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袁耀宗

月刊

0254-1432

021-62531885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中华消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联合肿瘤负荷评分对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袁浩张号枫李青山黄冠...
    257-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肿瘤负荷评分(TBS)(以下简称STS)对于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170例,训练集)和郑州大学肿瘤医院(88例,验证集)就诊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58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等),并进行SII、TBS和STS分级.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SII、TBS和STS对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的预测效能,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效能.结果 训练集170例ICC患者中,SII 1级106例,2级64例;TBS 1级137例,2级33例;STS分级1级98例,2级47例,3级25例.验证集88例患者中,SII 1级33例,2级55例;TBS 1级66例,2级22例;STS 1级30例,2级39例,3级19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对比中分化HR=0.157,95%置信区间(95%CI)0.045~0.546;高分化对比低分化 HR=0.452,95%CI 0.273~0.750]、STS(3 级对比 2 级HR=1.966,95%CI 1.148~3.469;3 级对比 1 级HR=1.405,95%CI 0.890~2.216)、脉管癌栓(HR=2.006,95%CI 1.313~3.066)、神经侵犯(HR=1.865,95%CI 1.221~2.850)、淋巴结转移(HR=1.802,95%CI 1.121~2.896)是 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II、TBS和STS均是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SII、TBS和STS预测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566(95%CI 0.479~0.652)、0.585(95%CI 0.499~0.672)、0.657(95%CI 0.522~0.692).纳入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STS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列线图模型的 C-index 分别为 0.792(95%CI0.699~0.825)和0.776(95%CI 0.716~0.833).训练集和验证集的生存率校准曲线均与参考线贴近,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能力均较佳.结论 术前进行STS分级是预测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生存期有效且实用的方法,相较于单独的SII和TBS对ICC患者预后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肝内胆管细胞癌肿瘤负荷评分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预后列线图根治性手术

    《中华消化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组成名单

    265页

    NORAD诱导的自噬促进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细胞对奥沙利铂耐药的研究

    李守淼刘志强曹恒聂志勇...
    26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NA损伤激活的非编码RNA(NORAD)诱导细胞自噬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奥沙利铂耐药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6月安阳市肿瘤医院诊治的进展期AEG患者AEG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手术标本4对,应用长链非编码RNA微阵列芯片分析AEG及其癌旁组织中NORAD的表达情况.使用新鲜AEG组织标本制备肿瘤组织来源的AEG细胞系(PDC),构建PDC和AEG细胞系OE19的奥沙利铂耐药细胞系(PDC-R、OE19-R),并通过转染shNORAD制备敲减NORAD的PDC-R和OE19细胞系(shNORAD PDC-R、shNORAD OE19-R).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Starbase v3.0 和 DIANA-lncBase v3.0 预测 NORAD 潜在靶点及其与微 RNA-433-3p(miR-433-3p)的相互作用.PDC、PDC-R,OE19、OE19-R细胞分别共转染miR-144-3p和野生型NORAD(NORAD-WT)或突变型NORAD(NORAD-Mut)质粒,应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NORAD与miR-433-3p的相关性.通过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胃正常黏膜细胞系GES-1及AEG细胞系PDC、PDC-R、shNORAD PDC-R、OE19、OE19-R、shNORAD OE19-R 中 NORAD 和 miR-433-3p 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细胞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B-Ⅱ(LC3B-Ⅱ)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测定奥沙利铂对PDC、PDC-R、shNORAD PDC-R、OE19、OE19-R和shNORAD OE19-R细胞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微阵列芯片分析发现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AEG中NORAD表达显著上调(差异表达倍数≥2.0,P<0.05).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miR-433-3p是NORAD的潜在靶点.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在PDC和PDC-R细胞中,NORAD-WT组的相对萤光素酶活性低于 NORAD-Mut 组(0.441±0.104 比 0.928±0.204、0.449±0.112比 0.947±0.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4、-14.94,均P<0.001);OE19和OE19-R细胞中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与PDC细胞系相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NORAD在GES-1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1.016±0.213)低于PDC细胞(2.194±0.322)和PDC-R细胞(4.040±0.336),且在PDC细胞中相对表过量低于 PDC-R 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4、-37.21、-19.43,均P<0.001);在 shNORAD PDC-R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0.290±0.165)则低于PDC-R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5,P<0.001).miR-433-3p在GES-1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1.017±0.248)高于PDC细胞(0.470±0.156)和PDC-R细胞(0.203±0.045),且PDC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PDC-R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15、15.85、8.11,均 P<0.001),在 shNORAD PDC-R 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0.699±0.256)也高于 PDC-R 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7,P<0.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PDC-R中LC3B-Ⅱ相对表达量高于PDC细胞(0.426±0.060比0.212±0.041),shNORAD PDC-R细胞中LC3B-Ⅱ的相对表达量(0.155±0.029)低于PDC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0、-79.45,均P<0.001);而p62在各细胞系中表现呈相反趋势,在PDC-R中相对表达量低于PDC(0.205±0.031比0.311±0.040),在shNORAD PDC-R中的相对表达量(0.504±0.084)高于P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9、62.80,均P<0.001).在OE19细胞系的原始细胞、耐药细胞和NORAD敲减细胞中NORAD和miR-433-3p,以及LC3B-Ⅱ和p62表达变化规律与PDC细胞系相似.CCK-8评估靶细胞活力发现,奥沙利铂对PDC、PDC-R 和 shNORAD PDC-R 细胞的 1C50值分别为 14.28、22.27 和 2.51 μg/mL,对 OE19、OE19-R 和shNORAD OE19-R细胞的1C50值分别为3.95、8.12和1.89 μg/mL.结论 NORAD在AEG组织及细胞中呈高表达;在奥沙利铂耐药的细胞呈过表达,而且增加了细胞的自噬活性.敲减NORAD后AEG细胞自噬活性受到抑制,而且AEG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增加.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长链非编码RNANORAD微RNA-433-3p奥沙利铂耐药性自噬活性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273页

