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颈椎活动度下的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截骨术(PSO)后最佳矢状面平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单节段PSO治疗的65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6例,年龄(34.2±9.2)岁.测量术前颈椎活动度(CROM)及术前、术后第10天、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后凸角(GK)、C7矢状面平衡(C7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脊柱骶骨角(SSA)、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和颌眉角(CBVA).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术前CROM将患者分为颈椎活动良好组(CROM>20°,Ⅰ组)和颈椎强直组(CROM≤20°,Ⅱ组),再结合末次随访时C7SVA将患者进一步分为4 组:Ⅰ A 组,CROM>20°,C7SVA<50 mm;Ⅰ B 组,CROM>20°,C7SVA≥50 mm;Ⅱ A 组,CROM≤20°,C7SVA<50 mm;ⅡB组,CROM≤20°,C7SVA≥50 mm.比较不同组间基线资料、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的差异,探讨不同CROM下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后最佳矢状面平衡.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1.0±10.2)个月.65例患者,Ⅰ组31例,其中Ⅰ A组16例,Ⅰ B组15例;Ⅱ组34例,其中Ⅱ A组18例,ⅡB组16例.ⅠA和ⅠB组、ⅡA和Ⅱ B组间年龄、性别、截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 A与 Ⅰ B 间比较,除C7SVA外[(14.3±27.6)mm 比(80.3±24.1)mm,P<0.001],其余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Ⅰ A组ODI和VAS评分低于Ⅰ B组[分别为(7.1±6.2)分比(13.3±7.0)分和(0.9±0.9)分比(1.9±1.3)分](均P<0.05).与Ⅱ A组比较,Ⅱ B组术前、术后第10天及末次随访时PT均较大,且末次随访时SSA与CBVA也大于Ⅱ A组(均P<0.05).末次随访时,Ⅱ B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 ⅡA组[ODI:(12.6±10.7)分比(22.9±12.5)分;VAS:(1.2±1.6)分比(2.8±2.0)分](均P<0.05).Ⅰ A组并发症为1例随访期间断棒,ⅠB组2例术中截骨椎脱位和2例术中硬脊膜撕裂.ⅡA组1例断棒和1例术中不良置钉,ⅡB组2例术后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和2例术中截骨椎脱位.结论 对于颈椎活动良好的AS患者,术后C7SVA<50 mm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而颈椎活动受限的AS患者,矫形后C7SVA≥50 mm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