骨折方法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手损伤治疗结果Bennett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阻挡法

    髓内钉治疗成人BadoⅢ型孟氏骨折一例

    王浩何红英张建政刘智...
    100-101页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

    黄东宁郭阳刘畅王扬...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我们对28例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其中8例为既往螺钉内固定术后不愈合行翻修手术,20例为腕舟骨骨折不愈合行初次手术。收集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比术前及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握力、关节活动度及Mayo评分等。结果 术后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49个月,平均26。4个月,腕舟骨骨折均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2周。术后共12例取出内固定物,其中6例存在桡骨茎突与舟骨钢板撞击,另外6例要求行内固定取出。所有患者的VAS、握力、关节活动度及Mayo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升。结论 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植骨能为腕舟骨骨折愈合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环境,是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舟骨骨折,不愈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

    肱桡关节"接吻骨折"——桡骨头骨折伴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

    杜世浩刘军王建兵马运宏...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桡骨头骨折伴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316例桡骨头骨折或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同侧伴发骨折12例(伴发组),非伴发304例(单一组)。主要分析伴发组的临床特点,其次比较伴发组与单一组术前一般资料、桡骨头骨折类型、合并伤、治疗方法、治疗前后肘关节活动范围、随访时间、肢体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桡骨头骨折和肱骨小头骨折分别按Mason和Grantham进行分型。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 桡骨头骨折Mason Ⅰ至Ⅳ型分别为2例、7例、2例和1例,肱骨小头骨折Grantham Ⅰ至Ⅲ型分别为10例、2例和0例。常规X线检查漏诊4例,均为Ⅰ型骨折,1例经桡骨头-肱骨小头位摄片、3例经CT检查获确诊。伴发组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11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桡骨头骨折均内固定,肱骨小头骨折内固定9例、保守治疗2例。所有骨折均愈合。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恢复到89。7±7。9,优8例、良2例、可2例,2例并发肘关节活动受限。伴发组伤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小于单一组,手术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伴发组与单一组在年龄、性别、病因、合并韧带伤、桡骨头骨折类型、随访时间、末次随访肘关节活动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头骨折伴肱骨小头骨折临床少见,轻微骨折常规X线检查易漏诊,需要行桡骨头-肱骨小头位摄片或CT才能明确诊断;大多数患者的桡骨头骨折较肱骨小头骨折严重;与单一骨折相比,伴发骨折患者症状较重、手术率较高,但总体治疗效果满意。

    桡骨肱骨骨折伴发伤接吻骨折

    《中华手外科杂志》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语

    110页

    三点式克氏针固定联合钢丝加压治疗掌骨颈骨折

    张玉军巨积辉赵强鞠文...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点式克氏针固定联合钢丝加压治疗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对13例13指掌骨颈骨折患者应用三点式克氏针固定联合钢丝加压治疗。本组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16~60岁,平均38岁。撞伤5例5指,重物压砸伤4例4指,击打伤4例4指。开放性损伤3例3指,闭合性损伤10例10指。第三掌骨2例2指,第四掌骨4例4指,第五掌骨7例7指。结果 本组13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软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7。5个月。本组所有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可2例。结论 三点式克氏针固定联合钢丝加压是一种治疗掌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掌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克氏针

    腕关节镜下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

    盛伟刘安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下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我科自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6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手术28例,术中使用腕关节镜辅助;采用传统Henry入路手术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资料。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90。0±7。2)min,较传统组(55。0±5。7)min有所增长(P<0。05)。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8。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伤口感染、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时间推移,所有纳入患者的VAS评分、腕关节各向活动度均逐步得到改善。术后3 d、1周时微创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3。8±2。2)vs(6。6±2。3),P=0。026;(3。2±1。4)vs(5。7±2。8),P=0。041];术后 1、3、6 个月时两组差异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周时微创组屈伸、旋转活动度明显优于传统组[(90。0±13。8)°vs(81。0±7。6)°,P=0。017;(79。6±9。2)° vs(61。1±15。6)°,P<0。001];术后3个月时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微创组优良率为25/3(89。2%),传统组为29/6(8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 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与可靠性,同时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疼痛期短等优点,且改善了术后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桡骨骨折治疗结果微创入路旋前方肌腕关节镜

    急诊Masquelet技术治疗前臂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周明贾雪原王鹏吴永伟...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急诊Masquelet技术治疗前臂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我们采用急诊Masquelet技术治疗16例前臂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患者,开放骨折按Gustilo-Anderson分型:ⅢA型1例,ⅢB型12例,ⅢC型3例。所有患者急诊一期行骨缺损处填充骨水泥,创面覆盖愈合后二期取出骨水泥,自体骨植骨。骨缺损部位:桡骨3例,尺骨9例,桡骨合并尺骨4例。骨缺损按Tetsworth等分型:D1(C)型6例,D3(A)型4例,D3(B)型6例。骨缺损长度为2。4~7。0 cm,平均3。8 cm。急诊固定方式:外固定4例,内固定10例,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2例(使用外固定者在二期覆盖创面时更换为内固定)。创面覆盖方式:直接闭合2例,植皮7例,皮瓣7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6例,转移皮瓣1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采用DASH上肢功能调查表评估功能结果。结果 术后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6。9个月。二期植骨时间为6~28周,平均15。3周。3例患者创面覆盖前存在表浅感染,经过彻底清创,创面覆盖后治愈。所有患者均在7 d内闭合创面,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及其他软组织并发症。所有患者植骨部位均愈合,临床骨愈合时间为9~20周,平均12。5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1例尺桡骨均伴有骨缺损的患者尺桡骨之间骨桥形成。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为4。2-38。3分,平均18。9分。结论 急诊Masquelet技术是前臂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急性阶段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疗效满意。

    前臂治疗结果开放性骨折骨缺损Masquelet技术

    双侧马德隆畸形合并左侧桡骨远端骨折一例

    刘培谊邵明赵恩斯兰海峰...
    126-127页

    拇长伸肌腱瓣V-Y延长术修复开放性锤状指畸形

    陆浩锁星星王进陶先耀...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拇长伸肌腱瓣V-Y延长术治疗开放性拇指锤状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我们收治伴拇指背侧小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锤状指患者9例,缺损位于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皮肤缺损面积为0。5 cm×0。5cm~1。5cm×1。5 cm,肌腱缺损长度0。5~1。0 cm,采用拇长肌腱瓣V-Y延长覆盖创面,修复伸肌腱,克氏针内固定4周。术后随访观察皮瓣质地、外形、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测量皮瓣两点分辨觉、感觉恢复度及拇指屈伸活动度。结果 术后9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修复后手指外形满意,外观良好,质地柔软,无挛缩和凹陷瘢痕。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6例,良3例。两点分辨觉为6~9 mm,平均8。0 mm,感觉恢复至S3。结论 利用拇长伸肌腱瓣V-Y延长修复拇指背侧复合组织小面积缺损所导致的锤状指畸形,手术简单,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此类损伤的良好方法。

    腱损伤治疗结果拇长伸肌腱V-Y推进开放性锤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