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姜志宽

双月刊

1671-2781

zhwsscyx@chines.cn

025-84417522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ic Insecticides & Equipment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由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是我国卫生杀虫药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实用型专业期刊,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信息相合,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0%氰氨化钙对致倦库蚊卵及幼虫杀灭效果观察

    黄谊段丽琼吕炜龙浩宇...
    485-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50%氰氨化钙(荣宝)对蚊虫生长过程中卵、幼虫的杀灭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其作为新型卫生杀虫剂的可能性.方法 测试40 mg/L氰氨化钙水解产物单氰胺对致倦库蚊卵孵化的影响;测试不同剂量50%氰氨化钙(荣宝)对幼虫发育的影响.所有计算和分析均在Excel和SPSS软件包进行.结果 50%氰氨化钙(荣宝)对蚊卵孵化没有影响.氰氨化钙对Ⅰ~Ⅳ期幼虫的LC50分别为5.339、4.443、2.242和3.089 mg/L.结论 50%氰氨化钙对蚊幼有杀灭作用.

    氰氨化钙致倦库蚊杀灭效果

    纤维芯棒在电热蚊香液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高少伟
    489-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试纤维芯棒在电热蚊香液产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GB 24330-2009和GB/T 13917.6-2009中指标要求的方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 42 ml 0.62%四氟甲醚菊酯电热蚊香液通过纤维芯棒平均挥发时间为145 h,通电72 h对淡色库蚊的KT50为3.16 min;42 ml 0.8%氯氟醚菊酯电热蚊香液通过纤维芯棒平均挥发时间为247 h,通电72 h对淡色库蚊的KT50为4.20 min.结论 纤维芯棒在电热蚊香液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电热蚊香液挥散芯纤维芯棒

    2018-2019年上海市金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和抗药性调查

    王唐刘洪霞许峰李淑华...
    492-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19年上海市金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指导白纹伊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卵器法进行密度调查,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幼虫抗药性.结果 上海市金山区白纹伊蚊幼虫诱蚊诱卵指数季节消长呈单峰趋势,6-7月为密度高峰期.2018年和2019年诱蚊诱卵指数最高分别为12.95和5.29.2019年的平均MOI值(2.87)比2018年的平均MOI值(6.69)下降57.10%.2018年金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5.92、25.03、57.25和46.16,2019年金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上述4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9.49、65.96、211.75和243.36.结论 应开展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白纹伊蚊综合防治措施,延缓抗性产生.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抗药性

    2020年吉林省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刘维赵岩郭建华刘晓杰...
    496-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吉林省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有效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长春市、通化市、白城市和四平市的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的LC50分别为0.0000027 ~0.0075、0.00003~0.0059和0.0000019~0.0029 mg/L.白城市种群对溴氰菊酯抗性最高,达37.5倍;四平市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抗性最高,分别是19.7倍和5.3倍.结论 吉林省淡色库蚊幼虫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在不同地域表现不同,建议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进行杀虫剂的混用和轮用.

    杀虫剂抗药性浸渍法淡色库蚊

    6种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驱避效果

    吴治明刘大鹏陈红娜杨维芳...
    499-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4种化学合成类和2种植物源类蚊虫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驱避效果.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T 13917.9-2009的试验方法,测试评价6种蚊虫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药效.结果 6种蚊虫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平均有效保护时间为4~7h,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药效均达到GB/T 13917.9-2009的B级标准,其中20%羟哌酯驱蚊霜效果最好,达到A级标准.结论 测试的6种驱避剂对白纹伊蚊有较好的驱避效果.

