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月刊

1607-2286

010-81761525

102209

北京市昌平东三旗邮局16号信箱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查看更多>>中华医药学会和世界中西医药学会主办刊物,半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池元龙曹苇徐敏晖朱麟...
    445-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人(≤35岁)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大肠癌手术患者787例,其中青年人66例(8.4%),再随机抽取中老年人(>35岁)患者200例,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青年组有家族史者18.2%(12/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4.5%(9/200)(P<0.01).两组首发临床症状均以便血,粘液血便或排便习惯改变为多,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青年组低分化、未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占72.8%(48/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27.5%(55/200)(P<0.01),青年组中Dukes C、D期共83.3%(55/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50.5%(101/200)(P<0.01).青年组共误诊29例,误诊率(43.9%),较中老年组高(23.0%)(P<0.05).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4%、18.8%和10.9%,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的92.0%、64.4%和62.2%(P<0.01,P<0.01,P<0.01).结论:(1)临床特点:青年人大肠癌占有一定比例,有家族史者较多,具有病理恶性度高、中晚期患者比例高,误诊率较高,预后差等特点;(2)误诊原因:客观上青年人耐受力强、病程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主观上医师对青年人大肠癌重视不够,未作一些基本的常规检查(如直肠指诊、大便常规及隐血等).

    大肠癌青年临床特点误诊

    影响血气分析值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刘莉
    447-447页

    中西医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张献中
    448-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4例,并与单纯放疗27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时间和疗效上有明显差异.

    食管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放疗

    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药诊治述要

    顾伏龙卞卫和任晓梅李琳...
    449-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前病变属于可逆性病变;乳腺癌癌前病变经过治疗,可有效阻断和逆转其发展成为乳腺癌,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乳腺癌的途径.本文综述了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概念以及中医药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诊治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癌前病变中医药诊治

    胸腹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

    王学民
    45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胸腹水细胞染色体变化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胸腹水,采用直接制片法制备胸腹水染色体.每份病例均同时作细胞学及染色体检查,并分别作出诊断,然后对比分析.结果:21例恶性胸腹水标本中细胞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均有明显的改变;19例良性胸腹水标本中细胞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没有明显的改变.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一致者37例,约占93%.结论:胸腹水细胞染色体变化与恶性肿瘤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方法.

    胸腹水细胞染色体恶性肿瘤

    浅谈手术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杨晓存梁慧李丽
    452-452页

    肝癌患者的心理及营养支持护理

    冉杭燕
    453-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心理、生理上会产生一系列变化,本文笔者分析了肝癌患者的心理,并介绍了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护理的方法.

    肝癌心理营养护理

    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机制探讨

    赵卿赵丽郭青龙
    45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述中药多糖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情况.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中药多糖有关免疫和抗肿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多糖在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中药多糖在抗肿瘤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中药多糖免疫抗肿瘤凋亡

    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6例疗效观察

    朱宪军苏雷
    457-457页

    骶骨棒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研究

    徐昌成
    458-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髂后嵴常被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固定,为了选择骶骨棒的安全、有效的固定位置,我们对骶髂关节外髂后嵴尺寸及髂后嵴与腰骶椎板的关系进行解剖测量.方法:共解剖32具尸体标本,男18具,女¨具,从L5椎板上缘至两侧髂后上棘不同水平测量腰骶管至双侧髂后嵴顶点连线的距离.结果:发现所有标本从L5椎板上缘至两侧髂后上棘水平间其距离都大于要求的12mm安全距离,最大距离位于L5-S1接合处水平,在髂后上棘水平以下平均距离为8.88mm.结论:从L5椎板上缘至两侧髂后上棘间的髂后嵴区域安全且骨质量较好可用于骶骨棒的安全、有效固定,在髂后上棘水平以下安装骶骨棒是危险的.

    髂后嵴测量解剖骶骨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