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胡大一

月刊

0253-3758

cjc@cma.org.cn

010-85158281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3年2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心血管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疾病预防、医疗与科研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栏目有:述评、指南与共识、专题评论、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学与人群防治、讲座、综述、学术动态、临床病例讨论等,并刊登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心血管疾病诊治指南。本刊是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医学科技期刊,被美国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CR)等国内外20余个数据库收录。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科技期刊方针“双效期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等。2005-2010年连续6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年被中国科协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南省五指山市候鸟高血压患者迁徙停留时间与血压控制情况的关系

    陈思锟路新源吕霖王领军...
    1058-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候鸟高血压患者的迁徙停留时间与其血压控制情况、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在2022年10至11月,从海南省五指山市社区内招募候鸟高血压患者,采用结构式调查表收集其自测血压和停留时间.根据自测血压判断血压控制情况是否良好.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候鸟高血压患者停留时间与血压控制情况及自测血压水平之间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362例候鸟高血压患者,年龄为(69.7±7.0)岁,男性169例(46.7%),自测血压收缩压为(129.1±16.2)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为(78.9±10.1)mmHg,血压控制率为48.1%(174/362),在五指山的停留时间为7(6,7)个月.候鸟高血压患者的停留时间与血压控制情况之间存在倒U型关联(总体:P=0.023;非线性检验:P=0.014),停留时间为7个月时血压控制情况最佳.停留时间与收缩压之间存在着U型曲线关系(总体:P=0.001;非线性检验:P=0.033),与舒张压之间存在线性负向关联(β=-1.19,P=0.003).结论 与停留时间过短或过长的候鸟高血压患者相比,在五指山市停留时间在7个月左右的候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好,且收缩压低.

    高血压血压控制候鸟人群停留时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前与流行期间ACS患者PCI术后心肺运动试验特征的变化

    穆星博任强李宇珊张剑...
    1065-1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前及流行期间,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特征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2月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根据COVID-19流行时间,以2020年1月为界,将患者分为COVID-19流行前组和流行期间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术后心肺运动试验测试结果,包括峰值摄氧量、峰值代谢当量等指标,并采用Weber心功能分级评估心脏功能.同时,采用7个症状条目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310例PCI术后的ACS患者,年龄(58.7±9.1)岁,男性3464例(80.37%),COVID-19流行前组1 698例,COVID-19流行期间组2612例.COVID-19流行期间组的心肺运动试验主要指标峰值公斤摄氧量(15.04±3.93)ml·min-1·kg-1低于流行前组(15.52±3.68)ml·min-1·k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高体重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吸烟史、心肌梗死史、较重的ACS分型、轻度和中度的抑郁程度与心肺功能不良结局相关(P<0.05).结论 COVID-19流行对PCI术后ACS患者的心肺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肺运动试验心脏康复

    辨证应用中成药干预ACS介入治疗后女性患者: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白瑞娜谷丰蔡雅杰盛松...
    1073-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辨证应用中成药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女性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人群来自CPM(Chinese Patent Medicine)试验,CPM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大陆40家中心纳入患者,以是否辨证使用中成药为暴露因素.本研究从CPM试验中入选PCI后的女性ACS且完成术后36个月随访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采用指南推荐常规西药治疗)和辨证应用中成药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气虚血瘀证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心血瘀阻证加用冠心丹参滴丸,痰瘀互结证加用丹蒌片).主要终点事件为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紧急血运重建术的复合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为包括因ACS再住院、心力衰竭、卒中和其他血栓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辨证应用中成药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并通过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结果比较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分析748例女性ACSPCI后患者,年龄(63.2±8.3)岁,辨证应用中成药组370例,常规治疗组378例.辨证应用中成药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有37例(10.0%)和58例(15.3%)发生主要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辨证应用中成药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常规治疗组(校正后HR=0.62,95%CI0.40~0.96,P=0.031).两组分别有38例(10.3%)和57例(15.1%)发生次要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辨证应用中成药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常规治疗组(校正后HR=0.56,95%CI 0.37~0.87,P=0.00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结果显示,辨证应用中成药组主要终点事件(HR=0.62,95%CI 0.40~0.97,P=0.033)及次要终点事件(HR=0.56,95%CI 0.37~0.87,P=0.009)发生风险较常规治疗组低,与前述一致.辨证应用中成药组及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46/370)比10.3%(39/378),P=0.362].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应用中成药可降低ACS PCI后女性患者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辨证治疗中成药

