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眼底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眼底病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华眼底病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黎晓新

双月刊

1005-1015

coretina@163.com

028-85422535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华眼底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JICST)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以传播视网膜、葡萄膜、玻璃体、视神经疾病等学科专业临床与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己任,推动眼底病事业进步,做眼底病同仁的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邱奥望俞灏刘庆淮张薇玮...
    415-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DEX)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PDR患者57例79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27例35只眼、30例44只眼。患眼均行常规25GPPV、手术中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手术完毕时,试验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7mgDEX。手术后1、4、12、24周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按照DR严重程度评分(DRSS)对患眼手术后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两组间以及组内手术前后logMARBCVA、CMT比较采用混合方差分析。结果 手术后1、4、12、24周时,两组患眼手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后不同时间,试验组患眼BCVA、CM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CMT比较,试验组患眼手术后不时间点CMT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眼手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5);手术后4、12、24周,CM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4、12、24周DRSS提升两阶以上者,试验组分别为20(45。45%,20/44)、26(59。10%,26/44)、32(72。73%,32/44)、31(70。45%,31/44)只眼;对照组分别为 15(42。86%,15/35)、15(42。86%,15/35)、16(45。71%,16/35)、18(51。43%,18/35)只眼。对照组、试验组手术后不同时间DRSS较手术前提升两阶以上者比较,手术后1、4、2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7、0。178、0。105);手术后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PPV联合手术中玻璃体腔注射DEX治疗PDR,能提高患者手术后视力,减轻手术后黄斑水肿,改善DR严重程度。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下注射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

    刘腾余晓吴晓坚邹玉凌...
    42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视网膜下注射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CV患者35例3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治疗者。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的增强深度成像技术测量患眼中心凹视网膜厚度(MR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色素上皮脱离(PED)高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视网膜下注药组(A组)、玻璃体腔注药组(B组),分别为18例18只眼,17例17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0。090)、病程(t=-0。370)、logMAR BCVA(t=-0。190)、MRT(t=0。860)、SFCT(t=0。247)、PED高度(t=-0。5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眼均给予1次视网膜下注射10mg/ml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其后按需给药(PRN);B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mg/ml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方案为3+PRN。根据治疗后OCT、BCVA检测结果将病变分为活动型及静止型。活动型病变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剂量同前;静止型病变,随访观察。治疗后1、2、3、6、9个月行BCVA、OCT检查;治疗后3、6、9个月同时行ICGA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前后BCVA、MRT、SFCT、PED高度的变化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随治疗后时间延长,A组、B组患眼BCVA逐渐提高,MRT、SFCT、PED高度逐渐降低。与B组比较,治疗后2、3、6、9个月,A组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2。820、-2。559、-4。051,P<0。05);治疗后 1、2、3、6、9个月,A组患眼MRT(t=-2。439、-3。091、-3。099、-3。665、-5。494)、SFCT(t=-3。370、-3。058、-3。268、-4。220、-4。121)、PED高度(t=-3。460、-4。678、-4。956、-5。368、-6。396)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眼内炎、高眼压、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 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视网膜下注射康柏西普可更为有效地降低PCV患眼MRT、SFCT、PED高度,提高患眼视力。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视网膜下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的视网膜下注射治疗Bietti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

    罗向东陈秀菊龚颂建黎晓新...
    429-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的视网膜下注射(SRI)治疗Bietti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BCD)的安全性。方法 探索性临床研究。2023年2~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SRI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基因药物治疗的BCD患者6例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2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34~60岁。患眼均行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SRI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基因药物治疗。25G玻璃体切割管件做2个巩膜切口,分别用于置入光纤和38GSRI针。进入玻璃体前,先行前房穿刺引流房水降低眼压。硅油注入模式下,38G注射套管穿透视网膜到达视网膜下腔,玻璃体切割机脚踏控制注射速度,缓慢注入基因治疗药物,形成视网膜下泡状脱离区。注射完毕时手指触诊进行眼压评估,若偏高通过按压角膜切口行房水引流直至眼压正常。SRI后随访时间9~12个月。随访时采用SRI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结果 6例患者6只眼眼底均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萎缩,伴或不伴视网膜黄白色细小颗粒样结晶沉积;临床分期均为Ⅲ期。SRI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长9~14 min。手术中未见玻璃体脱出、视网膜出血或视网膜裂孔。套管针头无阻塞,拔出时无玻璃体脱出。SRI后24h,所有患眼视网膜隆起泡完全吸收,视网膜复位;SRI后9个月时,患眼均无角膜后沉着,未见前房、玻璃体细胞等炎症反应,无高眼压、白内障、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SRI治疗BCD安全,且可缩短手术时间。

