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杨慧霞

月刊

1007-9408

zhwc@yahoo.cn

010-66513519

100034

北京市西安门大街1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98年5月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本刊是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的一个新学科,本刊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办刊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本刊主要栏目:述评、专家笔谈、论著、实验研究、循证园地、综述、讲座、短篇论著、技术交流、病例报告、临床思维、国外医学动态、指南解读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行稳致远,更上层楼

    高雪莲杨慧霞
    1-2页

    多样化妊娠队列中孕期体重变化与50年死亡率的关联: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薛亦伟杨慧霞
    2页

    孕前及孕早期常见隐性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产前筛查和诊断学组刘俊涛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携带者筛查作为筛查单基因遗传病生育高风险夫妻的方法,目前在国内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临床相关工作陆续开展.但相关医疗机构和检测实验室对携带者筛查的临床定位、目标人群、适宜筛查的疾病/基因和位点变异、数据分析及解读,以及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等方面尚缺乏共识,临床广泛实施携带者筛查的卫生经济学效益也有待评估.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产前筛查和诊断学组协同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初稿的撰写和讨论修订,并经过国内相关领域内专家的广泛研讨、审查及函审修改,形成了本专家共识.本共识提出了当前国内开展携带者筛查的适用人群,疾病纳入原则,筛查基因和变异位点的要求,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携带者筛查报告应包括的重要信息,以及检测前后咨询的相关要点,结合当前国内开展携带者筛查的发展阶段和临床定位等,形成推荐意见,供临床参考.

    携带者筛查单基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连锁遗传病实践指南

    二甲双胍在妊娠期的应用及思考

    廖玖江漆洪波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同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现已成为2型糖尿病一线口服用药.虽然二甲双胍能自由穿过胎盘导致胎儿药物暴露,但是长期的临床使用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后果,现已应用于妊娠合并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本文就现有的研究证据进行总结:妊娠期使用二甲双胍可帮助控制血糖及孕期增重,不显著增加母胎近期风险,但通常需要联合使用胰岛素以实现血糖控制,并且二甲双胍妊娠期暴露对后代长期健康的影响存在一定争议,还需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以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因此,妊娠期使用二甲双胍需谨慎控制其适应证,不推荐将二甲双胍作为妊娠期血糖控制的一线用药,胰岛素抵抗严重患者可考虑作为辅助用药,对于胰岛素获取困难的资源匮乏地区可考虑限制性使用.

    二甲双胍妊娠结局远期影响合理应用

    美国糖尿病学会2024年"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解读

    隽娟杨慧霞
    19-23页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4年征订启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
    23页

    孕晚期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杨怡珂于之恒顾珣可曹琳琳...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建立前瞻性队列,纳入2022年3月至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服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的单胎初产患者396例(即口服给药组),其中单独口服用药(oral alone,OA)167例作为OA亚组,联合缩宫素/人工破膜229例作为联合口服用药(oral combination,OC)亚组.同时将本院2021年同期阴道应用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患者218例(即阴道给药组)回顾性队列作为对照,其中单独阴道用药(vaginal alone,VA)77例作为VA亚组,联合缩宫素/人工破膜141例作为联合阴道用药(vaginal combination,VC)亚组,通过倾向性评分配对OA与VA亚组(72与73例)、OC与VC亚组(108与103例),比较多组间临床信息、住院时长、引产时限、宫缩过频、临产率、阴道分娩率、24 h分娩率、产程、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孕妇临产和引产失败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口服给药组住院天数、用药至临产时限和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限均小于阴道给药组[(5.4±2.4)与(6.5±2.6)d、(34.2±24.1)与(38.9±25.7)h、(45.8±25.8)与(53.4±27.8)h,t值分别为 5.24、2.10及3.39,P值均<0.05].口服给药组总临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均高于阴道给药组[92.9%(368/396)与 83.5%(182/218)、72.2%(286/396)与60.1%(131/218),x2值分别为 13.43和9.50,P值均<0.05].口服给药组引产失败率、宫缩过频、胎儿窘迫及宫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阴道给药组[2.0%(8/396)与6.9%(15/218)、4.3%(17/396)与 17.9%(39/218)、8.8%(35/396)与 14.7%(32/218)、1.3%(5/396)与3.7%(8/218),x2值分别为9.21、31.36、4.93及3.93,P值均<0.05].OA亚组用药至临产时限和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限均大于 VA 亚组[(25.8±17.0)与(17.4±10.8)h、(37.2±18.8)与(29.7±13.5)h,t 值分别为3.49和2.74,P值均<0.05].OA与VA亚组临产率、阴道分娩率、24 h内分娩率及引产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VA亚组宫缩过频发生率大于OA亚组[19.2%(14/73)与4.2%(3/72),x2=7.89,P=0.005].VC与OC亚组用药至临产时限和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均大于单独用药组[VC 与 VA 亚组:(49.7±24.6)与(17.4±10.8)h、(61.6±25.7)与(29.7±13.5)h,t值分别为 5.31 和 5.13;OC 与 OA亚组:(45.3±26.6)与(25.8±17.0)h、(56.1±27.2)与(37.2±18.8)h,t值分别为10.35和9.78;P值均<0.05];OC亚组临产率、阴道分娩率、24 h内分娩率均大于 VC 亚组[88.9%(96/108)与 77.0%(87/113)、63.0%(68/108)与 47.8%(54/113)、10.3%(7/108)与0.0%(0/113),x2值分别为5.49、5.14及7.56,P值均<0.05];OC亚组宫缩过频发生率低于VC组[4.6%(5/108)与 18.6%(21/113),x2=10.37,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口服给药、孕周促进临产(OR值分别为2.18和1.43,95%CI分别为1.24~3.90和1.14~1.79),高龄影响促宫颈成熟过程中的临产(OR=0.90,95%CI:0.82~0.98);口服给药降低引产失败风险(OR=0.37,95%CI:0.14~0.91),而高龄增加引产失败风险(OR=1.21,95%CI:1.05~1.40).结论 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与阴道给药相仿,且住院时长更短,发生宫缩过频的风险更小,提示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给药较为安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时可作为选择.

