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姜志宽

双月刊

1671-2781

zhwsscyx@chines.cn

025-84417522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ic Insecticides & Equipment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由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是我国卫生杀虫药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实用型专业期刊,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信息相合,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重要蜱传疾病及传播媒介研究概述

    邵中军
    293-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蜱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吸血性节肢动物,也是仅次于蚊的第二大病媒生物,可以携带和传播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上百种病原体.蜱虫在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已知有百余年,其中认知最多的是羊跳跃病病毒(louping ill virus),一种能导致绵羊患脑炎的病毒,一旦宿主羊感染,会沿着一定的方向不稳定地旋转身体并最终导致死亡,所幸运的是,这种疾病并不会从绵羊体内传递给人,也不会在羊群内部传播.蜱媒传染病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与自然环境接触日益频繁,被蜱虫叮咬和患病的报道屡见不鲜,已经对人群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但公众对蜱传疾病及其媒介却知之甚少.本文对发生在我国的蜱传疾病、传播蜱种、动物宿主、疫区分布等信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蜱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蜱传疾病蜱传病原体流行特征

    广州市登革热疫情风险应对及防控策略探讨

    何蔚云刘远李晓宁
    300-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登革热对我国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广州市登革热防控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对广州市的登革热流行情况和传播风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广州市的登革热防控策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建立奖惩制度、落实属地责任、重视日常防控、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处置以及深入开展科学防控相关基础性研究等具体建议.

    登革热风险应对防控策略

    北京市两个白纹伊蚊种群kdr抗性突变检测分析

    周小洁赵宇晗刘念葛军旗...
    304-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个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的kdr抗性突变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其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风险.方法 利用PCR扩增白纹伊蚊钠离子通道基因(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GSC)的两个结构域并进行测序,分析与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有关位点(1 016、1 532和1 534位点)的突变与系统进化关系.结果 在2个种群的60只白纹伊蚊中,检测到位点1 016发生突变的有3只,占5.00%;位点1 534发生突变的有2只,占3.33%;位点1 532发生突变的有17只,占28.33%.对应的序列单倍型分析显示种群内kdr突变具有多种进化起源.结论 白纹伊蚊野外种群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选择压力下,其靶标发生了多位点kdr突变,今后伊蚊防治应加强环境治理和蚊幼控制,合理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控制成蚊进而延缓抗性产生.

    白纹伊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击倒抗性突变单倍型

    4种制剂中联苯菊酯的测定方法及其验证

    何利文叶兼菱侍甜林雁...
    308-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测定4种制剂中联苯菊酯的含量.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法,采用内标的方法对4种制剂(悬浮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中的联苯菊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这4种制剂测定的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1.2%,根据修改的Horwits公式进行评价,皆符合要求.平均回收率为98.4%~99.7%.5%联苯菊酯微乳剂、5%联苯菊酯悬浮剂、10%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和2.5%联苯菊酯水乳剂其重复性限r分别为0.07%、0.09%、0.13%和0.10%,再现性限R分别为0.10%、0.09%、0.14%和0.10%.结论 此方法简单、易操作、分离度好、准确度高、重复性及再现性强,可作为相关标准方法进行推荐使用.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联苯菊酯

    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夏丽娟黄朝万毛旭春黄蕙...
    312-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12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Y型管法测定驱避效果,对筛选出的桉叶油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技术(GC-MS)定性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 6种精油对白纹伊蚊具有驱避活性,30 min平均驱避率为59.39%~83.60%,桉叶油、香茅油驱避等级为A级,桉叶油30 min平均驱避率为83.60%.经GC-MS分析鉴定出桉油精含29种成分,其中桉油精22.43%,醇类27.45%,烯类17.47%,酮类5.03%,醛类8.14%.结论 桉叶油对白纹伊蚊具有良好的驱避活性,具有开发成为驱蚊剂的潜力.

    植物精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Y型管法气质联用色谱技术

    硅藻土粉剂对德国小蠊和小黄家蚁的杀灭效果研究

    魏凌张民于瑞洪王东...
    315-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85%硅藻土粉剂对常见居家害虫德国小蠊和小黄家蚁的杀灭效果.方法 采用GB/T 13917.1-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1部分喷射剂》中的滞留喷洒试验方法进行强迫接触试验.结果 85%硅藻土粉剂按5.0 g/m2用量涂布于3种试验板面,德国小蠊接触晾干45 d的水泥板面72 h死亡率为100%,接触晾干60 d的醇酸清漆木板72 h死亡率为100%,接触晾干90 d的玻璃面72 h死亡率为86.67%.小黄家蚁接触晾干45 d的水泥板面、晾干60 d的醇酸清漆木板面和晾干90 d的玻璃面的死亡率均为100%.结论 85%硅藻土粉剂处理表面对德国小蠊和小黄家蚁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硅藻土德国小蠊小黄家蚁防控效果

