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山大学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山大学

庞水发

双月刊

1001-2036

zhxwwk@mail.sysu.edu.cn

020-87330683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北校区期刊大楼二楼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8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我国惟一的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的学术性期刊;一直是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所有检索系统和数据库及WPRIM收录,被引频次、引文和影响因子等一直名列全国科技期刊前列。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显微外科的新进展,反映我国显微外科水平和发展方向,同时积极介绍基层医院开展和普及显微外科的情况,适合从事显微外科、骨科、整形外科、手外科、神经外科、关节外科、泌尿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妇科、脊柱外科、腔镜和内镜的应用等手术学科及解剖学等基础医学专业人员投稿和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功能性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嵌合背阔肌游离移植重建前臂复合组织缺损13例

    潘佳栋王欣尹善青黄耀鹏...
    24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性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DAPF)嵌合背阔肌游离移植重建前臂动力肌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技术与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整复外科择期游离移植嵌合背阔肌的功能性TDAPF重建前臂复合组织缺损共13例(男12例、女1例),平均年龄33。2岁。本组均为前臂开放伤,左侧5例,右侧8例。急诊行失活肌肉清除加血管、神经探查修复和创面VSD处理。重建手术在伤后4~12 d,平均7。5 d内完成,缺损面积为9。0 cm×8。0 cm~21。0 cm×11。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0。0 cm×9。0 cm~22。0 cm×12。0 cm,嵌合的功能性肌瓣体积为9。0 cm×2。0 cm×1。5 cm~19。0 cm×9。0 cm×1。5 cm,重建指深屈肌4例,指总伸肌8例,桡侧腕屈肌3例,拇长屈肌1例,其中用1块背阔肌的2个功能亚单位分别重建桡侧腕屈肌和指总伸肌3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关闭。后期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评估皮瓣外观、手指活动范围、肌力恢复和手部握力等情况。结果 术后12例组织瓣一期顺利成活,另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成活。术后随访17~52个月,平均34。1个月。肢体和皮瓣外形美观,无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4例重建屈指的肌力恢复均为M4,握拳时指端距离掌心小于2。0 cm,平均手部握力达到健侧的27。5%(20%~35%);5例单独重建伸指的肌力恢复M4,手指屈、伸范围无明显受限,平均手部握力达到健侧的75。4%(65%~80%);在同时重建2种动力肌的3例患者中,桡侧腕屈的肌力恢复均为M4,伸指肌力恢复M4 1例、M3 2例;1例重建屈拇的肌力无明显恢复。结论 功能性TDAPF同时具备穿支皮瓣和功能性肌肉移植的优势,不仅可满足复杂创面覆盖的需求,而且还能精准、可靠地重建前臂毁损肌群,恢复前臂外形和手部活动功能。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背阔肌肌瓣功能性肌肉移植前臂外伤性肌肉缺损嵌合皮瓣

    基于CDU和DSA穿支定位的分层切取方案在削薄股前外侧皮瓣中的应用

    杨勇李斌李金勇王丹丹...
    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皮瓣血管穿支和浅筋膜分支的精确定位,采用分层切取技术削薄股前外侧皮瓣(ALTF)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23年4月至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采用分层切取方案削薄游离ALTF,修复前臂和手部创面13例(14块皮瓣)。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9~58岁,平均37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7。30~31。87 kg/m2,平均23。64 kg/m2。皮瓣面积9 cm×6 cm~20 cm×13 cm;皮瓣切取厚度4~6 mm,平均5。2 mm。术前首先应用CDU确定穿支血管穿经阔筋膜的入口部位,并进行体表标记;利用DSA技术,于皮瓣切线位再次定位穿支血管的位置及其分支在浅筋膜层的分布。基于术前精确的定位,术中于浅筋膜的深层和浅层之间分层切取削薄的ALTF。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 14块皮瓣的穿支1~2条,穿支浅筋膜分支2~4条,术前穿支定位与术中穿支入口部位吻合,距离均小于1cm。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7个月,平均3。2个月。除1例出现供区延迟愈合外,无其他供区并发症。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外观良好,无需二次修整。结论 术前CDU和DSA精确定位穿支入口的部位和浅筋膜分支的分布,采用分层切取技术削薄ALTF,该方案有效降低了削薄皮瓣的切取难度,减少了供区损伤。

