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黄晓琳

月刊

0254-1424

cjpmr@tjh.tjmu.edu.cn

027-83662874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介绍物理治疗、物理医学与康复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以及对物理因子治疗、康复临床、疗养等有指导作用,且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康复医学发展的新动向。主要栏目包括论著、综述、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继续教育、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活动预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程华军卢见行王令秦爱娜...
    723-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超短波治疗及肩关节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针对肩部压痛点进行徒手封闭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对2组患者肩部疼痛、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通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后伸范围。于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93.9%)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能在短期内显著缓解肩袖损伤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局部痛点徒手封闭注射治疗。

    超声引导封闭注射肩袖损伤肩关节功能

    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阶段吞咽训练方案

    汪璐璐方俊徐文红张标新...
    726-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阶段吞咽训练方案。 方法 基于循证原则系统筛选最佳证据,拟定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阶段吞咽训练方案初稿,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推荐证据与意见实施论证与修订后形成终稿。 结果 最终确立了包括胃肠减压期、持续管饲期第一阶段、持续管饲期第二阶段、间歇管饲期试进食阶段、经口进食期5个阶段共27个条目的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阶段吞咽训练方案。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2、0.861,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61(χ2=54.232,P<0.001)、0.427(χ2=72.175,P<0.001)。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阶段吞咽训练方案具有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改善吞咽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 evidence-based phased swallowing training program for patients after partial laryngectomy applying the Delphi method. Methods Evidence was screened systematically applying evidence-basing principles to construct a first draft of a phased swallowing training program for patients after partial laryngectomy. After two rounds of Delphi expert consultation a final draft was formed. Results The protocol was composed of 27 items covering 5 aspect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period, the first- and second-stage continuous tube feeding periods, trial feeding of the intermittent tube feeding period and the oral feeding stage. Conclusion The phased swallowing training program is scientifically sound and feasible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 staff to improve swallowing management.

    喉部分切除术分阶段吞咽训练循证德尔菲

    不同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张洋苏艳红刘雨杰苏鑫宇...
    731-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文献数据库,从建库到2022年8月12日有关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并采用Stata 17.0版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涉及8种运动干预手段的54项研究。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帕金森操[标准化均数差(SMD)=-3.42,95%置信区间(CI)为(-4.11,-2.73)]、平衡训练[SMD=-1.23,95%CI(-1.71,-0.75)]以及太极拳[SMD=-0.54,95%CI(-0.96,-0.14)]是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评分较好的3种干预方式;太极拳[SMD=-0.63,95%CI(-0.89,-0.37)]、虚拟现实技术[SMD=-0.44,95%CI(-0.83,-0.04)]以及平衡训练[SMD=-0.41,95%CI(-0.67,-0.16)]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较好的3种干预方式;机器人辅助训练[SMD=1.36,95%CI(0.50,2.23)]、虚拟现实技术[SMD=0.61,95%CI(0.29,0.93)]以及帕金森操[SMD=1.01,95%CI(0.53,1.51)]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好的3种干预方式。 结论 帕金森操、太极拳、机器人辅助训练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的效果较好。

    运动干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网状Meta分析

    法国《基于循证的、可实施的脑性瘫痪运动康复指南》2022版中国专家的解读

    朱登纳肖农阮仕衡
    738-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性瘫痪(脑瘫)是一种持续终生的肢体残疾,运动功能障碍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但目前国内外的脑瘫康复指南并没有针对脑瘫分型、行走能力及年龄推荐个性化的康复干预措施。2022年6月Neurology发表了一篇法国基于循证的、可实施的脑瘫运动康复指南。该指南将文献系统评价与专家意见相结合,针对脑瘫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运动康复干预措施提出了不同的推荐意见,并确定了每项干预措施的优先等级。本文结合国内脑瘫康复现状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决策提供指导,并帮助脑瘫患者及其家人根据其偏好,与康复专业人员共同确定康复目标。

    脑性瘫痪运动康复指南解读

    三维运动分析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黄馨云廖欧萍李阳鲁潇莹...
    744-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能力下降。三维运动分析(3DKA)作为一种客观的、高精度评估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估中。本文就3DKA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优势、应用设计原则以及具体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及康复干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三维运动分析生物力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分带行走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对称性的研究进展

    张群王春方孙长城侯思言...
    748-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步态康复多集中于平衡、速度、功能活动性等方面的训练,很少关注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对称性。分带行走训练是一种由感觉预测错误引起运动行为变化的运动学习过程,该训练能够放大适应过程的初始不对称,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步态的空间不对称。本文从机制、神经生理学基础、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分带行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脑卒中分带行走训练运动适应步态康复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李未孟宪国易浩
    752-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rTM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吞咽过程的中枢机制、rTMS干预的理论基础以及rTMS治疗PSD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对以后的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脑卒中吞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

    运动诱导的镇痛效应相关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

    彭云栋雷静尤浩军凌琛...
    756-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疼痛是现代社会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运动作为低成本和较低风险的干预手段,能有效缓解疼痛。但运动期间或之后出现运动诱导镇痛效应(EIA)的机制尚不明晰。本文对EIA中可能参与调节的神经递质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运动镇痛治疗策略的实施和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运动诱导镇痛神经递质痛觉内源性调控丘脑

    通过PINK1/Parkin通路增强的线粒体自噬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珀霖陶诗聪郭尚春阮仕衡...
    761-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机制将受损细胞结构成分降解并再利用的一种自然、保守的能量动态循环过程。线粒体自噬是自噬的一种形式,指受损或失去功能的线粒体被自噬小体选择性吞噬,随后被溶酶体降解的过程,从而维持线粒体质量和内环境的稳定。骨关节炎(OA)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也叫退行性关节炎,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关于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以及与疾病关联的研究不断增加。目前已证明,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与OA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聚集于线粒体自噬及其与OA的联系,论述了经典线粒体自噬通路——PINK1/Parkin通路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未来治疗OA的可能的方向。

    自噬线粒体自噬骨关节炎软骨细胞PINK1/Par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