    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基因递送方式视网膜下注射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行为守则

    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
    433页

    尿有机酸代谢异常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何露孙慧清
    434-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尿代谢产物氨基酸水平变化及其对ROP的影响,初步分析其可能参与ROP发生的氨基酸代谢途径。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且出生胎龄<32周的重度ROP患儿65例(ROP组)纳入研究。选取性别、孕周匹配且眼底无ROP的早产儿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尿液中尿氨基酸及衍生物。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对尿氨基酸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值>1提示该物质为两组差异表达氨基酸。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比较尿氨基酸对重度ROP的预测价值。对t检验及代谢组学分析两组差异较大的氨基酸归一化后进行对比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富集分析差异表达氨基酸参与ROP发生的代谢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OP组患儿尿代谢产物中草酸-2、亚硫基二乙酸-2浓度明显降低,4-羟基丁酸-2、3-甲基戊烯二酸-2(1)、2-酮戊二酸-OX-2(2)、3,6-环氧-十二烷二酸-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6、0。005、0。038、0。032、0。022、0。011,P<0。05)。OPLS-DA分析结果显示,ROP组、对照组受检儿尿代谢产物氨基酸分布于散点图的左右两个区域,两组之间呈现满意分离趋势(R2Ycum=0。057 4,Q2cum=0。025 7,P<0。05);S-plot图显示偏向两极的氨基酸分别是乙醇酸-2、磷酸-3、草酸-2、亚硫基二乙酸-2、4-羟基丁酸-2、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3-甲基戊烯二酸-2(1)、2-酮戊二酸-OX-2(2)、3,6-环氧-十二烷二酸-2;筛选出VIP分值>1的差异表达氨基酸11个,其中VIP分值最高的是草酸-2、甘油酸-3、磷酸-3、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1、尿黑酸-3、亚硫基二乙酸-2。两组氨基酸浓度差异最大的为4-羟基丁酸-2和亚硫基二乙酸-2;草酸-2与甘油酸-3之间相关性最大(r=0。830,P<0。001),多数氨基酸之间表现为正相关。ROC曲线拟合分析结果显示,11个差异表达的氨基酸联合预测ROP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16),截断值为0。531,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1%和70。0%。富集分析提示,11个差异表达的氨基酸涉及的主要通路途径包括丁酯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硫辛酸代谢。结论 4-羟基丁酸-2、3-甲基戊烯二酸-2(1)、亚硫基二乙酸-2、2-酮戊二酸-OX-2(2)、3,6-环氧-十二烷二酸-2氨基酸代谢异常可能对ROP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早产儿尿代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尿氨基酸尿代谢产物

    广告目次

    442页

    CACNA1F基因变异相关眼病临床表型特征

    王平谢黎郗晓芸欧芸祯...
    44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CACNA1F基因变异相关眼病患者临床表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和济南普瑞眼科医院经临床检查和基因检测确诊的CACNA1F基因变异相关眼病患者36例纳入研究。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医学验光、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眼球震颤检查以及基因全外显子测序(WES)。采用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记录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眼电理仪行全视野ERG检查,采用头盔式多功能视频眼动记录(EMR)系统行眼球震颤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表型特征。结果 36例患者纳入研究。均为男性,年龄(6。69±5。26)岁。近视14例(38。89%,14/36),等效球镜度(-3。01±4。84)D。WES共发现34个不同核苷酸序列变异,其中致病性、可疑致病性、致病性不明分别为7、20、9例。logMAR BCVA 0。67±0。27;视神经萎缩26例(72。22%,26/36);视神经发育不良6例(16。67%,6/36);眼底色素发育不良伴轻度虹膜透照4例(11。11%,4/36)。中心凹发育不良(Thomas分级)1级5例(13。89%,5/36)。全视野ERG检查,暗适应最大混合反应b波降低呈负波形,振荡电位振幅严重降低。主要表现为残存型(残存暗适应0。01反应波和明适应3。0反应波,30 Hz反应下降呈双峰宽波)、明适下降为主型(明适应全熄灭,残存暗适应反应波)、全熄灭型(明适应暗适应全熄灭)3种表型,分别为10(27。78%,10/36)、8(22。22%,8/36)、18(50。00%,18/36)例。EMR结果显示,36例患者中,低振幅高频率钟摆(PLAHF)眼球震颤32例(88。89%,32/36),其中伴晃头、下颌上抬头位分别为27(75。00%,27/36)、26(72。22%,26/36)例。结论 CACNA1F基因变异相关眼病临床表型多样;PLAHF眼球震颤与CACNA1基因变异眼病密切相关。