    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前外侧皮瓣修薄皮瓣显微外科技术

    两种类型游离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

    程二林任鹏阿不来提·阿不拉阿里木江·阿不来提...
    25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横向及纵向两种类型游离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2例小腿复杂单一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10例;年龄26~58岁,平均46。7岁;左侧12例,右侧10例;车祸外伤9例,医源性并发症8例,骨感染性疾病3例,肿瘤切除术后2例。创面面积10。0 cm × 5。0 cm~15。0 cm × 7。0 cm;设计、切取游离横向(16例)或纵向(6例)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股薄肌肌皮瓣面积12。0 cm × 6。0 cm~22。0 cm × 9。0 cm。记录股薄肌肌皮瓣切取时间及手术时间,切取时间40~60 min,手术时间3~5h。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微信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远期皮瓣外形、供区和受区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结果 术后2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青紫,皮缘渗血多,急诊手术探查发现股薄肌肌皮瓣近端带有的大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吻合口栓塞,经过取栓后再次吻合皮瓣完全成活。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功能良好。随访5~25个月,平均14。4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受区创面愈合、无肿胀,感染创面得到控制。患肢功能采用Puno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5例,良5例,可2例。结论 应用横向和纵向两种类型游离股薄肌肌皮瓣是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有效方法;将股薄肌肌皮瓣近端带有的大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吻合,能够减少静脉危象的发生。

    股薄肌肌皮瓣小腿复杂创面修复显微外科技术

    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联合Masquelet技术在胫骨远端Gustilo ⅢC型骨折急诊保肢中的应用

    刘学光周建东陈政张兴飞...
    2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移植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远端Gustilo Ⅲ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采用急诊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移植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远端Gustilo ⅢC型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6~63(50。0±10。4)岁。软组织缺损面积11 cm × 4 cm~23 cmx7 cm,骨缺损长度3。5~7。5(5。34±1。52)cm,血管缺损长度 7~12(9。21±2。34)cm,皮瓣切取面积 12 cm × 5 cm~24 cm × 8 cm。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伤口并发症、植骨部位愈合情况以及肢体功能恢复。结果 所有7例患者皮瓣均成活,保肢成功,患者小腿伤口无感染,植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术后随访12~38(26。29±10。7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肢外形及功能恢复较满意;踝关节功能依据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 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移植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远端Gustilo ⅢC型开放骨折,一期闭合创面、重建远端肢体血供,二期植骨内固定,急诊保肢成功率高,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是一个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案。

    血流桥接皮瓣Masquelet技术胫骨骨折GustiloⅢC型移植

    选择内乳动脉穿支作为受区血管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18例

    龚喜龙阳跃郭旭辉张矫...
    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内乳动脉穿支(IMAP)作为受区血管在乳腺癌术后即刻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进行乳房再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5月-2023年5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接受DIEPF乳房再造的病例中选择IMAP作为受区血管的18例,年龄31~50岁,平均41。5岁。乳腺癌分期为cTis/1-2N0-2M0,均为Ⅰ期乳房再造。皮瓣切取面积9。0 cm×26。0 cm~15。0 cm×38。0 cm,术前行胸腹壁CTA造影,确定IMAP在肋间隙的位置以及粗细。术中记录IMAP的数量,测量受区相应的动、静脉管径。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或微信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量表(BREAST-Q)对乳房外形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18例患者,根据CTA提示,术中均发现IMAP,第2肋间13例,第3肋间3例,另外2例在第2、3肋间隙均有IMAP,其中的1例2条分支均适合吻合。15例患者动脉的伴行静脉为1条,2例伴行静脉为2条,1例缺少伴行静脉。动脉管径为(1。1±0。1)mm,静脉管径为(1。8±0。3)mm。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8个月。18例皮瓣,17例完全成活,1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发现静脉广泛栓塞,采取假体置入补救。18例患者的患侧内乳区均无凹陷畸形。17例患者BREAST-Q评分平均为94。4分,1例BREAST-Q评分为79。0分。结论 IMAP可作为DIEPF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可靠受区血管,在严格的筛选条件下,值得推广应用。

