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尚红

月刊

1009-9158

cjlm@cma.org.cn

010-85158273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8年9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读者群是广大中高级检验医学技术人员、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和临床各科医师。作为我国检验医学领域专业人员发表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已经连续7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入围“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并多次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主要栏目包括:述评、综述、血液与体液学、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分子诊断、实验室质量管理、试剂与仪器评价、经验与技术交流、病例报告、读者来信、专题笔谈等。特色栏目有展望、对话、临床病例(理)研究、继续教育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慧检验医学实验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明胡尧
    467-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检验医学实验室的发展趋势涵盖了实验室自动化、信息管理智能化、医疗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医疗设备等方面.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推动检验医学实验室向更高效率、更智能化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推动检验医学的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检验医学实验室自动化人工智能

    关注尿沉渣评分 助力肾损伤诊断

    续薇曲林琳
    47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尿液承载着人体代谢丰富的信息,尿液检查有助于急性肾损伤(AKI)和慢性肾脏病(CKD)的诊断分型及疗效观察,尿沉渣具有简便、初筛、定性、定位的特点,为鉴别红细胞来源、协助诊断肾小球疾病、泌尿系感染以及各种原因的肾实质损伤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对早期诊断AKI尿生物标志物研发的不断深入,尿沉渣作为尿生物标志物用于AKI诊断的临床意义被重新认识.尿沉渣镜检有形成分中基于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和颗粒管型(GC)计数的尿沉渣评分方法,主要有尿沉渣评分(USS)、管型评分指数(CSI)、尿液显微镜检查评分(UMS)和连续尿沉渣显微镜检查(MicrExUrSed),可为AKI早期诊断、病因鉴别、评估分期、判断预后提供实验室信息.

    尿尿沉渣评分急性肾损伤尿液有形成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人工智能辅助脑脊液形态检验发展的新趋势

    赵晖陈锟吕虹韩思齐...
    480-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脊液形态学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人工显微镜检查存在效率低下、人员培训周期长、检验结果均质性差等不足之处.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为脑脊液形态学检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未来,人工智能辅助的脑脊液形态学检查不仅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同时提升脑脊液形态学智能化诊断水平和效率,在脑脊液智能辅助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脑脊液细胞形态学人工智能

    重视罕见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的诊断

    陆晔玲丁秋兰王学锋
    486-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罕见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RCD)是一类除凝血因子Ⅷ、Ⅸ及VWF外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病,常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在1/2 000 000至1/500 000.RCD临床表现异质性较大,主要以出血为主,但也可发生血栓或者无临床表现.准确认识及诊断这类疾病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凝集障碍,遗传性凝血因子诊断

    ISO15189:2022标准对室内质量控制要求实施的再思考

    王薇王治国刘佳丽
    493-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202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要求》已正式发布.作为我国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和能力建设的科学依据,新版标准将对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室内质量控制是质量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检验结果有效性方面意义重大,同时ISO 15189:2022文件将基于患者数据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纳入为一种质量控制程序,也是目前室内质量控制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实验室信息学的不断发展和新版标准ISO15189:2022的发布,我们有必要对室内质量控制进行再一次的深度思考,探究当前形势下室内质量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临床实验室技术质量控制质控品

    中国百日咳实验室检测及质量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柯江维
    498-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通过飞沫传播,感染人类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的规范化治疗的前提是早期、及时、准确识别感染者,实验室检测及质量管理对诊断和监测百日咳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提高百日咳实验室检测效率及质量,为临床百日咳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规范化数据支持和应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南,总结梳理百日咳实验室检测及质量管理研究进展,形成本共识.重点阐述实验室检测方法及质量管理在百日咳诊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使百日咳的实验室检测更有效地服务于百日咳患者诊疗和预后评估.

    百日咳传染病实验室质量管理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的关联研究

    田露汪驰赵茂翔李雁洁...
    506-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08年8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5 640例老年(≥65岁)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并计算TyG指数.根据TyG指数四分位数值将患者分为4组:TyG指数<8.31(Q,组,n=1 392),8.31≤TyG指数<8.67(Q2组,n=1417),8.67≤TyG指数<9.07(Q3组,n=1 427)和TyG指数≥9.07(Q4组,n=1 404).通过获取门诊、再入院记录或电话随访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主要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累积全因死亡率差异;调整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各组全因死亡风险进行分析(以全因死亡率最低的Q2组作为参照),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曲线分析TyG指数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为6.44(4.70,8.85)年,其中1 037例(18.39%)患者发生全因死亡.Q~Q4组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6.52%、16.51%、17.59%和2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9,P<0.01).Cox回归模型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以Q2组为参照,Q1、Q3、Q4组的HR值(95%CI)分别为1.06(0.88~1.28)、1.23(1.02~1.48)、1.48(1.23~1.77)(趋势P<0.01).RCS曲线分析显示当TyG指数>8.67时,全因死亡风险随TyG指数增加而升高,二者之间呈线性关联(非线性趋势检验P=0.31).结论 TyG指数升高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具有相关性.

