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继发黄斑囊样变性(CMD)患眼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2月至2023年6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CSC继发CMD患者9例15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3.67±3.83)岁.双眼、单眼发病分别为6、3例.患眼视力0.02~0.1,均不能矫正.视力下降、眼前阴影遮挡感持续时间>1年.行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8只眼.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散瞳后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眼底照相(IR)、眼底自发荧光(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多波长炫彩成像(MC)检查.行半剂量PDT治疗者随访观察至治疗后3个月;未行治疗者随访观察至首诊后2年.结果 所有患眼黄斑区反光减弱或消失,其中可见黄斑区异常色素沉着12只眼.IR检查,所有患眼均可见黄斑区弥漫性斑片样弱荧光,周边散在点状强荧光.眼底AF检查,黄斑区盘状弱AF,中间及边缘可见散在少量强AF,其中可见黄斑区向下分布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轨迹7只眼.MC检查,所有患眼后极部黄斑区绿色信号不均匀呈斑驳样改变.FFA检查,15只眼中,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素渗漏8只眼,表现为弥漫透见荧光所致强荧光;其内可见少量活动性荧光素渗漏7只眼.OCT检查,所有患眼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囊腔,RPE不同程度萎缩,其中可见RPE细胞代偿的隆起病灶及视网膜外层管状结构6只眼;CMD与活动性荧光素渗漏并存的7只眼,可见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征.所有患眼均可见脉络膜肥厚,大血管层扩张明显,挤压中血管层及毛细血管层.行半剂量PDT治疗的8只眼中,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无效6只眼;治疗有效2只眼.未行半剂量PDT治疗的7只眼,随访2年时,CMD结构无明显改善;随病程延长,视力呈下降趋势.结论 CMD多见于病程较长的cCSC,其对视力影响显著且预后不良;眼底彩色照相显示后极部黄斑区反光减弱或消失,可合并黄斑异常色素沉着.IR、眼底AF检查均可见黄斑区不均匀的强弱荧光.MC检查可见黄斑区绿色信号不均匀.FFA检查表现为弥漫透见荧光所致强荧光,合并活动性病灶可见荧光素渗漏.OCT检查可见多个小囊腔或囊腔之间连接断裂消失融合、RPE不同程度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