    乳房再造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内乳动脉穿支CT血管成像显微外科技术

    超声辅助下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6例

    李俊明庄艳芳马广辉代彭威...
    273-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穿支螺旋桨皮瓣(PPPF)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前超声辅助供区穿支定位的作用。方法 2017年1月-2023年6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显微骨科应用PPPF修复26例足踝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8~68岁,平均46岁。缺损部位:前足3例,中足6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肌腱外露、骨外露;足踝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7例,合并不同程度骨外露、踝关节开放12例,跟腱外露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5 cm × 1。5 cm~16。0 cm × 6。5 cm。术前测量创面宽度,HHD在创面近端探测供区穿支,高频CDU再次定位确认穿支发出位置、走行、血流量、管径、2条穿支标记点连线为皮瓣中轴线,利用"提捏法"评估供区可直接闭合或应用接力皮瓣可闭合供区。皮瓣切取面积2。8 cm × 1。5 cm~24。0 cm × 7。5 cm,供区直接闭合22例,接力皮瓣修复4例。皮瓣携带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缝接4例。合并骨缺损同期行Masquelet技术6例。出院后前2个月间隔1~2周门诊复查1次,骨缺损植骨患者1~2个月复查X线片直至骨缺损骨性愈合。结果 仅1例术后24h出现皮瓣瘀血、肿胀,远端血运差,给予拆除蒂部部分缝线,1周后皮瓣尖端仍出现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未经特殊处理顺利成活。21例得到4个月~3年的随访,皮瓣外形、颜色、质地满意,无溃疡。皮瓣感觉恢复评定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评定标准,缝接神经的3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2级1例,S3级2例;据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优16例,良5例。结论 超声辅助下PPPF可有效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穿支螺旋桨皮瓣超声修复足踝部显微外科技术

    3D打印辅助下自体肋骨肋软骨交界段移植重建创伤性手指关节缺损的短期疗效

    幸超峰胡智玉刘侠志杨涛...
    280-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3D打印辅助下采用自体肋骨肋软骨交界段移植重建创伤性手指关节缺损的短期疗效。方法 2022年8月-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骨科对7例开放性手指关节缺损的患者,急诊一期清创骨折固定,骨缺损较多无法对位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二期行骨水泥取出,在3D打印辅助下肋骨肋软骨交界段移植重建手指关节缺损;按照3D打印出的1:1手部模型,将肋骨肋软骨制作出关节外形,与关节及骨缺损部位拼接后固定。术后复查X线,并按照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判断肋骨与掌、指骨断端愈合情况;门诊随访,测量移植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并记录患指及供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标准评分。结果 术后7例患者手部伤口均一期愈合,1例供区伤口出现脂肪液化,其余均一期愈合。1例因指伸肌腱损伤,肋骨肋软骨交界段移植术后再次行伸肌腱修复手术。7例患者术后获得6~11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判断结果,7例患者骨折愈合均为优。末次随访手指关节活动度,近侧指骨间关节(4例)屈、伸活动度为40°~80°(平均56。2°),掌指关节(1例)背伸10°、屈曲85°,拇指指骨间关节(2例)活动度为20°~35°(平均27。5°)。手部功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 本组针对一部分创伤性手指关节缺损的患者,采用肋骨肋软骨交界段切取制作成型,移植重建缺损部位关节,明显改善了创伤关节的外形及功能,尤其适用于合并指骨不规则缺损的患者。

