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装饰的暗语:济南洪家楼教堂拱顶壁画形式分析初探

    慕启鹏徐逢夏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济南洪家楼教堂拱顶壁画独特的形式,在缺少直接文献佐证的条件下,采用实物观察与间接文献比较的研究方法,以图像学为思路,深入分析其象征意涵以及图像、拱顶、教堂空间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辅助于对历史的猜测,从本土化转译的角度来进一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装饰规律,意在证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潜力和活力.

    洪家楼教堂拱顶壁画教堂空间图像学本土化

    1947-1948 年北平"特种工艺复兴运动"研究

    任谢元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抗战后日渐萎缩的特种工艺,1947-1948年北平市掀起了一场颇具声势的"特种工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既是国家素来重视经济发展思想的现实体现,也是中国国际救济委员会"建设性救济"工艺思路在北平的重要尝试.以"何以北平"的问题意识,首探社会历史语境中北平"特种工艺复兴运动"的缘起,继而通过缕析"组建工艺机构、开展工艺调查、筹设工艺贷款及举办工艺展会"等扶植特种工艺的细微面相,廓清近代以来传统工艺振兴策略的承继与发展.这场运动不仅增强了北平民众对特种工艺的社会认同感,亦为北平解放初期的特种工艺改造积累了经验.不过,运动过程中也因弊端丛生,引来不少的争议与批评.回望特种工艺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土壤中的发展样态,对当前传统工艺的振兴也不无借鉴意义.

    北平市特种工艺工艺复兴运动特种工艺委员会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研究:以金山农民画为例

    范凌李丹卓京港阎思达...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智能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为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本文梳理了数字时代工艺美术活性传承的新语境、新思路,并通过分享实践项目"智能技术活化金山农民画"的架构设计、数据集建构、智能生成、人机交互的过程,来探讨智能技术如何赋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工艺美术人工智能设计资产活性传承

    艺科融合的公共艺术空间性符号——北京冬(残)奥会外场火炬台设计

    陈洛奇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三大赛区外场动态火炬台是奥林匹克精神、艺术、文化的符号性体现.作为赛后永久保留的公共艺术品,火炬台旨在使大众与奥林匹克有更近距离、更长久的接触与共鸣.三座火炬台动态雕塑均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设计,并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机械系的师生合作完成.笔者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核心设计成员,亲历了火炬台从最初创意到落地实施的全过程.全文的展开基于外场火炬台设计中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在艺术性地以空间符号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及特质与中国式的哲学和美学思维相结合的同时,以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为支撑,实现了火炬台简约、安全、精彩的呈现.

    奥林匹克公共艺术艺科融合符号性

    土生葡人马若龙在澳门塔石的跨文化空间建构实践

    杨一丁林红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门土生葡人马若龙作为活跃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文化艺术活动推手,对澳门城市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事例散见于各类文献和媒体报道.本文将其作为跨文化人物个案研究对象,结合资料梳理和实地调研,聚焦其在澳门塔石广场区域所完成的城市与建筑设计项目,介绍和分析这些空间建构实践活动中所包含的背景、观念与手段,借此展现马若龙对澳门跨文化空间构建所做的贡献,并希望为城市历史保护、文化创新、场所营造以及城市形象传播等方面的设计研究,提供更加关注创作者的研究方法和切入点.

    马若龙土生葡人澳门跨文化城市建筑

    元宇宙视阈下女性虚拟生命体的设计策略与审美表达——以新综艺《2060》为例

    马颖寅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媒时代,数字技术深入赋能泛内容生态平台,对传统影视产业从策划、制作、演播各环节发起了革新,虚拟生命体作为数字代身成为虚实场域的媒介链接.本文以综艺《2060》为研究对象,以节目中的女性虚拟生命体为研究核心,在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剖析节目的受众特征和视觉设计逻辑.以综艺节目的设计策略作为研究路径,就女性虚拟生命体在造型设计上的审美范式和群像图谱两大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赜其中的审美特征和设计思路,并引发对当下虚拟生命体产业在内容设计与审美导向上的问题探讨与反思.

    女性虚拟生命体Z世代设计策略审美表达问题反思

    北京市建筑与环境设计产业空间格局演化与企业区位选择因素

    高家骥刘万波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城市内部细分产业的空间分布和企业选址问题研究是城市功能调整和产业空间重构的必然要求.本文选取北京市设计产业中的建筑与环境设计产业作为案例研究,运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研究北京市建筑与环境设计产业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从集聚程度和范围、地理空间分布情况、分布方向和选址依赖性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演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对行业产生的影响.这其中,产业基础、园区环境、公共服务、交通便利条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租成本和高校位置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

    建筑与环境设计产业区位选择因素空间依赖空间计量模型北京市

    信仰与禁忌符码中的理性营建——鄂西土家族传统营建口诀的解读

    赵衡宇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于山地干栏民居的多样化形态,基于地方性的营造规范的生成研究更值得重视.基于鄂西土家族家先信仰,以堂屋为核心,工匠构筑了一套"规范"与"禁忌"完备的营建口诀体系,通过结构隐喻、位序内涵、尺数宜忌等相互交涉、环环相扣的设计管控方法,形成地方营造的重要内生秩序,其中工匠内隐的理性营建与民俗信仰编码的深层整合则应是更具启发性的营造传统.

    鄂西土家族营建规范口诀理性

    江南地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活力提升研究

    熊瑶朱彤翟婷婷朱永亭...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乡村环境问题复杂多样,导致其公共空间活力不佳,难以满足人们日常的交往需求.文章从活力营造视角出发,利用AHP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了适应于乡村特质的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结合江南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现状,对南京前杨柳村公共空间进行调研与分析,从空间、生态、文化、设施等层面提出了活力提升策略,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乡村公共空间评价体系活力营造景观设计

    "低维护"视角下的乡村公共景观设计实践探索——以衣庄村服务中心公园为例

    周超汪瑞霞湛磊吴冬蕾...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指出在"乡村振兴"营建活动中,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城市化倾向,阐述了景观设计的在地意义,以句容市衣庄村服务中心公园为对象,从水源补给、优化能耗、采供自足、业态反哺理念出发,在浇灌、种植、照明、材料等方面进行设计实践,提出"低维护"景观的复合设计方法.

    乡村景观在地性低维护复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