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造心中所想:刘力丹与她的工具世界

    黄德荃李丽娜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为读了父亲订阅的《装饰》,出身于艺术之家却喜欢各种工具的刘力丹知道了工业设计.高考时,她"一意孤行",如愿考入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又拒绝了父亲去出版社做编辑的建议,远赴深圳从事设计工作,从此在设计之路上越走越远.20年后,她创建的小猴科技成为小米生态链平台的重要企业之一,在家用科技工具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已成为行业中耀眼的新星.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度分析.

    家用工具极简设计创新设计

    从纪游到状物:沈贞《竹炉山房图》与16世纪吴门绘画中竹炉图像的比较

    王树良巴亚岭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惠山听松庵僧人性海主导,始制于洪武末年的竹茶炉是明代吴门地区颇为流行的文人绘画母题,沈贞《竹炉山房图》即是其中之一.作为纪事图的一种,此作在记录画家本人游踪的同时,又与其他竹炉图像一同体现了吴门文人对于描绘日常工艺器物的兴趣.通过比较绘制于15世纪的《竹炉山房图》与16世纪的其他吴门绘画竹炉图像可知,后者多对竹炉本身作更为精细与写实的"状物"刻绘,竹炉图像与文人茶事的结合也更为紧密,工艺器物成为视觉叙事中显著的要素.体现出吴门画家工艺叙事的新变.

    工艺叙事竹炉沈贞茶事图

    中国性与东方性:18世纪法国"猴戏图"中的异域影响

    陈妤姝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猴戏图"是18世纪法国洛可可"中国风"装饰艺术的重要图案,也是该历史时期欧洲受东方文化影响后诞生的特殊视觉产物.本文梳理"猴戏图"的创作发展历程,重点关注其中猿猴形象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以及全球化初期欧洲的动物贸易和生物收藏兴趣如何推动此类作品的创作发展.同时,本文在对"猴戏图"的图像考察过程中进一步探讨"中国风"概念的核心和外延以及其中的欧洲本位主义思想.

    猴戏图中国风东方猿猴贸易自然主义生物收藏

    晚清女学生服饰研究——以1910年"女学服色"章程为中心

    刘玉琪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女学兴起后,女学生的服饰形象成为统治者与社会人士热议的话题,为维持道德秩序与女学声誉,1910年学部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则女学生服饰条令.本文以晚清女学生服饰为着眼点,围绕1910年"女学服色"章程的制定与施行,分析女学生服的使用及流行,并以此讨论晚清女学堂服制与男学堂服制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章程对近代女子服饰时尚的影响.

    晚清女学生服制学堂制服时尚

    中日丝绸之路与织物龟甲纹装饰结构衍变

    杨希楠李正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龟甲纹作为龟文化的"衍生",在织物中形成既融合多元文化、又兼具本土特色的龟甲纹图案.为了研究日本织物龟甲纹在吸收中国龟甲纹装饰的基础上做出的衍变情况:首先,梳理织物中龟甲纹在中日间丝绸之路的几条传播途径;其次,重点围绕龟甲纹"骨架"结构,对两国间龟甲纹装饰形态异同进行四个具体方面的量化比较研究,探索龟甲纹如何被日本吸收并融入本土文化基因中,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织物装饰元素.结论发现,日本凭借丝绸之路,一方面果断吸收、模仿中国纺织品装饰审美和织造技艺,一方面积极作出迎合本土的发展革新.

    丝绸之路日本织物龟甲纹龟文化

    美术风格的动画化与似动原理

    陈雷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更丰富的美术风格引入到动画创作中一直是动画领域尤其是动画短片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很多美术风格与动画似乎存着不相兼容的现象.笔者认为要厘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动画艺术最底层的心理起效机制——似动现象,和这一原理所构筑的思想和技术界限.本文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具体分析,指出种种动画美术风格的创新是如何与似动原理紧密相关的,我们从中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本文的创新处在于:把符号学的观念引入了动画基本原理的研究范畴,对动画似动原理本身做出了补充;提出"间"是动画美术风格创新的核心.

    动画风格格式塔符号似动现象

    一美元始创的生态乌托邦

    孟彤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雅图国际区,居民们用每年1美元租来地块,建成了胡进培社区花园,成为生态乌托邦的经典案例.依托于本土和草根,其建设与运作呈现充满活力的自组织模式.花园的成功也离不开超前而不激进的理念定位和实施策略.

    生态乌托邦可食用景观社区花园自组织自发秩序

    虚构世界观的沉浸感设计:女子组合aespa个案研究

    陈天琪魏梦雪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媒介技术与文艺生产的紧密结合,一系列使用虚构世界观进行设计的创作得以诞生.通过突破"虚构"与"现实"之间的传统二元对立,这些创作用整体性的叙事手段和新颖的传播策略给受众带来持续的沉浸感,并同时创造出更多维度的创造性视角.在此基础上,虚构世界观的设计又以综合运用影像、图像、文字、音频等多元化文本的虚构手段,表现出了跨媒介展演的媒介特征.为此,本文以韩国女子组合aespa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布的音乐影像(MV)和相关社交媒体短视频作具体分析.

    虚构世界建构沉浸感aespa女子组合

    贵州水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及其成因

    李奇菊邓云王蔓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背景下,有必要挖掘整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补充完善其基础研究.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分析,将在贵州境内水族分布的所有地区采集的服饰样本,按服装款式特征分为交襟装、对襟装和大襟装等三大类,总结分析其分布的地域特征、成因及内在联系,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造性转化奠定基础.

    水族服饰分类地域特征成因

    民俗图像选择与地域文化传播——基于鲁西南书本子戏曲年画的考察研究

    张宗建邢习娇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年画是我国诸多地区年画生产的重要门类,也是农耕社会时期十分重要的娱乐与装饰性图像.本文以鲁西南一带特殊的书本子戏曲年画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其图像的制作与选择、生产与使用中的性别转换与地域文化传播的基本特质等角度展开图像介入日常生活并参与民俗生活建构行为的研究,进而使民俗图像研究突破视觉层面,转向更鲜活的民俗文化视域,以便更清晰地展示当地的地方文化秩序.

    民俗图像文化传播鲁西南书本子戏曲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