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黄晓琳

月刊

0254-1424

cjpmr@tjh.tjmu.edu.cn

027-83662874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介绍物理治疗、物理医学与康复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以及对物理因子治疗、康复临床、疗养等有指导作用,且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康复医学发展的新动向。主要栏目包括论著、综述、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继续教育、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肩峰-肱骨头间距影响的Meta分析

    王积方奎吴淼凌琛...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肩峰-肱骨头间距的影响。 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EDr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和中国生物医学9个数据库,搜集有关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肩峰-肱骨头间距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包含4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可减小肩峰-肱骨头间距[标准化均数差(SMD)=-0.59,95%CI(-0.79,-0.40),P<0.01],改善上肢运动功能[SMD=1.30,95%CI(0.42,2.17),P<0.01],减轻肩关节疼痛[SMD=-0.89,95%CI(-1.31,-0.48),P<0.01]。 结论 肌内效贴可有效减小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肩峰-肱骨头间距,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肩关节疼痛。

    肌内效贴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肩峰-肱骨头间距Meta分析

    超声引导下唾液腺和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延髓背外侧梗死所致吞咽障碍1例

    侯亚静武百山王泳刘伟...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可引起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2],累及疑核、孤束核以及参与吞咽的神经纤维束[3],导致环咽肌不开放或开放不全,以及口颜面部功能障碍,进而引起严重的吞咽障碍。环咽肌失弛缓常常表现为唾液不能下咽,食物不能顺利通过食道,容易引起唾液和食物的误吸,进而引发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经颈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踝泵运动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杜鲲张郁秋靳雪广王星...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目前治疗聚焦于肺栓塞的预防及治疗,快速有效地恢复静脉瓣膜功能,预防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医患共同的治疗期望。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血栓溶解率,降低PTS的发生率,且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为临床首选的溶栓治疗方式。踝泵运动为物理性康复治疗方式,简单经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目前临床上针对二者联合应用的时机和方法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本研究通过对68例下肢血栓患者置管溶栓联合踝泵运动改善下肢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旨在观察并总结其疗效及其安全性。

    助行功能性电刺激技术临床操作指南

    陈汉波吴伟燕铁斌薛晶晶...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是一种使用低频脉冲电流、按照正常行走模式有序刺激步行相关肌群,以改善行走功能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效果明显的优点,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治疗联合使用。随着助行FES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规范化使用、同质化治疗则日显突出。本指南是国内助行FES应用领域的专家在已发表的《助行功能性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引导临床的规范化操作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助行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规范康复指南

    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王连张松郭铁成凌琛...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可导致患者出现感觉、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建立脑卒中动物模型对探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至关重要。现存的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动物模型中,主要有四血管阻断(4-VO)模型、两血管阻断(2-VO)模型、双侧颈总动脉(CCA)狭窄模型、线栓模型、血栓栓塞模型、光凝栓模型、内皮素-1模型等。本文就上述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及认知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啮齿动物模型动物认知评估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见严重并发症的测评工具的应用研究进展

    丁露陆丽明樊小农阮仕衡...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但临床和科研设计中往往侧重于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对其可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测评关注甚少。本文立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见严重并发症视角,查阅了近年来较高质量的国内外文献(Jadad评分>3分),从误吸、营养不良、脱水三个维度切入,从筛查和评估两个层面综述各测评工具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见严重并发症的测评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脑卒中吞咽障碍测评工具

    扩散张量成像常用指标预测脑卒中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赵紫璇郭丽尹勇汪玲...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散张量成像(DTI)广泛用于检测脑白质轴突、髓鞘等微观结构变化。通过分析DTI数据,可获得多个量化指标来评价纤维微结构特性,且这些指标与临床信息具有关联。本文旨在探讨基于DTI的指标在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中的研究,以及DTI存在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脑卒中后患者的功能预后,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脑卒中DTI预测功能恢复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邢淑荣徐红丹张宁阮仕衡...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康复是脑性瘫痪的主要治疗措施,但其见效缓慢,停止康复训练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倒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动物和临床研究证实,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脑性瘫痪的有效策略,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干细胞移植脑性瘫痪研究进展综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脑外伤康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郭慧扬刘程程张立新周晓兰...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大脑发育和成人神经系统修复中介导许多生理功能,可调节神经元增殖和存活、维持轴突和树突的形态和生长、改善神经炎症、调节血管生成等。本文总结了脑外伤后IGF-1的表达变化、介导的病理生理作用和用于脑外伤治疗的应用进展,旨在为脑外伤康复临床诊疗提供多元化思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脑外伤康复神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