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眼底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眼底病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华眼底病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黎晓新

双月刊

1005-1015

coretina@163.com

028-85422535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华眼底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JICST)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以传播视网膜、葡萄膜、玻璃体、视神经疾病等学科专业临床与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己任,推动眼底病事业进步,做眼底病同仁的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脉络膜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中国眼遗传病诊疗小组中国眼科遗传联盟睢瑞芳
    335-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脉络膜症(CHM)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视网膜变性疾病.男性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夜盲、视野缺损及中心视力下降,病情严重者中年时期即可致盲.尽管女性携带者通常症状轻微,但其临床表征对于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家庭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CHM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尚无获批的有效治疗手段.为提升国内医师对CHM的认识并规范临床诊疗流程,中国眼遗传病诊疗小组联合中国眼科遗传联盟集结业内权威专家,经过深入研讨,形成了我国关于CHM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建议.此意见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诊断框架、监测指标以及综合管理策略,以供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参考应用,从而优化对CHM患者的医疗服务和遗传指导工作.

    无脉络膜症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刘堃陈翀许迅
    34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眼底病患者的现状和《"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对加强眼底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明确要求,我国眼底病领域的专家通过深入全面的专题研讨,并运用改良版德尔菲法进行集体决策和意见征询,最终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眼底病慢病管理指导建议.本共识包含了眼底病慢病管理的相关定义、治疗方案、随访频率等关键内容,明确提出了完善眼底病慢病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措施,并阐述了建立眼底病慢病管理线上远程平台的优势及可行性,以协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及随访.本共识将为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和长期规范诊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眼底病慢病管理诊疗路径共识解读

    关于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
    346页

    无脉络膜症患者的纵向视力自然病程

    韩筱煦张丁丁李蕙邹绚...
    347-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无脉络膜症(CHM)患者视力进展速度以及视力双眼对称性.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纵向队列研究.2009年4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经临床和基因检测确诊的CHM患者19例38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满足随访至少2次、随访间隔至少1年,且每次随访均具有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BCVA记录时,将小数视力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19例患者来自16个无血缘关系家系,均为男性.初诊时年龄(39.52±13.24)岁.随访次数(2.63±1.61)次.随访时间(4.95±2.68)年.共纳入50个双眼BCVA数据.基于纵向数据及横断面数据计算视力的年进展速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价双眼对称性.结果 基于纵向数据的视力进展速率为(0.095±0.148)logMAR单位/年;基于横断面数据的视力进展速率为(0.018±0.009)logMAR单位/年.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双眼基线BCVA为高度对称(r=0.881,P<0.001);基于纵向数据的双眼视力进展速率的对称性为中度对称(r=0.528,P=0.020).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双眼间基线BCVA差异位于95%极限差(LOA)的95%可信区间(CI)内的例数为94.7%,提示双眼基线BCVA对称性好;双眼间BCVA进展速率差异位于95%LOA的95%CI内的例数为89.5%,提示双眼BCVA进展速率为中度对称.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所得双眼对称性结论基本一致.结论 CHM患者基于纵向数据、横断面数据的视力进展速率分别为(0.095±0.148)、(0.018±0.009)logMAR单位/年;不应使用不同年龄患者的横断面数据来推断自然病程的进展速度.基线视力高度对称的双眼,其视力进展速度可能存在差异.

    无脉络膜症视力纵向自然病程双眼对称性

    关于论著结果部分的撰写要求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
    352页

    关于论著前言部分的撰写要求

    352页

    关于论著对象(材料)和方法部分的撰写要求

    352页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41G超微针视网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胡寒英杨婷游志鹏李少川...
    353-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和41G超微针视网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BSS)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2023年1~6月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20例20只眼纳入研究.患眼裂孔基底直径(BD)均>1 000 μm,黄斑裂孔指数(MHI)<0.5.患眼接受23G PPV联合ILM剥除及41G超微针视网膜下注射BSS治疗.患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2、3、6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微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MP-3微视野计行微视野检查,记录中心凹12°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采用OCTA仪测量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周长(PERIM)、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VLD)、血流灌注密度(VPD).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眼BCVA、MS、FAZ面积、PERIM、VLD、VPD变化.同时观察患眼手术后以及裂孔闭合状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不同时间观察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后6个月各观察指标与手术前裂孔最小直径(MD)、BD、裂孔高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例20只眼中,男性2例2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年龄(61.45±8.56)岁.患眼logMAR BCVA、MS、FAZ面积、PERIM、VLD、VPD分别为 1.46±0.21、(16.20±5.81)dB、(0.40±0.17)mm2、(2.89±0.99)mm、(6.23±3.59)mm-1、(0.17±0.10)%.手术后6个月,20只眼中,裂孔闭合、不完全闭合分别为18(90.0%,18/20)、2(10.0%,2/20)只眼.logMAR BCVA、MS、FAZ面积、PERIM、VLD、VPD分别为0.80±0.20、(22.2 0±4.60)dB、(0.18±0.10)mm2、(1.83±0.80)mm、(9.54±2.88)mm-1、(0.31±0.14)%;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BD与手术后6个月PERIM、VPD呈正相关(P<0.05);手术前MD与手术后6个月VLD呈负相关(P<0.05);手术前MHI与手术后6个月logMAR BCVA、VPD呈负相关(P<0.05).所有患眼手术后均未出现眼压升高或降低、视网膜色素上皮受损、视网膜出血、眼内炎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PPV联合ILM剥除和41G超微针视网膜下注射BSS短期内可有效提高难治性黄斑裂孔患眼裂孔闭合率,改善视力,安全性好.

    玻璃体切除术超微针视网膜下注射难治性黄斑裂孔

    关于缩略语使用的要求

    359页

    关于关键词选取和表达的基本要求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
    3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