    驱避剂白纹伊蚊有效保护时间

    加入季节因子的ARIMA模型在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预测中的应用

    韩晓莉高文翟士勇赵勇...
    501-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季节因子的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BI)预测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SPSS 19.0将2015-2018年河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点布雷图指数法监测数据构建基于季节周期因子的ARIMA模型,进行整体回代评价拟合效果,比较2019年6-9月的预测值与真实值,评价外推效果.结果 构建基于季节因子的ARIMA模型方程为:yt=SAF+1/(1+0.551B+0.404B2)(1-B)εt(平稳的R2 =0.306,BIC =2.292,平均绝对误差MAE=2.280);2019年6-9月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22.19%.结论 基于季节因子的ARIMA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河北省白纹伊蚊BI消长趋势,可为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

    ARIMA模型季节因子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预测

    重庆市大学城蝇类监测与分析

    付文博李柏林赖芝会杨桃...
    507-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重庆市大学城区域内蝇类的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及不同诱饵诱捕蝇类的效果,为蝇类防控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对大学城4个监测点进行蝇类调查,主要采用笼诱监测法,选用糖水、水果、腐肉3种不同诱饵进行周期性调查,每月采集1次,持续12个月.结果 共捕获蝇类2277只,属7科24属37种,丽蝇科种类最多,达15种,麻蝇科和蝇科次之.采用糖水、水果、腐肉3种不同材料作为诱饵,诱捕数量分别为213、476、1588只,腐肉诱饵诱捕效果最佳.蝇类种群密度最高的季节是5月,9月多样性指数最高,蝇科活动周期较长.结论 初步掌握了重庆大学城蝇类的重点种类、食性选择、多样性、密度变化和季节分布特点等,可为针对性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重庆大学城蝇类物种多样性季节消长食性选择

    云南勐腊县疟疾流行及近年媒介按蚊监测情况分析

    肖育江李俊明刘江云陈诗梅...
    512-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勐腊县疟疾流行及媒介按蚊监测情况,为今后疟疾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Excel对勐腊县疟疾流行状况及按蚊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描述性分析,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65-2018年,勐腊县共发现疟疾45798例,平均发病率为392.5/10万,最高发病率为1985年的1161.4/10万,2005年开始疟疾疫情持续大幅下降.2005-2018年报告疟疾病例7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0/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x2=1408.563,P<0.001),2013年最后1例本地病例后,未再出现本地病例报告,之后散在发现输入性病例.疟疾病例男女性别比2.42∶1,职业前3位为农民274例(占38.9%)、民工142例(20.1%)和工人85例(12.1%);地区上呈散发态势.疟疾分型为间日疟585例(83.0%)、恶性疟95例(13.5%)和未分型25例(3.5%).2013-2016年共开展按蚊监测86次,平均密度为0.7只/(灯·夜),中华按蚊占78.7%(174/221),监测按蚊种类逐年减少.结论 勐腊县疟疾流行取得了明显的防控效果,初步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但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将长期存在.

    疟疾流行特征发病率按蚊疟疾消除

    2016-2020年咸阳市蝇密度监测及季节消长分析

    晁国刚李凤英吕文路宝军...
    516-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咸阳市蝇密度、种类以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2016-2020年4-10月,在市区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结果 共捕获成蝇5568只,分属3科8属9种,平均密度为2.97只/笼.密度最高为2018年,3.63只/笼;密度最低为2019年,2.10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出现在6-8月,7月最高,6.62只/笼.优势种为家蝇和市蝇,平均占52.37%、19.92%.居民区和农贸市场这两种生境类型的蝇密度较高,分别为3.70、3.15只/笼.结论 在成蝇的活动期间内,防治重点月份为6-8月,重点的防治区域为居民区和农贸市场,应在这些区域大力开展孳生地治理,保持环境的卫生,完善防蝇设施建设,密度最高峰的7月,应增加消杀频次,从而降低其密度,避免民众受到蝇类的侵扰和危害,减少蝇传疾病的发生.

    蝇类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

    云南中老铁路沿线车站蚊虫调查

    张璐荣欣丁伟取李小飞...
    520-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老铁路沿线蚊虫种类进行现况调查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双层叠帐法开展调查.结果 诱蚊灯法共捕获蚊虫5属11种(亚种)2889只,主要蚊种有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迷走按蚊,各车站的优势蚊种均为三带喙库蚊;双层叠帐法共捕获白纹伊蚊519只,未捕获到其他种类的伊蚊.结论 中老铁路沿线车站及周围的人居环境夜间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野外环境白天的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

    中老铁路蚊虫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