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陈君石

月刊

0253-9624

cjpm@cma.org.cn

010-85158377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3年10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刊登内容涵盖流行病学、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毒理、疾病检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等所有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类学科。多年来一直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等国内外20余种重要数据库收录。2006—2009年连续4年被评为“精品科技期刊(C类)”,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早期内脏脂肪厚度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李国菊陈小飞王虹隋仑...
    1004-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我国女性妊娠早期内脏脂肪(VAT)厚度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青岛妇女儿童健康队列,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0月间妊娠早期(妊娠11~13+6周)建档的孕妇为研究对象.VAT测量于妊娠11~13+6周,采用多功能彩超测量从腹直肌内缘到大动脉前壁的距离.随访妊娠24~28周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根据75 g OGTT试验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GDM组和非GDM组.根据妊娠早期VAT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用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VAT与GDM、血糖浓度之间的关联.结果 3 686例研究对象年龄为(30.56±4.05)岁,其中722例诊断为GDM,发病率为19.6%.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VAT厚度Q1(VAT<14.70 mm)者相比,VAT厚度Q3(21.65≤VAT≤29.69 mm)者 GDM 发病风险增加 34%[RR(95%CI):1.34(1.08~1.67)],VAT厚度Q4(VAT≥29.70 mm)者GDM的发病风险增加61%[RR(95%CI):1.61(1.30~2.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妊娠年龄<35岁女性中,与VAT厚度Q1者相比,VAT厚度Q3和Q4者GDM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2%[RR(95%CI):1.42(1.22~1.65)]和 70%[RR(95%CI):1.70(1.46~1.98)],而在妊娠年龄≥35岁女性中未发现该关联(P>0.05);在孕前BMI<24.0 kg/m2的女性中,与VAT厚度Q1者相比,VAT厚度Q3和Q4者GDM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57%[RR(95%CI):1.57(1.22~2.04)]和 65%[RR(95%CI):1.65(1.24~2.19)].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VAT与空腹血糖、75 g OGTT 1 h后血糖及75 g OGTT 2 h后血糖均呈现正向关联(P趋势<0.001).结论 妊娠早期高内脏脂肪厚度与GDM发生有关联,随着脂肪厚度的增加,GDM发病风险随之升高.

    糖尿病,妊娠队列研究内脏脂肪厚度

    咖啡酸苯乙酯对朊病毒体外复制、扩增和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晁志悦贾筱溪曾嘉锋武月章...
    1011-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朊病毒(PrPSc)复制、扩增及纤维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CCK8实验检测CAPE处理3、7d后朊病毒感染细胞模型SMB-S15的细胞活力,得出CAPE对SMB-S15的最大安全浓度;选取安全范围内的浓度处理细胞,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CAPE处理前后细胞内PrPSc的含量变化.利用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MCA)技术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APE处理前后扩增产物中PrPSc的含量变化.利用实时震动蛋白诱导扩增(RT-QuIC)技术检测CAPE处理前后朊蛋白纤维形成的变化情况.通过分子相互作用检测CAPE与小鼠重组全长朊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 CCK8细胞活力实验结果显示:1 μmol/L CAPE处理细胞3、7 d时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CAPE浓度超过1 μmol/L时,CAPE处理细胞3、7 d细胞存活率降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1 μmol/L为CAPE处理SMB-S15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CAPE处理3、7d均可检测到SMB-S15细胞中PrPSc含量的降低(均P<0.05).PMCA实验产物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经CAPE处理后,适应株SMB-S15、139A、ME7的PMCA扩增产物中PrPSc含量(相对灰度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QuIC实验结果显示:CAPE处理后139A、ME7、SMB-S15小鼠适应株和朊病毒感染细胞SMB-S15在反应中形成朊蛋白纤维(ThT峰值)均降低,且CAPE对不同种子朊蛋白纤维的抑制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对ME7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分子相互作用结果显示:CAPE与鼠源重组朊蛋白存在明显的分子结合,平衡解离常数KD为(2.92±0.41)x10-6mol/L.结论 CAPE对PrPsc体外复制、扩增和纤维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CAPE和朊蛋白特异性结合有关.

