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嘉绒藏族别斯满女性服饰看藏彝走廊的民族交融

    张池石旭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别斯满藏族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地区的别斯满屯.它原本有着别具一格的藏民族服饰,但清代中期以后,该地域藏族女性服饰既保存有嘉绒藏族传统服饰的某些元素,也在型、技、纹、材四方面借用、吸收了大量满、汉服饰的文化因子.本文通过分析别斯满屯藏族传统女性服饰的变化,试图揭示地理环境、军屯制度、商业贸易、审美观念等因素如何形塑服饰一体多元的面貌.

    藏彝走廊民族交融别斯满屯满汉服饰藏族女性服饰

    颈椎按摩仪的人体工学设计方法

    周红超李贵源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在SKG未来穿戴公司工作期间,设计了多款量产上市的颈椎按摩仪产品.本文通过对设计过程进行记录、总结和归纳,强调从医学、产品定位、人体工学设计、测试和上市售后反馈5个宏观要素来全面化开发设计产品,提出4个重要原则以及影响颈椎按摩仪舒适度的20个参数,并以一个系列的三款产品为案例,阐述人体工学设计的运用,意在为颈椎按摩仪等穿戴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颈椎按摩仪人体工学设计方法颈椎侧面曲度贴合度压力

    从字体知识技能培养到字库系统整合产出:汉字字体设计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万千个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核心基础,字体设计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围绕笔者近年来的"汉字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展开,以字体知识技能培养、字形概念原型开发、字库系统整合产出三阶段的教学内容为线索,探讨一系列教学概念与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可能性,如以骨肉为框架的字体知识传授、以媒介为线索的字体技能训练、以案例为基础的汉字创意方法卡片开发与应用等,并试图为未来更进一步的字体设计教学打下基础.

    汉字字体设计骨肉创意卡片字库

    价值共创视角下老旧社区垃圾分类驿站的设计推进策略——以北京林业大学社区为例

    辛贝妮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社区垃圾分类驿站设计项目为依托,采用价值共创的"建构式"实践策略,通过调研林大社区垃圾分类驿站的相关设计服务触点,确立"功能为本、情感培优"理念,并联合"校地田园会客厅"活动,将驿站优化设计融入社区生态微循环,显著提升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参与度,强化了公共价值引领,为构建美好和谐的老旧社区环境开展了有益探索.

    北京林业大学垃圾分类价值共创老旧社区

    从行为出发的社区实验:北京草厂社区共有性建构研究

    姚璐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区更新由物质改善向人本价值的回归,环境设计专业面临从处理空间问题向探寻社区共同体意识从而赋能社区复兴的研究转向.共有性作为社区空间、行为和事物间相互关联的共同逻辑,是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行为与物、环境的互动涌现和生成的现象.本文从行为观察与解析入手,运用"通过设计(实践)之研究"(RtD)方法在草厂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实验,在环境设计的视角下提出基于行为研究的共有性建构策略,并从共有性与空间生产互动关系的视角获得对当今社区更新浪潮的反思.

    行为共有性社区更新设计研究空间生产

    "去中心化共享"的文博馆数字交互展示设计路径探索——以《运河遗珍》为例

    靳晶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信息化时代下,运用数字交互展示的方式生动鲜活地展示文化遗产愈发被重视,成为文博馆优化升级的关键内容.探索将具有复杂性的文化遗产内容转换为多感官互动信息形态的有效设计路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去中心化共享"的概念创造性地与设计思维方法相结合,以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运河遗珍》展项为例,从信息、互动和感官三个角度切入,尝试解决数字交互展示的痛点问题,用以实现场域重构、内容拓展和沉浸体验三方面的设计目标,并关注了展项落地的受众反馈效果,为数字交互展示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实践参考.

    文博馆数字交互展示设计路径去中心化共享

    可步行社区营造:美国新城市主义社区理论及空间实践研究

    公伟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美国新城市主义社区理论的发展,探讨其理论内涵、优势与争议.通过对南村和梅多蒙特两个典型新城市主义社区的空间调研分析,总结可步行导向下的新城市主义社区所具有的一系列空间特征,包括混合功能、易辨识的社区中心、多样化的住宅、格网式道路结构以及完整的公共空间系统等,并归纳可步行社区空间营造的设计方法.

    可步行新城市主义社区理论空间实践

    人与自然联系的新路径:植物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李健韩静华徐乾皓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的过度使用造成人与自然的分离.本文研究在交互设计中以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形式为设计载体促进人与自然的联系.通过对相关案例系统的分析,比较了设计应用植物的导向、动机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植物多维度的设计理解更有利于从广度和深度上打开设计空间,增加用户与自然联系的机会和层次.对植物局限性的解决方案决定了植物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并影响用户对自然的感受、认知和投入.基于上述发现进一步发展出利用植物建立人与自然联系的三种设计模式.

    交互设计人植交互人与自然生态伦理

    基于资源整合的留守村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路径——以河南南阳大李庄村为例

    孙漪南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留守村老龄化严重,但却存在资金、空间、社会和认知等诸多困难阻碍适老化公共空间的落地实践.本文结合大李庄村的实践研究,提出了资源整合设计实践路径,在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项目前、中、后期提出了"资源—空间—人—行为"整合模式,突破了单一设计领域边界,在具有特殊性的留守村中,引导推动适老化空间项目实施落地.该路径关注了设计在为留守乡村赋能过程中起到的综合价值和核心作用,通过适老化公共空间的建设,整合乡村资源,为乡村老人生活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适老化设计留守村公共空间设计资源整合

    站立式睡眠舱:现代生活的短暂放松解决方案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