    CACNA1F基因突变阿兰岛眼病不完全性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3型眼球震颤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对西安市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住院医保患者诊疗的影响及其完善策略

    郭未艳蔺雪梅刘燕常乔乔...
    449-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方式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住院医保患者诊疗的影响及其完善策略。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于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检查确诊并住院治疗的急性期NMOSD的医保患者44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33例;年龄(40。8±20。2)岁。根据DRG付费实施时间,将患者分为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DRG付费实施前1年组(A组)、2021年10月 1日至2022年9月30日DRG付费实施后1年组(B组),分别为20、24例。详细收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方式、住院费用等信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及治疗方式对费用的影响。组间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偏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44例患者中,接受血浆置换(PE)治疗者5例(5/24,20。8%),均为B组患者。接受、未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者,A组分别为9、11例;B组分别为7、12例(5例接受PE治疗者除外)。与A组比较,B组患者住院时间(t=0。004)及住院总费用(Z=0。036)、西药费(Z=0。036)、检查费(Z=0。011)、检验费(Z=0。040)、治疗费(Z=0。017)、护理费(Z=3。131)均未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E治疗的患者除西药费(Z=0。062,P=0。804)外,其余费用(Z=8。288、5。013、11。400、10。925、9。126)均较未接受PE治疗患者明显增高且住院时间(t=20。474)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中,接受IVIG治疗者住院总费用较未接受IVIG治疗者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90、10。314,P<0。05)。A组、B组接受IVIG治疗者间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7,P>0。05)。结论 西安市NMOSD住院医保患者各项住院费用在实施DRG付费后未出现明显下降,尤其是采用PE治疗者;建议实施DRG付费方式时,优化NMOSD患者费率分层。

    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住院医保患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黄芪甲苷干预碘酸钠诱导的光感受器退行性病变的效应及相关机制

    李梅常捷吴晗晗徐静...
    454-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初步探讨黄芪甲苷(AS-A)干预碘酸钠(NaIO3)诱导的光感受器退行性病变的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 6~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aIO3组、AS-A组,每组20只。建模前30 min,AS-A组按10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00μlAS-A;30 min后,NaIO3组、AS-A组小鼠按3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00μlNaIO3。其后,AS-A组小鼠每天早晚间隔12h给药2次,直到实验结束。建模后1d,紧密连接蛋白(ZO-1)染色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趋化因子配体2(Cc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建模后3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中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死亡情况。建模后4d,采用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各组小鼠眼底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眼底彩色照相、OCT检查发现,NaIO3组小鼠眼底可见大量散在黄白色玻璃膜疣样结构,RPE层出现大量强反射区;AS-A组RPE层中强反射区数量减少。ZO-1染色结果显示,NaIO3组RPE细胞膜上ZO-1大量丢失;AS-A组ZO-1均匀分布于RPE细胞膜上。HE染色结果显示,NaIO3组RPE层可见圆形黑色沉积物,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严重受损,外核层(ONL)细胞层核数显著减少;AS-A组RPE层色素整齐,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完整,ONL细胞核层数显著增加。TUNEL检测结果显示,NaIO3组ONL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核,AS-A组视网膜ONL中TUNEL阳性细胞核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AS-A组比较,NaIO3组视网膜中Mlkl、Ripk3、Ccl2、Il-1β、Tnf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8、10。66、53。51、41。40、24。13,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NC组、AS-A组比较,NaIO3组视网膜中GFAP阳性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2,P<0。05)。结论 AS-A能有效抑制NaIO3诱导的光感受器退行性病变,其效应部分与抑制光感受器死亡和神经炎症反应,维护视网膜稳态相关。

    黄芪甲苷视网膜光感受器退行性病变细胞死亡小胶质细胞激活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增生动物实验

    关于来稿中基金项目的说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
    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