    茂名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王勤侯春霞程亚媛何国桓...
    318-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茂名市5个县区白纹伊蚊抗药性情况,为蚊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接触筒法测定幼虫和成蚊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 茂南区、电白区、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5个县区的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和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2~2.99、1.01~2.98倍,均为敏感水平.成蚊对0.2%噁虫威、2%毒死蜱的24 h死亡率均为100%,抗性水平均为敏感;对0.05%残杀威的死亡率为97.56%~100.00%,基本处于敏感水平;对0.4%氯菊酯、0.03%溴氰菊酯、0.4%高效氯氰菊酯、0.07%高效氯氟氰菊酯、0.2%杀螟硫磷、0.05%马拉硫磷的死亡率分别为13.8%~85.3%、14.3%~82.5%、43.3%~92.1%、47.8%~82.3%、80.9%~100.0%、81.1%~100.0%,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抗性.结论 蚊媒防治中要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白纹伊蚊杀虫剂抗药性

    北京市顺义区白纹伊蚊密度及抗药性监测分析

    全菲马铁铮田波朱思捷...
    32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顺义区白纹伊蚊密度及抗药性水平.方法 采用CO2诱蚊灯法和诱卵器法开展密度监测,采用诊断剂量法进行抗药性监测.结果 共布放CO2诱蚊灯504台次,共捕获白纹伊蚊1 285只,白纹伊蚊密度为1.27只/(灯·h),全年密度峰值出现在8月,为3.22只/灯·h.共布放有效诱蚊诱卵器599个,诱蚊诱卵器指数为2.34%,峰值出现在8月,为8.08%.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产生了抗性.结论 顺义区白纹伊蚊防治应基于蚊虫监测结果,采用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制措施.

    白纹伊蚊密度抗药性

    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蜱类调查研究

    马桢红陈学良孙爱娟顾灯安...
    324-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蜱类生态学特征,为蜱媒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在苏州市的虎丘区、吴中区、吴江区、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和太仓市7个区域设立调查点,于2018年和2019年4-11月,采用布旗法调查植被中的游离蜱;采用宿主体检蜱法调查家养动物寄生蜱;用鼠笼捕捉小型野生动物,检查全身寄生蜱.每月调查1次.结果 共采集硬蜱6 881只,隶属于硬蜱科的血蜱属、扇头蜱属和硬蜱属.蜱种分别是褐黄血蜱(4 569只,66.40%)、铃头血蜱(1 788只,25.98%)、血红扇头蜱(349只,5.07%)、长角血蜱(166只,2.41%)、雉鸡血蜱(4只)、豪猪血蜱(2只)、台湾血蜱(1只)和硬蜱属spp.(2只).动物寄生蜱共检获3 575只,蜱种有铃头血蜱(1 784只,49.90%)、褐黄血蜱(1 308只,36.59%)、血红扇头蜱(349只,9.76%)、长角血蜱(133只,3.72%)和雉鸡血蜱(1只,0.03%).植被中的游离蜱共采集3 306只,蜱种分别是褐黄血蜱(3 261只,98.64%)、长角血蜱(33只,1.02%)、铃头血蜱(4只,0.12%)、雉鸡血蜱(3只,0.09%)、豪猪血蜱(2只,0.06%)、台湾血蜱(1只,0.03%)、硬蜱属spp.(2只,0.06%).动物平均染蜱率为31.49%,黄鼬染蜱率为100%,刺猬92.86%,犬32.26%,山羊和绵羊分别是31.30%和21.43%,家猫4.55%.结论 苏州市蜱种较丰富,分布广泛.褐黄血蜱为优势蜱种,铃头血蜱是第二大种群,动物染蜱率较高,因此蜱媒疾病传播风险较高.

    蜱类种群游离蜱寄生蜱染蜱率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年与非流行年宿主密度分析

    白雪薇牛艳芬陈永明孔令艳...
    330-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年与非流行年宿主密度差异及关系,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1990-2020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监测数据,宿主密度正态性检验使用矩法,动物间鼠疫流行年和非流行年宿主密度差异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宿主密度和动物间鼠疫流行关系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长爪沙鼠密度在非流行年呈非正态分布,而在流行年呈正态分布;流行年长爪沙鼠密度高于非流行年(u=2.08,P<0.05),长爪沙鼠密度和动物间鼠疫流行正相关(r's=0.38,P<0.05).结论 长爪沙鼠密度升高是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动物间鼠疫发生风险,应密切关注长爪沙鼠的密度变化,及时采取灭鼠措施.

    长爪沙鼠鼠疫流行宿主密度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