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丝路文化的延续——记"从洛桑到北京"第十二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云南·澜湄展年)

    吴敬
    64-74页

    对于脱胎漆器的再解释:天然漆、海泡石纤维和硅藻土的复合材料实验探究

    高尚宋佳恩鲁霁萱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实验性材料艺术逐渐兴起的时代大环境之下,处于相对传统漆工艺门类中的脱胎漆器该如何跳脱出固定的工艺约束与审美框架,实现一种全新的实验性探索与突破,是需要广大从业者积极思考的问题.本实验探究将传统脱胎漆器制作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流程进行替换与分解再重构,继而将替换材料按照特定比例混合进行样板实验,并对实验样本干燥前后的特性进行记录归纳与探究分析,最终将实验结果运用到具体的实验性艺术创作之中,意在针对脱胎漆器质量较重、制作工艺复杂和消耗成本过大等方面问题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参考范本.本文认为,在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等漆工艺制作的源头上,对其进行再解释与创新性使用,有利于在传统漆工艺之中,寻找到全新的创作思路与审美取向.

    脱胎漆器改性大漆海泡石纤维硅藻土天然漆

    论陈之佛图案设计中的波斯影响

    廖慧雯沈伟棠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陈之佛黄金时期的图案设计作品切入,再往前追溯其留日期间公开面世的作品,通过风格分析、图式比对和文献佐证等方法,细致地剖析陈之佛图案设计中的波斯影响.对波斯艺术的热爱之所以贯穿了陈之佛的整个艺术生涯,一方面是他振兴民族纺织业的初衷所驱动,另一方面与波斯艺术本身的具象化特征及其与中国艺术的同一性密不可分.深入地剖析陈之佛图案设计中的波斯影响,不仅有助于理解陈之佛早期图案设计风格的形成,亦可由点及面勾勒出现代中国第一代图案设计师的心路历程.

    陈之佛图案设计波斯艺术具象性文化认同

    新形式与新观看:毕加索的舞台设计《游行》

    黄莎莉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现代派艺术家参与戏剧创作掀起一股热潮,在佳吉列夫的支持下,俄罗斯芭蕾舞团与艺术家合作,展开了对新芭蕾的舞台形式探索.其中,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现代派画家的艺术观念与设计,冲击了传统欧洲舞台布景的范式,开启了现代主义舞台在视觉方面的实验与探索.本文以《游行》的演出考证及创作动机为线索,以此管窥现代艺术如何介入舞台,这种新形式是否对现代舞台的视觉产生影响.

    俄罗斯芭蕾舞团毕加索舞台美术立体主义法国戏剧

    维多利亚时代的一次设计趣味之争

    关晓辉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多利亚时代一次围绕装饰和设计价值展开的争论成为我们考察西方设计批评史的理想切入点.一方代表官方立场,倡导装饰和设计要遵循趣味标准化准则,并通过举办博览会和设立博物馆推行国民趣味教育;另一方代表大众阶层立场,呼吁装饰和设计要顺应消费文化中趣味自由化的潮流.两种声音激烈碰撞却各有合理之处,这反映出设计价值的"不可公度性",即"好设计"难以用单向维度进行评价.因此,我们有必要秉持价值多元论的态度,将设计品置于目标多样性的维度中,以尽可能对设计价值进行立体全面的审视.

    维多利亚时代设计趣味标准化好设计世界博览会

    展览作为推动可持续设计的媒介:以第22届米兰三年展等为例

    景斯阳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持续设计经过40年的发展,在疫情之后重新成为热点议题.可持续设计如何应对当下的环境压力、动荡的社会格局以及被迫改变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好设计"的重点研究范畴.本文基于近些年可持续设计的延伸理论,从经典展览案例和全景展览案例两个维度出发,一方面剖析展览助力可持续设计的路径,另一方面,总结后疫情时代可持续设计的趋势与方法.

    可持续设计恢复性设计展览策展米兰三年展

    "游戏计划"——纽约中央公园儿童游乐场的系统更新

    陈泓孙文怡王宇婷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游乐场是儿童户外活动的高频空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游乐场设计的优劣与儿童身体锻炼、心理建设、社会交往及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密切相关.自1926年起,纽约中央公园的儿童游乐场的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经历了摩西时代的快速扩张、游戏场革命的短暂繁荣、标准化设施的广泛推广.2011年,为了给儿童提供多元化的游戏体验、包容性的活动空间、开放性的社交平台,中央公园保护协会发起"游戏计划"(Plan for Play),在中央公园的背景下制定统一的设计策略、建设标准和实施路径,在实现中央公园21座游乐场的系统更新和全面升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我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

    儿童游乐场纽约中央公园游戏计划儿童景观

    创造"个别化物体"——贾德纽约故居中儿童空间设计探析

    刘晨澍吕莉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借由自己提出的"个别化物体"(Specific Objects)观点来拒绝一切艺术活动中的幻想、叙事和隐喻,并以此探索物体及其所创造空间的自主权和本质,从而实现没有层次的极自然展现.这种在视觉形式上以极少特征显现的艺术标签,也被贾德理所当然地粘贴在他位于纽约春天大街(Spring Street)住所中,并在建筑室内为数不多的几处儿童生活空间里有着同样深刻的表达——这些被认为仅仅具有典型儿童行为特征的领地鲜有对场景的精致渲染、空间的隐喻描述,反之,其已抽离了世俗意义上的儿童形态、儿童色彩等外表,被包容到有着同样冷峻肌理的室内氛围中,与空间中的众多伟大艺术创造一起,共同描绘和构筑了这"个别化复合空间"的经典人文场景.

    儿童设计个别化物体唐纳德·贾德文化包容

    节用与重复:贵州施洞苗族叠绣矛盾性造物智慧研究

    周莹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族叠绣是以布料叠堆绣制成的一种特殊的刺绣技法,在贵州黔东南施洞苗族盛装上衣中广泛使用,具有较强的视觉艺术表现力和别致的审美特征.本文以施洞苗族叠绣技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田野考察获得一手资料,在明辨其针法及称谓的基础上,对其技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详致记录,借由工艺特征表象分析施洞苗族叠绣图案在构成、色彩、形象方面所呈现出的艺术审美特色,进而对既体现"节用"又喜"重复"的造物智慧的矛盾性展开探索与解析.

    施洞苗族叠绣刺绣节用

    图绘、再造与选择:冀鲁豫解放区的年画改造与民众接受

    张宗建邢习娇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冀鲁豫解放区开展的年画改造是中国抗战年画创作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进程先后经历了前期以民间艺人思想改造为主的"旧图新用式"创作,以及后期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学习展开的"推陈出新式"创作.作为宣传与图绘新生活工具的新年画,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传播与教化功能.不过,从目前可见的资料来看,地方民众或许并没有完全被动地接受这一新艺术形式,而是在地方文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自主选择,使这一地区年画改造的历史隐匿着文化惯性、地方思维与官方主导间的相持与磨合.

    冀鲁豫解放区年画改造民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