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王建祥

月刊

0253-2727

cnblood82@yahoo.com.cn

022-27304167

300020

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中华血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我国临床和实验血液学及输血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本刊贯彻党和国家对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我国血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本刊设有专论、述评、论著、短篇论著、经验交流、方法介绍、综述、病例报告、临床病例(理)讨论、标准与讨论等栏目,以广大血液学研究人员及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和未来

    莫晓冬黄晓军
    625-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者缺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使用的最大障碍.新型移植方案的建立、完善使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临床常规,大量血液病患者得以从中获益,单倍体供者已经成为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重要的供者来源.本文聚焦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我国开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增加临床医师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了解.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629-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化疗和移植的规范化应用已极大改善患者预后,但仍存在未满足的治疗需求.近年以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BiTE)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为ALL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对临床诊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家组基于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对2022年版《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指导原则》进行更新,制定了该版中国专家共识.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免疫治疗

    成人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黄晓军吴德沛张晓辉...
    637-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是成人急性白血病(AL)缓解后治疗的方法之一.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相比,ASCT具有不受供者限制、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相关死亡率低等优点;与多疗程的巩固化疗相比,ASCT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我国成人AL患者接受ASCT数量较少.为提高临床医师对ASCT在成人AL治疗中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提高ASCT临床疗效,亟待制定我国成人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共识.

    新药时代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

    邓晶晶金小云张之尧周慧星...
    645-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药时代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至2022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66例pP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66例pP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9(29~79)岁.中位总生存(OS)期为19.0(95%CI10.4~27.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为11.0(95%CI6.5~15.6)个月.治疗后最佳疗效≥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患者的中位OS期和PFS期均显著长于疗效≤部分缓解(PR)患者(中位OS期:33.0个月对6.0个月,P<0.001;中位PFS期:16.0个月对3.0个月,P<0.001).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OS期较未接受患者显著延长(49.0个月对6.0个月,P=0.002),PFS期也有延长趋势(19.0个月对8.0个月,P=0.299).接受维持治疗患者的中位OS期、PFS期较未接受维持治疗患者显著延长(中位OS期:56.0个月对4.0个月,P<0.001;中位PFS期:20.0个月对2.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钙血症是影响pP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04,95%CI 1.068~9.610,P=0.038);接受维持治疗(HR=0.075,95%CI0.022~0.253,P<0.001)、治疗后疗效≥VGPR(HR=0.175,95%CI0.048~0.638,P=0.008)是影响pPCL患者O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在新药时代,高钙血症、接受维持治疗、治疗后疗效≥VGPR是pPCL的独立预后因素.

    白血病,浆细胞预后高钙血症维持治疗治疗结果

    骨髓红系比例≥5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曾燕平李冰秦铁军徐泽锋...
    65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髓红系比例≥5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E)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23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的1 436例MDS初治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MDS-E患者临床特征、分子学等实验室特征以及总生存(OS)情况.结果 ①MDS-E患者共337例(23.5%),与骨髓红系比例<50%的MDS(MDS-NE)患者相比,发病年龄、ANC、PLT更低(P值均<0.05).MDS-E中诊断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MDS(MDS-RS)患者比例更高,多打击TP53基因突变检出率更高(P值均<0.05).②在MDS-RS患者中,与MDS-NE相比,MDS-E组复杂染色体核型比例显著减低(0对11.9%,P=0.048),TP53基因突变检出率更低(2.4%对15.1%,P=0.053).③在TP53突变的MDS患者中,MDS-E患者复杂染色体核型比例(87.5%对63.3%,P=0.002)及多打击TP53突变检出率(84.0%对53.4%,P<0.001)均显著高于MDS-NE患者.④在MDS-RS患者中,MDS-E组的中位OS时间较MDS-NE组更长[未达到对63(95%CI 53~73)个月,P=0.029].在TP53突变且原始细胞增多的MDS患者中,MDS-E组中位OS时间较MDS-NE组更短[6(95%CI2~10)个月对12(95%CI9~15)个月,P=0.022].⑤多因素分析示,年龄≥65岁(HR=2.47,95%CI1.43~4.26,P=0.001)、MCV≤100 fl(HR=2.62,95%CI 1.54~4.47,P<0.001)、TP53 突变(HR=2.31,95%CI1.29~4.12,P=0.005)是MDS-E患者独立于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预后分层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MDS-RS患者中,MDS-E与更低的复杂染色体核型占比及TP53突变检出率相关,MDS-E组OS时间显著延长.TP53突变的MDS患者中,MDS-E与更高的复杂染色体核型占比和多打击TP53突变检出率相关,原始细胞增多伴TP53突变的患者中,MDS-E组OS时间显著缩短.年龄≥65岁、MCV≤100 fl及TP53突变是影响MDS-E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细胞环状铁粒幼红细胞TP53基因预后

