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姜志宽

双月刊

1671-2781

zhwsscyx@chines.cn

025-84417522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ic Insecticides & Equipment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由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是我国卫生杀虫药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实用型专业期刊,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信息相合,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都市地下型白蚁监测装置中蚂蚁种类调查

    王思忠曾小虎
    26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成都市地下型白蚁监测装置中蚂蚁种类及组成,为该类装置的科学合理安装提供指导.方法 2013-2015年,对成都市17个项目的地下型白蚁监测装置进行系统调查,采集蚂蚁标本并带回实验室鉴定种类.结果 共采集蚂蚁标本1 122份,隶属于3亚科12属16种,中国短猛蚁数量最多,共447份,占采集总数的39.8%;黑毛蚁和中国短猛蚁在所调查的项目中分布广泛.结论 地下型白蚁监测装置在安装时应尽量避开蚂蚁活动场所.

    白蚁监测装置蚂蚁

    联苯菊酯两种剂型的土壤处理防白蚁持效期观察

    金占宝庞正平朱宁
    270-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联苯菊酯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两种剂型的杀白蚁药剂的野外土壤处理防白蚁持效期,为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NY/T 1153.3-2013)第3部分——农药土壤处理预防白蚁.结果 5%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户外防白蚁平均持效期为70个月,5%联苯菊酯悬浮剂平均持效期为29.7个月.结论 5%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的户外土壤处理防白蚁持效期长,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土壤处理时可优先选用.

    联苯菊酯持效期白蚁

    杀铃脲在卫生害虫防控上的研究与应用

    谭海军
    273-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生害虫给人类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用化学杀虫剂是控制其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杀铃脲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通过影响体内几丁质的正常含量、破坏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平衡,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性别的多种卫生害虫均有效.杀铃脲可经卵巢,跨性别跨代传递,其持效期长、与传统杀虫剂的交互抗性风险小,适用于卫生害虫综合管理.已有多种杀铃脲制剂被开发应用于蚊蝇和白蚁的防控,其防效显著且对非靶标影响小.杀铃脲在卫生害虫防控上的研究值得关注和加强,其应用也值得进一步推广.

    杀铃脲作用方式生物活性害虫防治

    单细胞测序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路大峰罗正汉汪春晖
    280-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测序技术得到的是数以万计细胞平均后的变异水平,而单细胞测序技术从单细胞层面上对细胞基因组或转录组进行分析,使生物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和规模,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本文简要总结了单细胞分离技术,回顾了各种单细胞技术及其在当前各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单细胞测序技术未来发展的潜在机会.

    单细胞测序基因组转录组应用

    BG-trap诱捕器现场捕蚊效果研究

    黄润宋洪允蒋洪
    285-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BG-trap诱捕器法作为蚊媒监测和登革热应急成蚊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采用BG-trap诱捕器法、紫外灯诱法(UV-trap)以及人诱停落法诱捕蚊虫,分析捕获蚊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 人诱停落法捕获蚊虫种类均为白纹伊蚊,在上午、下午和晚上3个时段的每次平均捕获数分别为3.33±0.33、3.66±0.17和6.00±0.37只/(人·h).BG-trap在3个时段平均捕蚊效率为(3.96±1.03)只/h,显著高于诱蚊灯法的(0.57±0.54)只/h,并且BG-trap在 3个时段对白纹伊蚊的捕获率远远大于UV-trap,分别是后者的7.2、30.4倍.结论 BG-trap诱捕法蚊虫捕蚊总有效率和对白纹伊蚊的捕获效率均明显高于诱蚊灯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BG-trap诱蚊灯人诱停落法蚊虫监测

    西北某驻训基地鼠类种群密度调查

    曾浩邱洪杰胡红芳邓致荣...
    28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西北温区某训练基地宿营地域进行鼠类种群密度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粉迹法和鼠笼法综合判断鼠密度.结果 累计捕获3种鼠共38只,包括褐家鼠、黑线姬鼠和棕背䶄.用粉迹法和鼠笼法调查驻地鼠密度分别为22.2%和13.5%.林地鼠密度最高,其次是空地和楼房.结论 该训练基地鼠类种群密度较高,应当根据不同生境选择不同防鼠策略.

    野外训练演习鼠类种群调查

    臭虫防治,不可忽视

    韩招久
    290-292页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来稿简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