    欢迎登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

    1080页

    血管外肺水指数指导容量管理对心原性休克患者的有益作用

    游洁芸郭蔚耿立黄晶...
    1081-1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指导容量管理对于改善心原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和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0例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心原性休克患者,经1: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为EVLWI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主诊医生基于临床表现、生化测定和血压指标等决定容量管理策略;EVLWI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监测血管外肺水状态,并结合上述指标制订容量管理方案.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住院治疗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心功能相关参数.比较EVLWI组中死亡和存活患者的基线EVLWI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基线EVLWI及中心静脉压预测心原性休克患者治疗后30 d全因死亡的准确性,并根据缺血/非缺血性病因、有/无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进行亚组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心原性休克患者治疗后30 d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及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结果 纳入的200例心原性休克患者年龄为(71.35±12.82)岁,男性144例(72%),EVLWI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与对照组相比,EVLWI组患者治疗后30 d全因死亡率[16%(16/100)比42%(42/100),log-rank P<0.01]、心原性死亡率[14%(14/100)比34%(34/100),log-rank P<0.01]及心力衰竭再入院率[4%(4/100)比 12%(12/100),log-rank P=0.03]均较低.亚组分析显示,无论缺血或非缺血性病因所致心原性休克,以及是否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EVLWI指导容量管理均使治疗后30 d全因死亡率显著减低(P均<0.05).EVLWI组中死亡患者的基线EVLWI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15.99±6.47)ml/kg 比(9.75±2.55)ml/kg,P<0.01].基线 EVLWI预测心原性休克患者治疗后30 d全因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5~0.94,P<0.01),EVLWI>10.3 ml/kg是预测的最佳切点值.而基线中心静脉压对预测心原性休克患者治疗后30 d全因死亡无价值(AUC=0.54,95%CI:0.40~0.69,P=0.60).随着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优化,EVLW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肌酐、谷丙转氨酶和乳酸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EVLWI指导的容量管理有利于优化心原性休克的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休克,心原性血管外肺水指数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容量管理预后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089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对形态学图片的质量和制作要求

    1089页

    卡格列净通过调控铁死亡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

    马赛左庆娟和丽丽张国瑞...
    1090-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卡格列净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对铁死亡机制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32只7周龄Dahl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低盐饲料)、HFpEF组(予高盐饲料)、卡格列净20组(予高盐饲料+卡格列净20 mg·kg-1·d-1)和卡格列净30组(予高盐饲料+卡格列净30 mg·kg-1·d-1),每组8只,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压,于实验第10周行代谢笼检测,于实验第1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液及左心室标本行HE染色、Masson染色、普鲁士蓝铁染色和活性氧染色,分别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大小和形态、间质纤维化程度、铁染色及活性氧生成情况.另取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铁死亡相关指标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适应性饲养1周后各组大鼠均全部存活.代谢笼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HFpEF组、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大鼠进食量、进水量及排尿量更多,体重较低(P均<0.05);这些变化在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比HFpEF组更显著;卡格列净20组与卡格列净30组相比,只有12周体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pEF组大鼠第6、12周血压及第12周全心重量、左心室校正质量较对照组、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高,而第12周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与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比值较低(P均<0.05).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HFpEF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直径大[(0.032±0.004)mm比(0.023±0.003)mm,P<0.05],且形态欠规则、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胶原容积分数较高(0.168±0.028比0.118±0.013,P<0.05).与HFpEF组相比,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心肌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直径较小,胶原容积分数较低(P均<0.05).电镜下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大部分横纹肌发生断裂,Z线和M线不能明显区分,出现线粒体部分肿胀、膜增厚、嵴减少甚至消失等变化.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大鼠心肌组织横纹肌排列趋于规整,线粒体形态变化较轻.普鲁士蓝铁染色结果示,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铁含量较对照组、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高.活性氧染色结果示,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活性氧含量较对照组、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高.心肌组织生化示,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Fe2+含量、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卡格列净20组和卡格列净30组高,而谷胱甘肽含量较低(P均<0.05).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HFpEF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1(蛋白相对表达量:1.37±0.16比0.31±0.12)、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蛋白相对表达量:1.31±0.15比0.63±0.0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高,铁蛋白重链1(蛋白相对表达量:0.45±0.08比1.41±0.15)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低(P均<0.05);上述指标在卡格列净20组与卡格列净3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格列净通过调控铁死亡机制改善HFpEF大鼠心功能.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卡格列净铁死亡铁代谢脂质过氧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年征订启事

    1100页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患者远程居家心脏康复1例

    韩凌徐笛丁荣晶
    1101-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梗死后早期接受心脏康复治疗可改善心室重构,但对于心肌梗死多年的患者,通过心脏康复治疗改善左心室重构,提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报道极少.该文报道1例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0年左心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通过居家心脏康复治疗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的过程,包括心脏康复评估、运动风险把控、制定及调整运动处方、更新药物处方、提供营养心理建议和戒烟指导等,以期为临床上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运动疗法左心室重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