    肋骨肋软骨移植术手指关节关节开放性损伤软骨损伤关节缺损自体移植物

    桡动脉掌浅支微型皮瓣嵌合桡侧腕屈肌肌腱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

    程卓轩张向明何松峡魏鹏...
    287-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桡动脉掌浅支微型皮瓣嵌合桡侧腕屈肌肌腱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收治6例6指指背软组织及伸肌腱联合损伤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x1。8 cm~2。5 cmx3。0 cm,伸肌腱缺损长度1。5~2。5 cm,采用同侧桡动脉掌浅支微型皮瓣嵌合桡侧腕屈肌肌腱游离移植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观察皮瓣血运及成活情况,分别于术后第1、3、6、12、18、24个月通过门诊复诊及家访随访,外地不方便来院的患者通过微信、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主要随访内容为皮瓣的颜色、质地、外形、感觉及伤指各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6例6指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供区Ⅰ期愈合,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1。3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指背皮肤相似,外形不臃肿。3例缝接神经,皮瓣感觉恢复达S3+,TPD分别为7。6 mm、7。9 mm、8。3 mm,平均7。93 mm;3例未缝接神经,感觉恢复达S3,供区无并发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4例,良2例。结论 桡动脉掌浅支微型皮瓣嵌合桡侧腕屈肌肌腱游离移植,具有血供可靠、回流充分、能桥接血管神经及肌腱、供区损伤小、术后效果满意的优点,是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桡动脉掌浅支桡侧腕屈肌肌腱手指复合组织缺损外科皮瓣修复

    (足母)趾近节腓侧带蒂骨皮瓣修复手指指骨间关节再造术后第2趾供区

    吴祥彭松根黄海燕李胜山...
    294-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的第2足趾近侧趾骨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手指指骨间关节缺损,同期采用(足母)趾近节腓侧带蒂骨皮瓣转移修复第2趾趾骨间关节供区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手指指骨间关节缺损患者共9例9指,男7例,女2例,年龄18~55岁,平均31岁,采用游离的第2足趾近侧趾骨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手指指骨间关节缺损,同期采用(足母)趾近节腓侧带蒂骨皮瓣转移修复第2趾趾骨间关节供区缺损,指导适当的功能锻炼,术后8~12周拔除克氏针。通过门诊复查、电话及微信等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再造指骨间关节及供区足部的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复查,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关于拇和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6~30个月,9例患者术后再造指骨间关节均成活,外形完整、美观;再造的指骨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关于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平均分12分,其中6例为优,2例为良,1例为可。术后足部供区(足母)趾及第2足趾外观及功能均恢复良好,用VSS评价供区第2足趾瘢痕平均为4分;供区的足部保留5个趾体,外形饱满、完整美观,根据AOFAS足功能评分标准,平均评分达到95分,均为优。结论 应用游离第2足趾近侧趾骨间关节移植再造手指指骨间关节同期采用(足母)趾近节腓侧带蒂骨皮瓣转位修复供区,在修复指骨间关节缺损、恢复手指指骨间关节功能的同时修复足部供区的外观及功能,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骨皮瓣指骨间关节关节损伤关节移植足趾再造供区

    多种Flow-through皮瓣修复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疗效观察

    方杰朱辉齐伟亚张松...
    300-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多种Flow-through皮瓣修复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静脉皮瓣、桡动脉掌浅支蒂腕横纹皮瓣和(足母)趾"C"形皮瓣Flow-through形式修复手指组织缺损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61岁,平均39。5岁;指别:拇指1例,示指6例,中指8例,环指5例,小指2例;侧别:左侧 10 例,右侧 12 例。创面大小 1。5 cm × 1。5 cm~4。5 cm × 3。0 cm,皮瓣大小为 2。0 cm × 1。5 cm~5。0 cm × 4。0 cm,供区创面予以直接缝合关闭或换药愈合。术后1、2、3、6、12个月通过门诊、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随访患者。观察并记录皮瓣成活情况、术后供区和受区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关节活动度。结果 2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受区伤口除2例静脉皮瓣经换药愈合外均Ⅰ期愈合。2例静脉皮瓣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愈合。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3个月。1例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外观臃肿,指骨间关节活动受限,但患者拒绝修薄手术;1例静脉皮瓣在后期手术中予以瘢痕修整处理;余20例患者均对皮瓣外观恢复表示满意,无再次整形修薄需求。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12例,良9例,差1例。皮瓣的静态TPD平均为6。9(5~11)mm,单丝触觉(SWM)平均为4。47(3。61~6。65)。结论 4种皮瓣均可一次手术完成合并动脉主干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获得相对满意的效果,可根据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手术治疗方案。

    血流桥接皮瓣指损伤指掌侧固有动脉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