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眼底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眼底病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华眼底病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黎晓新

双月刊

1005-1015

coretina@163.com

028-85422535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华眼底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JICST)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以传播视网膜、葡萄膜、玻璃体、视神经疾病等学科专业临床与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己任,推动眼底病事业进步,做眼底病同仁的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命早期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余牧纯孙慧清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生命早期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住院行眼底筛查的早产儿303名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9名,女性84名;出生胎龄(30。36±1。52)周;出生体重(1 368。43±171。37)g。生命早期定义为出生后14d。依据筛查结果,将受检儿分为ROP组,无ROP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受检儿出生后3、7、14d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结果。组间定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生命早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与RO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接受筛查的303名早产儿中,ROP组101例,出生胎龄(30。39±1。48)周;对照组202名,出生胎龄(30。35±1。55)周。两组受检儿性别构成比(x2=0。296)和出生胎龄(t=0。2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t=-2。024)、输血次数(U=-4。957)、有创机械通气时间(U=-2。215)、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U=-5。2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x2=5。069)、支气管肺发育不良(x2=9。794)、败血症(x2=8。041)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患儿出生后3、7、14d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3、-2。753、-2。84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少[比值比(OR)=1。241,95%可信区间(CI)1。016~1。517]、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短(OR=1。128,95%CI 1。031~1。234)为ROP发生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后14d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88。1%和83。2%;异常临界值分别为115。5g/L和36。25%。结论 早产儿生命早期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与ROP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血红蛋白红细胞生命早期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儿童眼弓蛔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陈伟杨文利刘敬花李栋军...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儿童眼弓蛔虫病(OT)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4年7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确诊的OT患者61例6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5例45只眼,女性16例16只眼(男∶女=2。81∶1);年龄(6。93±2。50)岁。右眼、左眼分别为29、32只眼。患者双眼均行二维超声、CDFI检查。采用二维超声估测患眼及对侧健康眼眼轴长度(AL),其中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和(或)A型超声测量AL者52例。超声检查后1周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应用二维超声观察玻璃体内混浊形态、与眼球壁相连情况、是否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及视网膜脱离。应用血流显像功能观察病理膜上是否存在血流信号,统计不同形态玻璃体混浊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检出率;分析眼内增生性病变所在位置。患眼与对侧健康眼AL比较行配对t检验。对CDFI检查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所见增生性病变位置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所有患眼均存在不同程度玻璃体混浊。其中,混浊呈典型"圣诞树样"23只眼(37。7%,23/61);团状及条状回声27只眼(44。3%,27/61);细弱点状及条状回声9只眼(14。8%,9/61);大量致密点状及条状回声2只眼(3。3%,2/61)。存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50只眼(82。0%,50/61),其中条带状回声可探及血流信号46只眼(92。0%,46/50);未见明显血流信号4只眼(8。0%,4/50)。CDFI、手术中可见眼内增生性病变分布于周边部者分别为5(8。2%,5/61)、4(6。6%,4/61)只眼;后极部者分别为18(29。5%,18/61)、14(23。0%,14/61)只眼;周边部及后极部均存在者分别为38(62。3%,38/61)、43(70。5%,43/61)只眼。CDFI、手术中对增生性病变位置检出的一致性较好(κ=0。832,95%可信区间0。691~0。973,P<0。001)。二维超声测量结果显示,患眼AL小于对侧健康眼者46例(75。4%,46/61)。行AL生物测量的52例,患眼AL较对侧健康眼短(0。63±0。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8,P<0。05)。结论 CDFI可清晰显示儿童OT的玻璃体混浊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各种眼内病变及眼球大小;玻璃体混浊多表现为"圣诞树样"或团状、条状。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眼弓蛔虫病儿童