    宫颈成熟米索前列醇给药,口服妊娠末期治疗结果

    关于重视引用国内文献的意见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
    32页

    染色体17q12微缺失和微重复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

    周冉王艳孟露露许伊云...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染色体17q12微缺失和微重复胎儿的产前超声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经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诊断为17q12微缺失的胎儿14例和17q12微重复的胎儿3例.同时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词为"17q12微缺失""17q12微重复""产前诊断""妊娠结局"及其对应的英文检索词,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2月1日.结合检索到的产前诊断病例(17q12微缺失84例和17q12微重复14例),分析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并对妊娠结局进行总结.结果 本院及检索的病例共98例17q12微缺失胎儿和17例17q12微重复胎儿.(1)17q12微缺失:胎儿产前超声均表现出肾脏异常(100.0%,98/98),其中81.6%(80/98)表现出肾脏回声增强;父母溯源提示74.2%(49/66)为新发;64.1%(41/64)终止妊娠,35.9%(23/64)继续妊娠;对12例活产儿进行随访,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余4例随访时均无明显异常.(2)17q12微重复:10例胎儿表现为上消化道梗阻;父母溯源提示4/13为新发;14例获知妊娠结局病例中,9例终止妊娠,另5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对活产儿进行随访发现4例未见异常,1例活产儿经手术后预后良好.结论 17q12微缺失胎儿常表现为肾脏回声增强,多为新发变异,多数预后不良.17q12微重复胎儿常表现为上消化道梗阻,多遗传自父母.

    产前诊断17q12微缺失17q12微重复妊娠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循证评价

    王琪张卫社付怡然黄靖锐...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国内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相关指南进行量化评分,为未来HDP管理指南的发布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通过医学主题词和关键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子痫""指南""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pre-eclampsia""eclampsia""guidelines"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检索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HDP相关指南.按照指南评价工具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Th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 Ⅱ),以及科学性(Scientific)、透明性(Transparent)和适用性(Applicable)的评级(Rankings)(以下简称STAR)指南评价工具分别对纳入指南进行评价.AGREE Ⅱ指南评价工具评价相关指南时,通过2名研究人员根据AGREE Ⅱ使用手册中的评价表对每个条目进行评分,最终得出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及独立性6个领域平均标准化评分及总体评价得分.STAR指南评价工具评价相关指南时,按照评价工具手册建议,通过2名研究人员及1名方法学人员根据STAR评价工具手册进行评分,对每个条目进行赋值,最终得出注册、计划书、资助、工作组、利益冲突、临床问题、证据、共识方法、推荐意见、可及性及其他方面11个领域的领域得分率及总分.结果 共纳入HDP相关指南19篇,覆盖3个洲6个国家.AGREE Ⅱ评价系统结果显示,纳人文献的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和独立性6个领域平均标准化评分分别为73.98%、63.16%、59.98%、66.37%、56.36%及71.93%.STAR评价工具结果显示,注册、计划书、资助、工作组、利益冲突、临床问题、证据,共识方法、推荐意见、可及性和其他方面11个领域得分率分别为 0.00%、0.00%、76.15%、39.87%、58.92%、65.19%、60.80%、49.78%、78.95%、30.89%及42.11%.12篇为强烈推荐,7篇为建议修改.多数指南在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重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方式以及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时机三方面达成一致推荐,其推荐一致率分别为10/13、9/13、9/13,且有较为充足的证据作为支撑.结论 国内外HDP相关指南整体质量较高,仍有改进空间.在未来制订相关指南过程中应注意指南撰写成员中除了相关专业领域专家,也可包括统计学专家和指南方法学专家以提高指南循证质量,同时应注意利益冲突的披露.在计划发布指南时进行注册并撰写计划书.开发不同用户版本可以更好地提高HDP的管理效果.

    高血压,妊娠性疾病管理诊疗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