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橡皮圈预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挖除术(rubber band-assisted 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RB-ESE)治疗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因胃SMT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的48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RB-ESE组20例、传统ESE(conventional ESE,C-ESE)组28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穿孔发生率、黏膜帽保留情况、金属夹应用数量、术后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与病变长径、部位的相关性,及出血与穿孔的相关性.结果 RB-ESE组和C-ESE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ESE组和C-ESE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82±2.31)min和(23.70±3.67)min,RB-ESE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t=-9.539,P<0.001).RB-ESE组和C-ESE组术中出血率分别为20.0%(4/20)和42.9%(1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43,P=0.098);术中穿孔率分别为25.0%(5/20)和46.4%(1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86,P=0.131);黏膜帽保留率分别为60.0%(12/20)和7.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77,P<0.001);金属夹使用数量分别为(8.05±1.40)个和(10.43±1.9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5,P<0.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35±0.75)d和(5.00±0.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P=0.009).两组均无术后出血和穿孔发生.综合两组资料发现SMT术中穿孔、出血的发生与瘤体长径有关,瘤体长径≥2 cm患者术中出血、穿孔率显著增加,分别为 68.4%(13/19)(P<0.001)和 78.9%(15/19)(P<0.001),且出血与穿孔之间有相关性(P<0.001).结论 RB-ESE较传统ESE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可大部分保留病变处黏膜帽,减少金属夹使用,并缩短住院时间,可推广橡皮圈牵引辅助在ESE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