    高血压冠心病甘油三酯类葡萄糖指数老年人

    智慧化急诊流水线在提升急诊检验效能与质量中的应用与探讨

    田佳乐权文强寄晓义李冬...
    51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智慧化流水线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检验2019年6月24日至28日和2023年7月24日至28日两个时间段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智慧化流水线应用(启用气动传输装置)前后样本量的变化,和检验前周转时间(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P90)分别进行比较;调取并分析启用智慧化流水线自动质控前后同一批号质控品的质控相关数据;分析比较智慧化流水线自动审核规则应用前后实验室内TAT中位数和P90数;统计启用智慧化流水线基于患者样本的实时质量控制(PBRTQC)功能和基于质控品的室内质控方式对失控的检出效能.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智慧化急诊流水线气动传输装置运行后,急诊标本检验前TAT由 27.1(18.0,47.7)min下降到24.3(15.2,3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73,P<0.001);自动质控实施前后项目钾(K)、钠(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葡萄糖(Glu)、总蛋白(TP)、尿素的室内质控测试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自动质控CV值与手工质控CV值均在允许范围内;干式生化质控品消耗由750 μl/次,减少为600 µl/次,使用量减少20%;质控操作时间由30 min/次降低到20 min/次,时间节省33.3%;质控人员数、人员走动距离均明显减少;PBRTQC功能的开发后质控失控检出率由0.82%提升到0.98%.启用智慧化流水线自动审核系统后实验室内TAT启用自动审核功能前的37.1(21.3,49.2)min下降到34.4(16.5,4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62,P<0.001);检验全程周转时间(ToTAT)和 TAT分别由 56.7(45.8,102.5)、37.4(21.5,49.6)min 下降到53.3(42.1,98.3)、33.2(16.4,47.9)min,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176 和-8.245,均 P<0.001);ToTAT和TAT的P90数分别下降18.1%和17.0%,样本超时占比下降了 65.5%和92.1%,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则由82.5%上升到99.3%.结论 应用智慧化急诊流水线后可以明显缩短检验样本周转时间,有效提升急诊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流水线急诊检验基于患者样本的实时质量控制全程周转时间周转时间

    检验前智慧化流程再造与效果评估

    薛灏夏勇罗厚龙李明洋...
    520-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验前智慧化流程再造,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差错.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门诊的肿瘤和感染标志物检验样本,通过集成样本传输、样本分拣与二次转运及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并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监控.比较检验前智慧化流程自动识别的再造前后的样本人工介入节点、样本采集-检测、采集-报告的周转时间(TAT)、智能预稀释比例、自动识别出检验前差错数量,评估流程再造的效果.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实施智能化流程再造后,人工介入节点从原先的13个减少至2个;门诊患者肿瘤标志物一阶段改造后,采集-报告TAT中位数从185(141,242)min降至137(102,183)min(Z=-54.932,P<0.001),二阶段改造后,采集-报告TAT中位数从 137(102,183)min降至 100(64,150)min(Z=-61.346,P<0.001);感染标志物一阶段改造后,采集-报告TAT中位数从392(282,1386)min降至229(176,323)min(Z=-68.636,P<0.001),二阶段改造后,采集-报告TAT中位数从229(176,323)min降至 160(110,236)min(Z=-62.15,P<0.001).结论 检验前智慧化流程再造能够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减少差错.

    人工智能检验前智慧化流程再造周转时间预稀释

    患者数据指数加权移动均值法在甲状腺功能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赵晓晴牛爱军王小玲任灵杰...
    526-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数据实时质量控制(PBRTQ C)的指数加权移动均值法(EWMA)在甲状腺功能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的正态修正、参数设置、程序建立和实时运行.以2023年5月1日至8月31日所有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患者的结果作为验证数据集,统计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的EWMA估计值以及4个月的累积变异系数(CV),将累积CV与精密度质量目标(取1/3TEa)和室内质量控制(IQC)的CV进行比较,采用Westgard 2-2s、1-3s规则进行警报设定,通过现场质量记录和仪器信息验证来监控EWMA实时控制图在甲状腺功能相关项目检测中的预警情况,并分析预警原因.所有数据采用DxLab Mind软件进行正态分布统计,对检测结果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 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相关项目均呈正偏态分布,通过Box-Cox方法对数据进行修正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PBRTQC数据呈正态分布,其4个月内EWMA的累积CV分别为6.26%和2.86%,均小于该项目的精密度质量目标8.33%.但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TgAb)的数据经修正后仍呈正偏态分布,EWMA累积CV分别为13.16%、15.31%和16.77%,分别大于TSH、TPOAb和TgAb的精密度质量目标8.33%、10%和10%.通过EWMA实时控制图可发现不同情况的失控报警,包括由于样本来源集中导致的FT4假报警以及试剂性能变化引起TSH结果偏移出现的失控报警.此外,EWMA实时控制图也能够发现不同仪器之间FT3结果的差异.结论 基于PBRTQC专业智能软件工具建立的患者数据EWMA程序可实时、连续监控检测系统的患者数据,动态识别和监测分析过程中造成的误差并进行智能预警.可作为甲状腺功能项目,特别是FT3、FT4日常质控品质量控制的有益补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质量控制患者数据实时质量控制指数加权移动均值法