    乌帕替尼治疗中至重度炎症性肠病12例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尹凡赵行雨时永全吴开春...
    274-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2023年3月7日至11月28日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乌帕替尼治疗的12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12例IBD患者中,11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1例为生物制剂难治性克罗恩病.经乌帕替尼治疗后,12例IBD患者的临床应答率为8/12,其中UC患者临床应答率为7/11,克罗恩病患者亦出现临床应答;临床缓解率为6/12,均为UC患者.共11例IBD患者进行结肠镜复查,8例出现内镜应答(7例UC和1例克罗恩病患者),2例达到内镜缓解(均为UC患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提示,乌帕替尼治疗中至重度IBD患者效果良好,安全性较好.

    炎症性肠病结肠炎,溃疡性克罗恩病乌帕替尼疗效

    胃肠道发作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王瑜田杵文姚玲雅梅思斌...
    27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胃肠道发作的早期识别率,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6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因腹痛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并确诊为HAE患者8例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HAE胃肠道发作相关文献.结果显示8例HAE患者的补体C4为(0.034±0.017)g/L,C1 抑制因子水平为(0.051±0.017)g/L,自限性缓解时间为(3.88±0.64)d,腹痛明显时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均发现肠壁水肿和腹水.证明补体C4和C1抑制因子是特异性检查指标,反复自限性发作病史和CT表现可提供诊断帮助.

    血管性水肿,遗传性胃肠道发作临床特征文献复习

    消化道软斑病1例

    唐森森余伟来虞蕾蕾施正超...
    280-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斑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疾病,其病因尚有争议.消化道软斑病主要发生于结直肠,患者可无症状或出现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内镜下表现多样.确诊软斑病主要依靠病理诊断,镜下见Michaelis-Gutmann小体.消化道软斑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与手术治疗.

    小肠结直肠软斑病诊断与治疗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征稿通知

    282页

    肠道超声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王茸茸田玲琳霍丽娟
    283-286,中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需要定期检查评估病情.目前内镜检查是IBD诊断或评估的金标准,但其存在有创、成本高及无法显示肠壁黏膜下各层和肠外病变情况等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肠道超声检查(IUS)在1BD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总结IUS在IBD活动度评估、并发症诊断、治疗疗效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

    炎性肠疾病肠道超声诊断治疗并发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

    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87-2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