    咖啡酸苯乙酯朊病毒朊蛋白

    将公平性纳入医疗服务质量的常规评估框架

    Agniel DCabreros IDamberg CL王鑫...
    1019页

    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广州市增城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的应用研究

    何滟徐方芳左海军陈伟...
    1020-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粪便黏结蛋白聚糖2(Syndecan-2,SDC2)基因甲基化(methylated SDC2,mSDC2)检测在广州市城镇地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的应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2年7-12月期间,针对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40~74岁常住居民展开结直肠癌社区筛查.筛查人群直接进行粪便mSDC2检测,对初筛阳性者建议其接受肠镜复查,对肠镜异常者建议接受进一步治疗.观察mSDC2检测初筛的阳性率、肠镜依从率、肠道病变检出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同时探究mSDC2检测的CT值与肠道病变恶性程度的预测关系,评估筛查成本效益.结果 共计发放粪便采集装置8 877份,实际回收粪便样本8 189份,样本回收率92.25%,合格样本8048份,样本合格率98.28%.筛查对象中,男性3 182例(39.54%),女性4 866例(60.46%),年龄范围为40~74岁、平均年龄56岁.mSDC2初筛阳性率7.99%(643/8 048),肠镜依从率73.10%(470/643),470例完成肠镜检查的居民中,通过病理诊断发现结直肠癌20例(4.25%),进展期腺瘤109例(23.19%),非进展期腺瘤145例(30.85%),息肉79例(16.81%),整体肠道病变检出353例,肠道病变检出率75.11%.肠道病变检出率在男性中高于女性(x2=19.200,P<0.001),各年龄组间肠道病变检出率具有明显差异,且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x2=18.200,P<0.001).检出的20例结直肠癌术后病理分期为0~I期15例,Ⅱ~Ⅲ期4例,未知分期1例.mSDC2检测结果CT值与进展期肿瘤的比例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063,P<0.001).本次筛查总成本433.95万元,筛查效益2 850.62万元,效益成本比6.57.结论 粪便mSDC2检测初筛结合肠镜精筛的结直肠癌筛查模式,具有较高的肠镜依从性和肠道病变检出率,有利于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成本经济效益.粪便mSDC2检测CT值与肠道肿瘤的恶性程度可能具有相关性.

    结直肠癌筛查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成本-效益分析

    2022年北京市某城区小学生近视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杨潮李松玉武燕杨自逸...
    1029-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2年北京市某城区小学生的近视现况及相关因素,为小学生近视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北京市某城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纳入研究,共纳入376名小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用眼习惯、读写姿势、父母近视情况,并对学生远视力和屈光度进行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376名小学生年龄为(8.87±0.42)岁,其中男生占48.40%(182名);共检出近视者196名,近视率为52.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从不躺着阅读、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20 min、户外课间活动、每日眼保健操次数≥1次、阅读眼距书本≥30 cm、胸距桌边经常1拳、学校课桌椅太矮相比,有时躺着阅读(OR=2.003,95%CI:1.128~3.555)、经常躺着阅读(OR=18.853,95%CI:4.512~78.778)、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20 min(OR=4.937,95%CI:2.4464~9.892)、室内课间活动(OR=4.995,95%CI:2.773~8.996)、每日眼保健操次数<1 次(OR=8.710,95%CI:4.464~16.995)、阅读眼距书本<30 cm(OR=5.098,95%CI:2.410~10.787)、胸距桌边偶尔 1 拳(OR=1.918,95%CI:1.086~3.385)、学校课桌椅太高(OR=5.325,95%CI:1.465~19.359)的学生近视发生风险较高.结论 2022年北京市某城区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较高;近视发生与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不良用眼习惯有关.

    近视学生横断面研究相关因素

    2019-2023年宁波市0~17岁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基因突变流行特征分析

