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胡大一

月刊

0253-3758

cjc@cma.org.cn

010-85158281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3年2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心血管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疾病预防、医疗与科研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栏目有:述评、指南与共识、专题评论、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学与人群防治、讲座、综述、学术动态、临床病例讨论等,并刊登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心血管疾病诊治指南。本刊是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医学科技期刊,被美国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CR)等国内外20余个数据库收录。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科技期刊方针“双效期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等。2005-2010年连续6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年被中国科协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AG3基因相关的限制型心肌病1例

    周芃宇赵世华
    1104-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BAG3基因相关的限制型心肌病罕见.心脏磁共振(CMR)是多模态、多参数的心脏影像学评估工具,除了评估心脏形态和功能外,具有无创评估心脏组织学的能力.该文报道1例经CMR结合基因检测和组织病理确诊的限制型心肌病,旨在强调CMR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

    心肌病,限制性BAG3基因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指导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合并血小板减少的ACS患者1例

    吴迅金琴花
    1106-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小板减少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加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在行介入治疗时越来越倾向于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介入无置入"方案.腔内影像指导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发血管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报道1例合并血小板减少及下肢静脉血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多学科会诊评估调整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后,应用腔内影像指导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无出血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血小板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成形术腔内影像药物涂层球囊

    心血管疾病共患精神心理障碍干预研究的进展

    曲姗胡大一
    1110-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患者广泛存在精神心理问题,两者相互影响,加重疾病状态.双心医学是心血管疾病共患精神心理障碍是心脏病学和心理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学科,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该文对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共患精神心理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筛查及干预方法,以期为心血管疾病共患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提供依据.

    心血管疾病双心医学精神心理焦虑抑郁心理干预

    远程居家心脏康复模式研究进展

    徐笛丁荣晶
    1116-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远程医疗指在高质量软件程序的驱动下,使用循证干预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的医疗形式.近几年,心血管领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远程居家心脏康复,大多数研究涉及的远程监督模式以非实时模式为主,少数研究涉及实时监督模式,该文旨在综述远程居家心脏康复模式的研究进展.

    康复远程监督实时与非实时监督模式可穿戴设备

    胸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周晨昱谢恩泽华于存涛
    1120-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动脉瘤是一种隐匿性疾病,如不及时干预,急性进展后死亡率将明显增加.明确发病机制、细化危险分层是主动脉瘤的重要研究方向.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前者有更为突出的遗传倾向.近年来,通过研究胸主动脉瘤发病的相关基因来探索更合理的干预阈值和治疗靶点是该领域的热门话题.该文通过对胸主动脉瘤遗传相关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未来胸主动脉瘤的预防、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等提供可靠的思路和方向.

    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基因综合征型非综合征型

    《心血管病探索(英文)》2024年征订启事

    1125页

    组蛋白修饰调控心脏衰老的研究进展

    王娇娇黄逸凡张静杨简...
    1126-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衰老与相关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群体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揭示其发病机制对全面认识心脏衰老,推动相关防治策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证实在心脏衰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文就组蛋白修饰调控心脏衰老的效应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衰老心脏衰老组蛋白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