    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维持治疗方案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杨萍罗澜刘硕子李春源...
    660-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不同维持治疗策略的生存差异.方法 收集1999年4月至2019年12月多家中心诊治的693例MC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维持治疗组309例,总结不同维持治疗组患者的特征,进行Kaplan-Meier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 本组研究总体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3.5±2.9)%和(53.6±4.3)%,3 年和 5 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4.2±1.5)%和(82.7±3.2)%.不同维持治疗策略组患者临床特征基本一致,利妥昔单抗组、来那度胺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组、双药治疗组,3 年 PFS 率分别为(70.4±4.1)%、(69.1±7.6)%、(86.9±5.0)%和(80.4±5.1)%,3 年 OS 率分别为(92.9±2.4)%、(97.3±2.7)%、(97.9±2.1)%和(95.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0.313).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高危组、维持治疗前完全缓解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MIPI高危组、高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线数、早期疾病进展(POD24)为O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比较MCL的不同维持治疗策略,初步显示BTKi在维持治疗中有获益趋势,同时患者危险分层及维持治疗前缓解状态是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淋巴瘤,套细胞真实世界研究维持治疗

    2024年本刊可直接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665页

    两性霉素B脂质体挽救性治疗80例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疗效分析

    吴源兵姜珊珊吴雅雪刘彬...
    66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在血液病患者中挽救性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血液科接受L-AmB治疗的80例血液病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AmB疗效的因素.结果 80例血液病患者中,确诊IFD9例(11.2%),临床诊断IFD43例(53.8%),拟诊IFD28例(35.0%).L-AmB挽救性治疗有效率为77.5%,中位每日剂量3(1~5)mg·kg-1·d-1,中位用药疗程14(8,25)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缓解状态(OR=4.337,95%CI 1.167~16.122,P=0.029)和用药疗程(OR=1.127,95%CI 1.029~1.234,P=0.010)是影响L-AmB疗效的独立因素.L-AmB相关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和寒战(5.0%).低钾血症发生率为28.8%,主要为1~2级.肾毒性发生率为11.3%,主要为1~2级.结论 L-AmB治疗既往抗真菌治疗不耐受或无效的IFD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率低.

    两性霉素B脂质体血液病侵袭性真菌病

    CCL17、CCL22及CCR4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肖姿帆邹沙沙易呈风赵月...
    672-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CCL17、CCL22及CCR4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ND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40例NDMM患者以及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外周血、骨髓及骨髓活检组织样本并通过RQ-PCR、ELISA、免疫组化检测NDMM患者的CCL17、CCL22以及CCR4的表达水平.分析ND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CL17、CCL22及CCR4的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DMM患者BMMNC中CCL17、CCL22及CCR4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P值均<0.001);NDMM患者外周血上清和骨髓上清中CCL17、CCL2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NDMM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中CCL17、CCL22及CCR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CCL17 mRNA在合并贫血、骨质损害、肾损害以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30 g/L的NDMM患者中表达水平上升(P值均<0.05);CCL22 mRNA在合并贫血、骨质损害、肾损害的NDMM患者中表达水平上升(P值均<0.05);CCR4mRNA在合并贫血、肾损害的NDMM患者中表达水平上升(P值均<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CCL17、CCL22及CCR4在NDMM患者临床样本中均呈高表达,可能参与了 NDMM的发生及发展.

    多发性骨髓瘤CCL17CCL22CCR4肿瘤发生

    利妥昔单抗为基础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单倍体移植后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前瞻性单中心临床研究

    张枫胡冠华锁盼徐郑丽...
    678-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EB病毒(EBV)相关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纳入3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行单倍体移植后发生PTLD的病例,归纳其临床特点,并按照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后是否能下降1个log分为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组或联合治疗组.AA患儿移植后PTLD发生率为10.16%,年龄>10岁者PTLD发生率明显升高(x2=11.336,P=0.010).31例患者中临床诊断27例,病理确诊4例.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组15例,联合治疗组15例.最终27例患儿治愈.3例患儿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89.7±5.6)%.标准预处理方案、EBV复阳是影响PTLD预后的危险因素.两种治疗方案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