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袁耀宗

月刊

0254-1432

021-62531885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中华消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忘初心固根本 勇担使命立潮头

    谢渭芬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岁序交替、辞旧迎新之际,《中华消化杂志》总编辑对2023年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2024年的杂志工作进行展望.该刊始终坚持学术导向,于2023年先后召开12期定稿会,分别就肝病和胃肠动力等领域热点进行深入报道,重点刊出9篇专家编撰评论性文章,修订和发布8篇专家共识和2篇临床指南,杂志的阅读量和下载量均逐步升高.2023年杂志核心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学科排名第2位.同时,杂志编校质量与编辑人才能力同步提升.除出版工作外,该刊2023年策划并实施了10期功能性胃肠病基层训练营活动,促进了消化学科发展和基层消化科医师能力提升.2024年,该刊将通过加强专辑组稿,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通过纸质版全英文刊出、官网英汉双语同步发布,提升杂志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双向翻译推动中文期刊的国际化和英文资源的本土化,将杂志作为消化学科创新的重要媒介;通过在官方网站、合作媒体分别以目次、摘要、文章为单位进行推送等方式,不断探索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数字化出版模式.在刊出消化病学领域的各类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多种形式的专家解读和推广活动,让读者获取一线学科资讯、行业标准、专家共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消化科医师临床实践能力和杂志影响力.

    学术组稿能力提升《中华消化杂志》

    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优化策略

    刘占举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原因不明的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随着对IBD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增进,以及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优化,消化内科医师在IBD的疾病分型、药物遴选、预防复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IBD药物治疗的最新治疗进展给予系统性总结,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炎症性肠病药物疗法优化方案糖皮质激素类生物制剂

    《中华消化杂志》2024年度特邀审稿人名单

    7页

    乌司奴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和临床价值

    陈焰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司奴单抗(UST)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抗白细胞介素(IL)-12/IL-23的单克隆抗体,在诱导和维持IBD临床缓解、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方面均体现出优势.现总结国内外研究中UST治疗IBD,尤其是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同时展示了UST治疗不同IBD人群的临床价值,并进一步对UST的不同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和目前存在的困惑等方面进行了汇总和探讨.研究显示,UST对于生物制剂初治和经治IBD患者都能有效缓解症状并维持,并且在治疗IBD相关的肛周病变、狭窄和预防术后复发方面也有一定疗效.UST在老年患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以及合并肿瘤的IBD患者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尽管部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UST作为治疗IBD的新型生物制剂,在安全性高的前提下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其强化治疗的具体使用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乌司奴单抗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结肠炎,溃疡性生物制剂

    《中华消化杂志》2024年第1期继教论坛答题说明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14页

    抗整合素α4β7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和临床应用

    徐红珍王玉芳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难题之一.抗整合素α4β7单克隆抗体主要包括维得利珠单抗(VDZ)和正在研发的阿利鲁单抗(abrilumab).VDZ是目前唯一上市的肠道选择性抗淋巴细胞迁移生物制剂,多项研究证明了其在IBD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预测、监测和评估VDZ的疗效,如何优化VDZ用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方案等,在临床实践中受到广泛关注.现通过回顾VDZ和阿利鲁单抗的相关研究进展,特别是已上市的VDZ在治疗IBD方面的最新研究内容,旨在为IBD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建议.

    炎症性肠病抗整合素α4β7单克隆抗体疗效监测优化使用双靶治疗

    《中华消化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组成名单

    21页

    小分子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和临床应用

    王贺然桑力轩郑长清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数情况需要终身治疗.生物制剂的出现改变了IBD的治疗策略,但应用后患者可能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失应答、产生特异性抗药物抗体等,导致药物失效,影响IBD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许多患者仍需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国内外专家对IBD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研究,现已研发新的小分子药物,并逐步在临床试验中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中乌帕替尼已在我国批准上市.本文重点介绍目前应用于IBD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小分子药物,为我国临床治疗IBD提供参考.

    炎症性肠病小分子药物生物制剂

    炎症性肠病传统治疗药物的疗效和临床价值

    冯百岁张目涵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的消化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虽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用于IBD的治疗,但传统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仍有很重要的地位.现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最近研究进展,总结IBD传统药物在UC和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炎症性肠病传统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

    合理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

    李明松师润洁钟国强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主要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由于具体病因和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确,IBD的诊断没有金标准,治疗也没有标准方案,更无法治愈,只能够对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目前IBD的治疗以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为主,其中,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上市最早,临床医师对其应用经验最丰富.现对抗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IBD的指征、疗效、安全性、便捷性等进行归纳,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炎症性肠病治疗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