    毛碧波陈黛娜卢文波刘春艳...
    1035-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2019-2023年宁波市0~17岁住院患儿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耐药基因23SrRNA突变情况.采集2019-2023年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咽拭子,对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检测,分析Mp感染及耐药基因(23S rRNA)突变情况.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显示,18 968例患儿的Mp总阳性率为30.37%(5 760/18 968),耐药基因总突变检出率为82.45%(4 749/5 760).男性患儿Mp阳性率为29.26%,低于女性患儿31.67%(x2=12.948,P<0.001).男性患儿Mp耐药基因突变检出率(82.52%)高于女性(82.37%,x2=0.021,P=0.885).Mp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x2=1 722.215,P<0.001),且Mp耐药基因突变检出率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x2=13.152,P<0.001).四季中,夏秋两季Mp总阳性率显著高于冬春两季(x2=1 085.149,P<0.001),其中2019年夏秋两季Mp阳性率高达38.26%和34.49%,而2020年夏秋两季Mp阳性率分别为2.55%、1.65%,为历年夏季和秋季阳性率最低,2023年夏秋两季Mp阳性率升至47.22%和51.06%.Mp耐药基因总突变检出率的四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宁波市Mp感染在夏秋季节高发,女性,7~17岁儿童更易感.宁波市Mp感染流行于2019年夏季,2020年COVID-19流行后,Mp阳性率快速下降,后处于低发状态,2023年限制性防控措施取消后,Mp感染又处于流行状态.Mp耐药基因(23SrRNA)突变检出率较高.

    肺炎支原体儿童耐药流行特征横断面研究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040页

    湖南省某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宁兴旺唐咏雪王思雨王小妹...
    1041-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分子流行病学及探讨blaKPC和blaNDM水平传播机制,为预防和治疗CRKP提供参考依据.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非重复分离的CRKP,共计49株.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实验(mCIM)、EDTA-碳青霉烯灭活实验(eCIM)进行表型筛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CRKP碳青霉烯耐药基因、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检测CRKP菌株的同源性.通过接合试验,推断blaKPC和blaNDM两种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机制.结果显示,本研究共收集到CRKP 49株,有44株携带blaKPC,8株携带blaNDM,其中同时携带blaKPC和blaNDM两种耐药基因的CRKP(blaKPC+blaNDM-CRKP)有 3 株.28株CRKP携带毒力基因(28/49,57.2%),1 株 CRKP拉丝试验阳性,且同时携带Aerobactin和rmpA两种毒力基因.共检出5种ST型,以ST11为主(41/49,83.7%).3株blaKPC-CRKP均接合成功,3株blaNDM-CRKP仅1株接合成功,接合子菌株对亚胺培南以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显著降低.综上,本研究CRKP耐药机制主要以产KPC酶为主,且同时携带多种β-内酰酶耐药基因,并有高毒力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high virulence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CRKP)和 blaKpe+blaNDM-CRKP 的局部流行.blaKPC和 blaNDM可通过质粒水平传播,不同菌株的水平传播效率存在差异.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质粒传播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047页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尹艳华林永强吴静赵文嫣...
    1048-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地区≥60岁老年人骨质疏松(OP)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横断面研究方法抽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中心参与问卷调查的≥60岁本地居民共2 175名,实验室检测与骨密度(BMD)测试,整理资料并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不同骨量水平老年人各类相关指标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OP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九亭地区≥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45.89%(998/2175).随着年龄的增加OP患病率逐渐升高.男性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x2=211.9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乳制品(x2=9.01,P<0.05)、服用钙剂(x2=42.88,P<0.05)、体育运动(x2=24.73,P<0.05)、运动时间(x2=76.40,P<0.05)及日光照射(x2=55.71,P<0.05)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wald x2=71.46,P<0.001).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72.47±6.89)岁,非骨质疏松组(68.73±6.34)岁]的年龄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1.67,P<0.05).非骨质疏松组腰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较骨质疏松组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骨质疏松组(1.34±0.35)mmol/L,非骨质疏松组(1.41±0.35)mmol/L,t=-4.51,P<0.05]及碱性磷酸酶(ALP)[骨质疏松组(88.46±25.65)mmol/L,非骨质疏松组(94.56±32.32)mmol/L,t=-4.79,P<0.05]水平较非骨质疏松组降低.九亭地区居民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识(吸烟、喝咖啡、高盐及饮酒分别为47.28%、24.15%、47.79%及44.90%)、骨质疏松诊疗知识(骨质疏松症状、预后、筛查手段、服药时间及随访筛查时间分别为26.87%,17.88%,21.77%,6.65%,15.99%)及预防知识知晓率低(运动方式、高钙食物、补充钙剂最佳年龄、维生素D对OP的作用、预防骨松的适宜奶量分别为33.16%、42.01%、13.27%、12.07%、9.01%).综上,上海九亭地区≥60岁居民OP患病率45.89%.女性和年龄是主要危险因素.乳制品、荤素搭配、服用钙剂、体育运动及日光照射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居民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加强宣教来控制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率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