    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和厚度分析

    高莎莎尚丽丽符爱存常铭航...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2022年5~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学龄期儿童182名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5名,女性87名;年龄6~12岁;等效球镜度(SE)+0。50~-6。00 D。根据右眼SE将受检者分为正视眼组(+0。50≤SE<-0。50D)、低度近视眼组(-0。50≤SE<-3。00D)、中度近视眼组(-3。00≤SE≤-6。00D),分别为54、71、57例。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右眼黄斑区6mm×6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黄斑中心凹6mm范围内视网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为直径1 mm的中心凹区、1~3mm的内环区、3~6mm的外环区。测量黄斑区6 mm范围内不同分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VP)、深层毛细血管丛(DVP)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单因素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平滑曲线拟合、阈值效应分析黄斑不同分区SVP、DVP、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 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受检眼中心凹区、内环区、外环区SVP(F=6。64、26。06、22。69)、DVP(F=7。97、25。01、5。09)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凹区、内环区、外环区SVP(β=-0。56、-1。17、-0。79)、DVP(β=-1。03、-0。93、-0。45)血流密度均与SE呈正相关(P<0。05)。平滑曲线拟合、阈值效应、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凹区SVP、DVP血流密度与SE呈线性正相关(β=-0。91、-1。40,P<0。05);内环区、外环区SVP、DVP血流密度与SE为存在拐点(<3。00 D)的倒U型曲线关系。SE<-3。00D时,内环区、外环区SVP、DVP血流密度均与SE呈正相关(P<0。05);SE>-3。00D时,除内环区DVP血流密度外,其余均与SE呈负相关(P<0。05)。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受检眼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7、16。36,P<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与SE呈负相关(β=1。99、3。05,P<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SE无相关性(β=-1。65,P>0。05)。结论 屈光度+0。50~-6。00 D的学龄期儿童,随屈光度增加,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逐渐升高,内环区、外环区先升高后降低;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逐渐降低,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未发生显著变化。

    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儿童黄斑区血管密度视网膜厚度

    43例中国儿童Ⅰ型唾液酸沉积症眼部与神经系统表现相关性的meta分析

    左华欣周晓芳任晓暾施维...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儿童Ⅰ型唾液酸沉积症(SD)眼底"樱桃红斑"(CS)与神经系统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循证医学研究。以"中国"、"唾液酸沉积症"、"Sialidosis"、"Sialidoses"、"China"为中英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数据库PubMed进行检索。病例均来自中国且符合Ⅰ型SD诊断标准。根据眼底检查有(+)无(-)CS表现,将患儿分为CS+组、CS-组。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眼底CS发生与神经系统表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68篇文献,最终纳入17篇文献进行分析;对其中同时纳入CS+、CS-患儿的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SD患儿4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发病年龄中位数12岁。视力下降、眼底CS分别为37(90。2%,37/41;无记录2例)、24(55。8%,24/43)例;肌阵挛、共济失调、癫痫分别为42(97。7%,42/43)、39(95。1%,39/41;无记录2例)、32(91。4%,32/35;无记录8例)例。42例为NEU1基因突变所致,1例无记录。CS+组、CS-组癫痫发作分别为20(100。0%,20/20)、12(80。0%,12/15)例,CS+组癫痫发生率较CS-组明显增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CS+组、CS-组患儿肌阵挛或共济失调[相对危险度(RR)=1。13,95%可信区间(CI)0。79~1。63,P=0。49]、癫痫(RR=1。13,95%CI0。84~2。06,P=0。24)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儿童Ⅰ型SD眼底CS发生率为55。8%;其与神经系统表现无相关性,但伴CS者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CS者。

    唾液酸沉积症樱桃红斑中国儿童共济失调诊断价值Meta分析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二次发表的推荐规范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57页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及感染后果研究

    龙洋陈颖
    58-60页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新型冠状病毒免疫抑制治疗感染

    作者与编辑部之间通讯联系问题的说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
    60页

    全身糖皮质激素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替雷利珠单抗相关葡萄膜炎1例

    顾瑞平雷博雅周旻
    61-63页

    类原田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替雷利珠单抗病例报告

    儿童Ⅰ型唾液酸沉积症并发黄斑"樱桃红斑"1例

    左华欣周晓芳任晓暾施维...
    64-66页

    儿童唾液酸沉积症樱桃红斑神经代谢类疾病共济失调病例报告

    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递送方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梁莉聪佘凯芩陆方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因治疗是指将遗传物质引入患者细胞,通过增强、抑制、编辑或引入目标基因以产生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基因治疗为遗传性及获得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潜力。在不断优化基因载体的同时,各种递送方式的探索也为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带来了不同的治疗效果。目前主要采用的递送方式为视网膜下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和脉络膜上腔注射;考虑到转染效率和递送方式的安全性,新兴的内界膜下注射和无创基因传递正在研究中。基因递送方式的选择对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至关重要,其不仅与器械、技术发展有关,更重要的是与腺相关病毒的改造、启动子的选择以及目的基因转染的视网膜特定细胞有关。因此,应当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根据最终基因治疗药物和特定转染细胞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基因递送方式。

    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基因递送方式视网膜下注射玻璃体腔注射脉络膜上腔注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